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AI成爲學生“作業偷懶神器”

新京報傳媒研究 2024-04-17 19:20:23

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 ▲中學生用AI做作業,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圖/IC photo 文 | 郭元鵬

“我天生對文科不太感興趣,所以高一時很多文科作業都直接扔給AI了。”一位高二學生向記者說。“AI+作業”是否成了又一個“拍照搜題”軟件?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受訪的不少高中生表示,只要會用搜索引擎,就能找到簡單好用的AI“作業幫手”。

學生們提到AI“作業幫手”,不禁讓人們想起兩三年前出現的“拍照搜題軟件”。曾經,許多中小學生遇到難題就打開手機攝像頭“拍照出答案”,但一到考試就“露餡”。對此,教育部曾要求這些軟件下線整改。然而,搜題用的“攝像頭”蓋住了,AI平台的“聊天框”卻開始逐漸向學生的作業本“滲透”。AI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否會重蹈搜題軟件的覆轍?

需明確的是,AI技術融入教育領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業效率。對某些學科缺乏興趣的學生來說,AI的幫助無疑是一劑“解藥”。但在實際操作中,它卻可能演變成學生逃避學習的“偷懶神器”,“解藥”也可能成爲一種“毒藥”,讓學生逐漸喪失自主學習和深入探究的動力。

因此,中學生用AI做作業,相對于用“拍照搜題”軟件,其負面影響更不容忽視。

拍照搜題軟件通過拍照識別題目,迅速給出答案,極大地方便了學生解決作業疑難。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學生過分依賴這種工具,忽略了思考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導致其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如今,隨著AI技術的發展,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更加高效、更加智能的“作業幫手”。它不僅能夠提供答案,還能夠模仿學生的寫作風格,甚至生成完整的文章。這樣的技術進步無疑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誘惑,讓一些學生更容易選擇逃避而非面對學習上的挑戰。

爲防止“AI寫作業”成爲學生的“偷懶捷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其一,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和自我約束力。學校和家長應當引導學生正確使用AI技術,強調誠信和自律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真正目的在于知識的積累和個人能力的提升。

再者,需優化作業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減少機械性、重複性的任務,增加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和創新思考。

另外,AI技術可以輔助學生完成作業,而非完全替代。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面對新技術一味“堵”是不明智的。中學生使用AI的邊界,需學校、老師以及家長達成共識,明確告知學生,並進行必要的監督,也需教育部門出台相應的政策和措施,監控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情況。

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我們需要審慎地對待這一新興技術,既充分利用它帶來的好處,也要警惕其潛在的風險,確保它在教育領域的健康發展,避免其被濫用。

作者 / 郭元鵬(職員)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趙琳

值班編輯 / 王可

最後,告訴大家一件事

新媒體文案怎麽寫才有看頭?

辛苦拍攝的短視頻爲何沒人點?

各平台賬號漲粉越來越難?

策劃方案怎麽總是差點意思?

......

針對大家遇到的各種難題,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推出新媒體策劃及運營、短視頻制作及運營、輿情分析及風險處置等培訓課程,去年開班13期,合作單位包括政府機構、媒體、企事業單位等,參訓學員500余人,均滿載而歸。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訓課程陸續上線,歡迎前來新京報交流,一起進步。

獨家課程 量身定制

提供融媒課程定制服務,根據學員的實際需求和預期的學習方向,量身打造專屬課程。

“沉浸式”跟班學習

培訓期間,跟班學員以現場觀摩、全程參與、互動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學習。

重在實踐 不搞空談

根據培訓學習內容,圍繞重點工作策劃宣傳方案、拍攝作品,導師現場點評,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

開拓視野 開放交流

走進互聯網大廠,實地參觀拓展視野,與行業大咖在交流互動中吸取經驗、促進提升。

More

點擊查看部分培訓實錄

北京發行集團培訓班:

正在刷短視頻的我,被靈魂拷問:“你多久沒看書了?”

帶貨直播間,只來了看熱鬧的同事……

合肥日報培訓班:

十幾年的資深攝影記者,發力做視頻了

河北省媒體培訓班:

五個新媒體策劃方案,齊了!

吉林省媒體培訓班:

淩晨5點半,策劃方案終于好了!

蘇州市媒體培訓班:

“剛剛,官方正式通報!”算不算標題黨

余姚市幹部媒介素養培訓班:

新聞發言人,感覺回來了!

咨詢詳情,請添加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微信

標注姓名、單位、職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