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沐川大叔因愛吃一道菜,辭職租山600畝養10000只雞,年入50萬

龍樹二畝地 2024-04-06 23:41:20

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小時候喜歡吃的菜,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色美食,留給自己的是一輩子的記憶。我們絕大部分人從一開始從事的工作都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大家只是爲了養家糊口,不得已而爲之,想改行而不得。

我們今天文章的主人公是四川省沐川縣本地的一位55歲的中年大叔,他叫鄧國勳,我們叫他老鄧。老鄧是沐川縣本地人,他中學畢業以後就在沐川本地工作,一直到40多歲。因爲早早的進入社會,所以從事的工作並不是自己喜歡的,也不是自己一直想做的。老鄧的內心一直有顆惴惴不安的心,他經常和自己的婆娘說這個事情,想換個行業。但是由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行業,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鄧成都的朋友來沐川,老鄧點了當地特色美食其中有“竹筍燒雞”。朋友對這個竹筍燒雞贊不絕口,外地根本嘗不到這個味道,筍子又鮮,雞肉肉質緊實。這一次朋友的點評,讓老鄧瞬間有了想法,這個竹筍燒雞是老鄧從小就吃的。

沐川當地是竹筍生産大縣,全縣有160萬畝林地,單是竹筍的面積就占了80多萬畝。基本上每年從3月份一直到11月份,當地的竹筍一直有新鮮的上市。

市場上不缺竹筍,缺的是走地雞。因爲竹筍燒雞所用的雞必須是散養出來的雞,而散養雞只有農戶手裏才有,每年上市的數量和時間不受控制。也就是大受歡迎的竹筍燒雞這道菜,最受制約的是走地雞的量。所以如果能養殖走地雞銷量不會是問題。

這裏也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創業時候,最最重要的就是銷售問題,只要銷售不是問題其他都不是問題。

2012年開始,老鄧就開始選養雞場的位置,養雞場的位置有一些要求,最好是坡地,不能是溝地;必須是向陽面不能是背陰面,地面必須可以接受到一些陽光,保持地面的幹燥。很快老鄧就選到了沐川縣福興鎮雙石村,承包了當地的600畝林地,只用場地,不影響村民收筍。

2013年,老鄧拿著自己這些年積蓄100多萬建設了雞舍和投入2000只雞苗。但由于沒有養殖技術,基本上全軍覆沒了,虧了20多萬。

2014年老鄧四處考察,學習了養殖技術,並由于偶然原因接觸到了“廣西瑤雞”,該雞和當地走地雞很相似,價格稍低一些,180天就能出欄,並且距離不遠地方就有專門的孵化基地,引進來很容易。經受過挫折以後基本上其他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很快第一批2000只雞就面臨著出欄。

接下來銷售更是個新的問題,但是老鄧忘記了自己一開始的思考,和其他的創業者很像,就想著大城市市場。老鄧在成都開了一個門面,光裝修就花了20萬,但是由于大城市的活禽交易並不受歡迎,六個月才賣了500只雞。另外,老鄧也忘記了,要想走出去,必須得先穩住最基本的盤子。這些也是老鄧,在成都銷售出現問題後想起來的。

老鄧接著找到本地經銷商,通過試吃和合理分配利潤,第一批剩余的一千多只雞,不到一個月全賣完了。本地的銷量已經是很高的水平,本來走地雞就是緊缺的,他開始創業時的分析就是合理的正確的。所以老鄧馬上開始增加養殖規模,把存欄量增加到10000只,但是仍然供不應求。

老鄧就鼓勵所在村子其他農戶跟著一起養殖,但是當地的竹林裏面放養,農戶很擔心散養雞把竹筍破壞。但是老鄧發現,雞不會吃地裏長出來的竹筍,但是會吃收獲後的已經裂開口子的竹筍。所以,竹林裏面養殖根本不影響竹筍的收獲,其他農戶弄清楚以後也開始放心的跟著養殖了。如今,已經有二、三十戶的農戶跟著一起養殖“廣西瑤雞”。

一般一畝竹林産的竹筍價值一千多元,比如老鄉郭洪友家有5畝竹林,每年竹筍收入7000元。但是現在郭洪友跟著老鄧這5畝竹林裏面放養廣西瑤雞,一年額外增收2萬元。如今他的年收入,僅靠養雞和收竹筍即可達到3萬多元。由于竹筍收割僅需一個多月,每天養雞也不需要多少時間,他非常滿足如今的生活,不累、輕松還賺錢。

現在老鄧的養殖場越來越大,一個雞棚一年可以出欄兩茬雞,一年出欄20000來只,每只雞獲利20多元,一年輕松50萬元收入。和他一起養殖的農戶,2023年全年産值已達500多萬元。

創業總結:老鄧40多歲又開始重新創業,即使爲了自己服務家鄉的夢想,也是爲了挑戰新的自己。因爲熱愛自己家鄉,就像讓自己的家鄉更加美好。我發現所有回鄉創業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希望自己的家鄉更美好,把自己兒時對自己家鄉的美好想象變爲現實,讓美麗鄉村變爲現實。

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提供更多的信息!!!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