司馬懿僅僅占據洛陽,而曹爽能夠指揮天下兵馬,爲何就認輸了?

文诩曆史 2024-04-14 10:53:09

正始十年,一場政變徹底改變了三國的局勢,司馬家正式登上曆史舞台,並在後來登上最高權力的位置,改朝換代,成爲中國曆史上第三個實現大一統的朝代。

而在這一場政變中,司馬懿的力量其實要遠遠弱于曹爽這個大將軍,當時的司馬懿僅僅依靠三千死士控制了京都洛陽,但是天下兵馬的指揮和調配的權力還在曹爽手中,如果曹爽召集軍隊,司馬懿如何能勝。然而,曹爽就在如此優勢的情況下,選擇向司馬懿認輸,這就不免讓人費解,爲何他會如此輕易就認輸?

在高平陵政變前夕,擔任大將軍的曹爽,手握曹魏的軍政大權,並晉升司馬懿爲太傅,將其架空。因此,這個時期的司馬懿沒有多少實權,但是他在暗中蓄養了三千死士,一直在等待機會。

正始十年正月,曹爽已經對司馬懿徹底失去了警惕,因此跟隨少帝曹芳前去高平陵拜谒魏明帝之墓。他不僅對司馬懿沒有防備,更是將親信全部帶出京城,使得他對洛陽的掌控達到最低。

司馬懿就是抓住這個機會,發動政變,以郭太後名義控制了京都洛陽。

當時曹爽得知這個消息後,驚慌失措,完全不知道怎麽辦。這個時候,曹爽麾下有一個謀士,名叫桓範,他建立曹爽將皇帝移駕許都,並以皇帝名義召集天下兵馬勤王,這樣就能鏟除司馬懿。然而,曹爽卻猶豫不決,其余人沒有曹爽的命令也不知如何做。桓範一直在勸說曹爽,但是曹爽經過一晚的思索,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那就是向司馬懿投降,還說:“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爲富貴人家!”

而桓範很清楚,如曹爽這樣的人,即便投降也不可能活的了。最後是恨鐵不成鋼,說了一句:“曹子真如此大英雄,兒女竟是豬牛一般,沒想到今天受你們的連累要滅族了!”

果然不出桓範所料,曹爽在投降後不久,就被夷滅三族。

那麽爲何曹爽能在那個時候做出投降的決定?

其一,曹爽的性格。

司馬懿在得知桓範逃離洛陽後,還擔心他會爲曹爽出謀劃策,但是蔣濟卻早已看穿了曹爽的性格,認爲不用擔心,曹爽就如同劣馬貪戀馬房的草料一樣,因此會顧念自己的家室,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曹爽最後的表現也確實如蔣濟所料,因爲貪戀家中的嬌妻美妾和財富,甯可放棄兵權,也想要做一個富家翁。

其二,司馬懿的欺騙。

司馬懿在控制洛陽後,確實擔心曹爽反戈一擊,因此爲了防止對方拼命,他就來了一個洛水之誓,表示只要曹爽放棄抵抗,最後只會免去他的官職,不會傷害他。

而曹爽也正是相信了這一套,確實古人對于誓言一般是比較重視的,但是司馬懿是什麽人,他根本不會在乎誓言。最終將曹爽徹底鏟除。而這也爲後人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歸根結底還是曹爽自己的問題,他根本沒有足夠的野心和才能,只想苟活。如果換作他人,不免會做出反戈一擊的可能,如此做法,高平陵之變最後的結果還猶未可知。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 2024-04-14 11:30

    蠢呗!把曹爽換成曹操的性格司馬懿死八回了,性格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