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點了題,常州該怎麽做?

覓渡新語 2024-03-14 15:45:10

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對江蘇寄予厚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總書記給江蘇點了題。作爲蘇南制造強市、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常州應該怎麽做?

新質生産力,無疑是今年“兩會”期間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

從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度強調,再到此次全國兩會期間爲各地發展新質生産力作出進一步部署,“什麽是新質生産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産力”已經成爲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問題。

發展新質生産力,如何破題?關鍵點,在于“因地制宜”。

據新華社報道,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禀賦、産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爲江蘇發展指明了方向。

強省強市,當有擔當作爲。

如果說作爲全國經濟強省的江蘇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那麽蘇南強市常州理應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浪潮中勇擔重任、奮勇爭先。

論工業基礎,常州制造業規模大、門類全、韌性好、開放程度高,中國工業大獎、工業強基工程項目、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均列全國地級市第一。

論産業優勢,在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和培育中,常州鍛造了一衆優勢産業集群,以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爲核心的十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已成爲“常州智造”産業名片。

論區位條件,常州地處長三角腹地,有著天然的“一點居中、兩帶聯動、十字交叉、米字交彙”的區位優勢,牽動著滬蘇浙皖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群。

創新奮進,實幹爭先。發展新質生産力,常州底氣十足、大有可爲。

在對江蘇寄予的厚望中,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首位。

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統産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這既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求,也與常州一以貫之的追求和發展高度契合。

從從無到有培育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到高標准大手筆部署“常州氫灣”發展規劃,再到全速“搶跑”合成生物新賽道,常州一直在謀創新、求突破的道路上奮力突圍。

執創新之筆,常州將繼續高處攀高,勇追時代浪潮。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常州市市長盛蕾在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表示:

常州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梁,不斷以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要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中塑造常州優勢,在打造産業科技創新中心上彰顯常州價值,在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上作出常州貢獻。常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將以交通中軸爲支撐,著力打造創新、産業、生態和文旅“五大中軸”。

産業現代化、科技創新、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常州將堅定不移按照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以“走在前、做示範”的擔當,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

發展新質生産力,常州不只有過硬的底氣和實力,還有著“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先知先覺。

龍年首個工作日,常州召開“新春第一會”,就將“鍛造新質生産力,催生發展新動能”作爲大會主題。會上,市委書記一句話表明常州決心信心:

鍛造新質生産力是常州萬億之城再出發勢所必行、志在必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是更好服務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的重要發展路徑,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責任擔當,是新征程上必須回答而且必須答好的新課題。

回望過去,常州立足實業、勇于創新,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常州工業規模近2.2萬億,高新技術産業比重達56.2%,新能源産業産值超7600億元,在2023年一舉躍升爲全國人口最少、地域面積較小、人均水平較高的萬億之城。

放眼未來,常州實力出衆、幹勁十足,發展新質生産力大有可爲。

據常州日報報道,圍繞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常州已經迅速部署落實。

3月6日,市委書記陳金虎第一時間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傳達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出工作部署。會議中提到:

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落實好“因地制宜”的要求,以建設新能源之都爲引領,鞏固新能源産業“發儲送用網”閉環優勢……要把創新作爲牽動高質量發展全局的主引擎,深化“一核一園兩室三中心”建設,加快建設長三角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爲江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作出常州更大貢獻。

3月12日,市委常委會再度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精神,交流學習體會。

會上,給常州“如何發展新質生産力”“發展什麽樣的新質生産力”劃了重點:

會議強調,要深刻領會“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重大要求,堅守實體經濟不動搖,以新能源之都建設爲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産業蝶變升級、新興産業裂變發展、未來産業前瞻布局,不斷提高新能源之都首位度,加快推進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氫能和新型儲能等産業快速壯大,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要進一步發揮萬億之城影響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聚焦發展新質生産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成果轉化、科技人才引進,不斷提升創新策源能力。

落腳在産業,關鍵在創新。

發展新質生産力,常州既有“摸石探路”的勇氣,也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耐心。圍繞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常州更應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梁,不斷以新質生産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0 阅读:47

覓渡新語

簡介:中國常州網深度評論品牌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