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臨死前留下遺言,卻沒想到,成了武則天封後的導火索

赫薰看事 2024-05-08 03:14:32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夏夜蘆葦蕩

編輯|夏夜蘆葦蕩

公元649年,深知自己大限將至的李世民同太子李治交代臨終遺言。和李治一起陪在床前的還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位大臣。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更何況是皇帝的臨終遺言,然而誰也沒想到,李世民的臨終遺言,會成爲武則天封後的導火索。

他在臨終之際究竟說了什麽?

武則天登基

公元655年,武則天成爲皇後,曾經反對她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被逐出朝廷。從此,唐高宗李治終于實現了君主集權,而武則天的社會地位也直線飙升。

因爲深得李治信任,所以武則天時刻陪伴在其左右,有時也會說一些自己的獨到見解。李治知曉武則天的才能,不僅不責怪她幹政,反而在其生病之際將國家大事交托給武則天處理。

雖說期間二人曾經有過隔閡,李治也曾有過廢後的念頭,但都被武則天成功安撫。最終,李治不僅廢後不成,還將武則天推向了朝堂之上。

只要李治理政,武則天便會垂簾聽之,本就聰明有才能的她在這期間亦學習了很多政治方面的知識,同時天下大權也逐漸向她偏移。

李治臨終之時,還並不是很相信兒子李顯的管理能力,于是便在自己的遺诏中表示,軍國大事如果不好裁決,便由武則天決定。

因此,在李顯繼位之後,武則天仍有著不小的權力。李顯庸弱,登基之後重用皇後韋氏一族,被人阻止。

李顯大怒,表示自己即便是想把整個大唐的江山都給韋氏一族也沒什麽不可以的。這話傳到了武則天的耳朵裏,她很快便將李顯廢黜,轉而立自己的其他兒子爲帝,卻仍舊把持朝政。

公元690年,武則天自稱“聖神皇帝”,登基爲帝,並改國號爲周,成了曆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

她原本只是商人之女,父親死後還被自家親戚欺負,嫁入宮中多年一直都只是一個才人,並不受寵,理論上說根本就沒有能力組建自己的勢力。

如果沒有李治的強烈支持,武則天很有可能不會走到登基爲帝這一步。但她封後成功,卻也少不了一個重要人物。

唐太宗的囑托

武則天走上巅峰,可以說是從她成爲皇後時開始的。然而她的封後之路,卻也走的異常坎坷。

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爲首的大臣們極力阻止,彼時的李治登基不久,並無能力與這些先朝元老們制衡。

而且,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還深得李世民信任。

在李世民臨終之時,曾經將他們二位和李治一同叫到床前,做了最後的囑托。他告訴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李治仁孝,希望他們日後能夠好好輔佐他。

隨後又轉頭對李治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是棟梁之材,在他們的輔佐下,大唐的江山必定無虞,百姓亦會安居樂業。

這一番話,無疑是在告訴他們三人,在未來的日子裏,一定要互相信任,相互扶持。

隨後,他又對褚遂良說,長孫無忌是個十分忠心的人,大唐的天下能夠到我的手中,多虧了他的幫助,在我死後,切忌被讒言欺騙與之不合。

這句話表面是爲鞏固兩位大臣之間的團結信任,但也在側面告訴李治,他們都是值得信任的人,切忌聽信讒言,同他們産生隔閡。

但可惜,李治沒懂。

在長孫無忌極力反對“廢王立武”時,李治不僅沒有采納,反而覺得這些先朝元老們手中的權力過甚,因此一定要改變這現狀。

于是他和武則天聯合起來,反抗這些元老大臣。但其實也不怪李治忌憚長孫無忌,畢竟,當時的長孫無忌可謂是權傾朝野。

因爲薛萬徹、房遺愛等人的謀反案,包括荊王、吳王、巴陵公主這些皇室之人在內的不少人都被要求賜死,李治心系自己的親人,不忍心讓其喪命,卻沒想到,偌大的朝廷,竟都成了長孫無忌的依附者。

雖然是自己的親舅舅,但這種被人威脅的滋味到底心裏還是會有些不好受。

自己想要立武則天爲後,本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他卻橫加阻攔,李治實在氣不過,于是便絞盡腦汁想要制衡長孫無忌。

于是,李勣的名字便出現在了李治的腦海中。

同長孫無忌一樣,李勣也是先朝元老及開國元勳,而且在軍中很有威望。爲了不讓長孫無忌好過,李勣得到重用。

武則天能夠成功立後,李勣在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李勣的看法

李治曾經問過李勣對于自己立武則天爲後一事的看法,李勣表示,這是陛下的家事,爲什麽要問外人的意見。

他的答案給了李治很大底氣,因爲實在艱難,李治的決心也日益增長。

然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二人也是十分堅定,就是不能讓武則天成爲皇後。褚遂良爲了阻止,也是做出了極大的犧牲,他不惜將官笏放下,而後摘掉官帽,拼命磕頭,希望李治收回成命。

這樣說起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二人還真是做到了互相信任,統一戰線,但遺憾的是,被他們輔佐的李治,並沒有聽從他們意見的意思。

于是,褚遂良被貶官外放,而後不久,武則天成爲皇後,長孫無忌被賜死。若非李勣的回答給了李治極大的底氣,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朝中的地位,可能武則天終其一生也等不來皇後的位置。

但李勣也是開國功臣,他同長孫無忌爲何不是一條心呢?事實上,在李世民臨終之前,也曾交代了李勣的歸宿,也正因此,改變了李勣原本赤誠的內心。

“道心”破碎

李勣原名徐世勣,是隋朝名將李密的部下,當年李淵起兵之後,李密兵敗,投靠大唐,卻把爛攤子都丟給了李勣。

李勣思慮再三,也決定帶著自己控制的盤口歸順大唐,然而這些盤口的真正主人又是李密,他不希望自己搶占了李密的功勞。

于是便將自己控制著的所有東西羅列了一份清單出來送給了李密,讓他上交朝廷,自己則兩手空空的投靠了長安。

只是後來,李密並不滿意大唐給他的職位,便意圖造反,最終卻被斬下首級。他死後,李淵命人將他的首級送至李勣那裏。

李勣痛苦不已,他請求爲李密收屍,並在得到許可後以天子規格爲李密建造了一座墳茔。他毫不避諱安葬舊主的舉動深受朝野上下賞識,也正因如此,李世民才十分器重李勣。

李勣跟在李世民身邊一直十分勇猛的沖鋒陷陣,立下了不少功勞。這些李世民都看在眼裏,因此他不停的給他加官進爵,甚至還給他的兩個兒子封了爵位。

除物質條件外,李世民的情緒價值給的也是足足的。

有次李勣重病,需要用人的胡須灰燼來入藥。李世民聽後直接剪下自己的胡須爲李勣配藥。在那個十分注重身體發膚的年代,一國之主居然爲了臣子“犧牲”自己,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後來,李世民想要找一個人來教導太子,便找來了李勣。

他們一同飲酒,在期間,李世民拉著李勣的手,說自己想找一個重臣教導太子,覺得滿朝文武,沒有比李勣更合適的人。

能夠成爲太子的老師,這讓李勣十分開心,同時也有些受寵若驚,他直接一個痛哭流涕表忠心,然後…喝醉了。

李世民不忍他受涼,便脫下自己的龍袍披在他的身上,還命人將其送回了家。一個這樣的“老板”,李勣當然會誓死效忠。

只是他沒想到,李世民並非真的信他。

接了教導太子的工作之後,李勣的兵權便被奪了。而且說實話,教導太子這份工作他也沒在認真幹,都是長孫無忌在輔佐。他只是頂著這樣一個名頭而已。

如果只是這樣,李勣倒還可以理解,也不會有怨言,他希望君主能夠對自己放心。

然而,在李世民臨終之前,他卻被其調離了京城。

李世民告訴兒子李治,如果李勣對被調離京城表達出了任何不滿,不要猶豫,立刻殺掉。但如果他並無不滿,乖乖遠離,那麽在我死之後,你可以再將其召回。這時候,你便是他的恩公,他一定會對你忠心耿耿。

然而他的套路李勣又怎麽會不知道呢?他收到诏書之後,甚至連家都沒回,直接就踏上了赴任的道路。他面上沒有表示,但懸著的心終于死了。

一直以來,他對李世民都是赤膽忠心,卻沒想到,自己一直都是被忌憚的一員。因此,即使後來李勣又被召回京城,也再不是從前的他了。

結語

李勣的一片赤誠,被帝王的權謀粉碎,也不願再參與朝堂之上的爭執。因此,在被李治問及“廢王立武”的想法時,他說:

“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問外人。”

因爲他的不幹涉,武則天和李治有了底氣,最終鬥垮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成爲皇後的武則天,在朝堂之上有了更多的籌碼,爲將來稱帝打下了堅實基礎。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資料:

0 阅读:30

赫薰看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