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兩敗努爾哈赤,爲何卻注定做不了薩爾浒之戰的明軍統帥

探史這些年 2024-05-05 22:06:41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冼顔

編輯|t

引言

縱觀中國曆史,朱元璋從起兵到登基用了16年,趙匡胤用了8年,而明清鼎革用了至少28年。在此期間,明將熊廷弼三次臨危受命經略遼東,查貪官、斬逃將,修補城牆,召回流民,取得了一定成績。

(明末遼東形勢圖)

可惜他著眼長遠的“三方布置策”,最終沒躲過朝堂內外的黨爭之禍。廣甯失守後,熊廷弼下獄被斬。他死後天啓帝猶不解恨,命人把他的首級砍下來送到九個邊關地區示衆,以儆效尤。

(明末形勢圖)

從臨危受命的重臣,到讓天啓帝動用堪比鞭屍的“傳首九邊”刑罰,熊廷弼到底是是被冤還是罪有余辜?

(熊廷弼畫像)

一、史書裏美好的臨危受命,解釋一下就是擦屁股專業戶

1608年,熊廷弼第一次入遼東。當時遼東巡撫趙揖和遼東總兵李成梁被人彈劾稱,他們與建州女真勾結,將數百裏土地拱手讓出去。

熊廷弼出仕以來就以剛正不阿著稱,又被浙黨故意算計廷推爲遼東巡撫。熊廷弼經過一個多月的實地調查,曆數李、趙二人喪權辱國八條罪狀,卻被明神宗留中不發。

(明熹宗朱由校畫像圖)

1619年,明朝軍隊在薩爾浒之戰中大敗,熊廷弼帶著尚方寶劍第二次臨危受命入遼東。這時候的建州女真統一女真各部,已經初具勢力;遼東上下人心惶惶,劉遇節等將領帶頭逃跑。

熊廷弼一到任,祭出尚方寶劍斬殺逃將,要求富戶遷回城中穩定民心。好在努爾哈赤轉攻葉赫部落,給遼東明軍以喘息之機。

隨後朝廷動蕩,明神宗、明光宗相繼駕崩。等到明熹宗登基時,努爾哈赤已經大勢已成,在遼東連下數城。熊廷弼第三次臨危受命,只是這次連他自己都對遼東局勢持悲觀態度,他在給友人的信件中說“外無應援,內無幫助,七尺之軀,已擬交付朝廷,置成敗死生于度外矣”。

熊廷弼三次入遼東,說好聽了是臨危受命,但其實是明朝廷無心經營,也沒有長遠眼光經營遼東。熊廷弼的臨危受命,只是各派黨爭吃了敗仗,需要推一個人出去粉飾太平,讓朝廷臉上好看一點而已。

(廣甯之戰概述圖)

二、舞刀弄劍的將軍,擋不了朝堂的唇槍舌劍

熊廷弼三入遼東是帶著“經略遼東”的目的,是想遼東能夠長治久安下來,作爲平定建州女真的大本營。所以他每次做的幾乎都是這三件事:反腐、抓逃將、安定民心,每一件都是需要“經略”的,都是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可惜每一次他剛穩定好遼東的局勢,馬上被支走、被彈劾、被罷職。

核查李成梁勾結建州女真一案時,李成梁二人駐守遼東多年俨然成了遼東土皇帝,不但擁兵自重,還增加賦稅搞得當地百姓民不聊生,“生于遼地,心而向虜”。

他們又用在遼東搜刮的錢財打通關系,在朝堂中人脈也頗深。當宋神宗想派人去遼東核實情況,沒人願意去。

(明神宗畫像圖)

一來強龍不壓地頭蛇,去遼東不一定能順利查實真相,反而可能有生命危險;二來真的要查下去,肯定會得罪李成梁二人在朝堂中的後台。

這明擺著就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千辛萬苦查出的結果卻被明神宗賣給閣臣做人情,熊廷弼本人也被朝中忌憚失去入京的機會。

而就在熊廷弼一入遼東期間,努爾哈赤停止向明朝進貢。此時熊廷弼就已經看透建州女真的野心,向朝廷警示遼東軍備松懈,“屯塞、城堡、墩台、壕塹、軍馬、器械、錢糧之類一無足恃”,卻只換來明神宗三十萬兩軍饷的“重視”。

二入遼東時,熊廷弼整頓軍紀,加緊修複軍事設施,在和努爾哈赤的幾次野戰中,讓明軍恢複了一點信心。不過這時候的明朝財政已經捉襟見肘,任憑熊廷弼三番五次上奏要軍糧軍饷,朝廷仍然動作緩慢。

(明朝朝臣)

無奈之下,他在遼東只能采用以“守”爲主的策略,但這卻成了急于求軍功的黨派攻讦他的理由。熊廷弼在口誅筆伐中,無奈辭職。

第三次入遼東,熊廷弼應該做好了赴死的准備。朝廷用敕書、尚方劍、大紅麒麟服、賜宴等徒有其表的賞賜,表達對熊廷弼的“重視”,然而當他趕赴遼東時,身邊只有朝廷“好不容易”調撥的五千軍營兵。

到了遼東,等待熊廷弼的又有與他不和的時任遼東巡撫王化貞。而王化貞又是內閣首輔葉向高的學生,是熊廷弼在奏折中疾聲厲色也撼動不了的人物,甚至熊廷弼在之後的軍事行動完全中被架空。這一次臨危受命,他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注定好了的。

(明朝大紅麒麟朝服)

三、焚毀千萬糧草撤回關內,惹得明熹宗“窮凶極惡”?

廣甯失守後,熊廷弼並沒有立刻被押,而是“回籍聽勘”。當時朝堂中很多人都認爲他罪不至死,但明熹宗對朝臣票擬“熊廷弼留著用”大爲不滿,還諷刺地說““熊廷弼走得快,果勝”。

有人說熊廷弼被明熹宗厭惡,是因爲他在努爾哈赤剛攻陷廣甯時,沒有選擇奪回廣甯,而是將明軍在遼東經營多年的城池和千萬糧草付之一炬,然後帶著軍隊和百姓退入山海關。這一退丟面子是小事,丟城池也不算大事,最重要的是遼東是傾全國之力打造的邊關重鎮。

從1618年到1620年短短兩年間,朝廷撥給遼東的軍饷就高達1900多萬兩白銀,而明朝強盛時,張居正改革使國庫盈余也不過才400萬兩。說熊廷弼這一燒,燒了一個大明國庫也毫不爲過。但熊廷弼這次“窮”國庫,只是讓明熹宗“凶”了一下,真正讓明熹宗“極惡”的其實還是黨爭。

(明朝銀錠)

當時力保熊廷弼的是東林黨,而浙黨和齊黨爲了討好受明熹宗寵信的魏忠賢,處處與東林黨作對。東林黨勢力尚存,熊廷弼的處刑就被拖了三年。

直到1625年東林黨失勢,各種誣陷和莫須有的罪名都被冠到熊廷弼頭上。熊廷弼因“起草彈劾魏忠賢的奏疏”、“賄賂東林黨以求生”和“鼓動民間繡像小說美化其戰敗”,被明熹宗徹底厭棄,下令將他“傳首九邊”。

可以說建州女真的得勢,是遼東李成梁等人私心豢養出來的;而清廷黨爭嚴重、財政捉襟見肘、軍隊左支右绌讓建州女真有了不斷壯大的空間。

熊廷弼在遼東雖然不算有建樹,但痛失遼東的鍋也確實不應該甩給他背,只能說明末的女真之禍是從明中後期早就埋下的雷。

(薩爾浒之戰)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熊廷弼.[OL].

個人圖書館.萬曆西苑爭國本 不理朝政三十年(中南海之五).[OL].2023.05.13.

雪球網.明代財政小議.[OL].

財政眼中的帝國興衰(四)——明清.[OL].

0 阅读:605
评论列表
  • 2024-06-08 01:35

    熊廷弼應該算楚黨的人,楚黨確實曾經有一段時間跟東林黨合作,但後來又分裂了,再加上老熊的臭脾氣得罪了不少人,被撤下來換成東林的袁應泰也是很正常的事,不能把所有的鍋都甩給閹黨。

  • 2024-05-31 15:29

    這麽操作,大明亡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