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美化侵華日軍的《杜鵑花落》,更像是一種無知又自得的“蠢”

黃娜老師 2024-03-29 09:51:13

最近,一張語文試卷成了熱議的話題。

河南某縣城的一中學校長的小說《杜鵑花落》,被成都新都區用作了初三試卷的閱讀理解材料。結果因內容涉嫌美化侵華日軍,引起了全網的口誅筆伐。沒幾天,這位在當地德高望重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就被免職了。

同時,跟試卷相關的成都新都區也成立了聯合調查組,對涉事教研員及區教科院院長予以了停職處理,並承諾,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據相關規定進行嚴肅追責。

這篇《杜鵑花落》,內容大致如下。

作者是站在一個侵華日軍軍官,崗田大佐的角度展開的。

他那“從不幹預軍事”的名牌大學畢業的兒子來戰區看他,結果半路被“土八路”給劫走了。崗田大佐深感自己的寶貝兒子凶多吉少,于是在和一小股八路軍的激戰中,瘋狂進攻非要趕盡殺絕。中間對方曾經舉白旗,後又被按下來,他覺得這是對方起了內讧,繼續屠殺。

直到把對方轟得沒有一個活人之後,他才發現,原來那白旗是自己兒子舉的——正是自己親手炸死了“寶貝兒子”,反而是八路軍在試圖保護他。

于是,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結尾點題,即很悲情的——“杜鵑啼血”。

粗略一看,這文章用了“共軍”、“逃竄”等詞彙描寫八路軍,同時又將日本侵略者的死描寫得很悲壯很淒美(崗田抱著兒子的屍體噴出鮮血“像牡丹花凋零”) 。這個調調,更像是日本人寫給日本中學生的那套東西——反戰敗而不是反戰。

但如果你再細品品《杜鵑花落》的文字和內容,你就又會發現,這是一個想當然的作者寫的一個故作深刻,自我感動的故事。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作者的見識並不廣,雖然文章篇幅很短,但曆史常識方面的硬傷卻層出不窮。

典型的就是小說男主的人設——崗田大佐。

估計這位校長應該是個抗日神劇的愛好者,這才選了“崗田”用作侵華日軍軍官的姓氏,還給他安排了個“大佐”這樣的“日本特色軍銜”。

然而,真實的曆史上,任何一個日本大佐,都不太可能親自帶隊指揮這種幾十人的小規模戰鬥。

侵華戰爭時代,日本軍銜分成大元帥、將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普通士兵。

其中,大元帥是天皇自用的。將官、佐官和尉官相當于其他國家的將官、校官和尉官。而佐官當中的大佐則爲日本陸軍佐官中的最高級軍官,相當于其他國家軍隊中的上校或者准將、少將。屬于高級別軍官。

像1944年720刺殺希特勒的馮·施陶芬貝格,斯圖加特的符騰堡貴族出身,世襲伯爵身份。他就是德國國防軍上校,享受專車和警衛員待遇。

正因爲馮·施陶芬貝格級別較高,有資格從柏林乘飛機去東普魯士的狼穴,參加希特勒和希姆萊等納粹高層會議,這才得以找到機會去炸希特勒。

而換做同期日本那邊,雖然日軍大佐軍銜在名義上屬于校級軍官。但其實際指揮的部隊已經相當于歐美軍隊中的准將和少將了。

侵華日軍大佐主要出現在兩類崗位上。

一類是作戰部隊指揮官——聯隊長。

在侵華日軍中,聯隊的規模很大,聯隊長的權力和管轄的人數,幾乎超過了同期其他國家軍隊的旅長。

第二類則是中將師團長身邊的作戰參謀。很有實權。

所以,無論何種情形,對于二三十人規模的八路軍,日軍都不可能出動大佐一級的指揮官,還親自在前線大喊“前沖”。這屬于一個非常明顯的基本常識錯誤。

另外,岡田大佐那“從不幹預軍事”的帝國大學畢業的兒子的人設,也很生硬。

首先,這樣的描述就不夠成熟明確。“不幹預軍事”是什麽意思?一個沒有軍職的青年人,他能幹預啥?

而且,自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侵華開始後,日本社會的一切都轉爲爲戰爭服務。全日本青壯年男性均被編入了預備役,隨時等待征召,幾乎沒人能夠做到“從不幹預軍事”——沒有任何一個日本適齡男性能夠置身世外。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又開始了多輪全民動員,像崗田大佐他兒子那樣的大學生,則屬于日軍的重點征兵對象。到了戰爭後期,別說大學生,連未成年的中學生,也都被強行拉了壯丁。

比如日本老電視劇《阿信》,她的兩個兒子先後被征召入伍。大兒子在東南亞活活餓死,二兒子參加了神風敢死隊少年組,結果臨上戰場的時候,日本投降了。

況且,在全面侵華那種狂熱的氣氛中,日本當時那個局面,如果老爹是大佐,兒子竟然“從不幹預軍事”,一方面可能涉嫌違反了軍國主義日本的相關動員政策;此外,這個岡田大佐在軍中,也會被鄙視爲“皇國的恥辱”,更別提讓兒子過來看他了。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還有,崗田大佐他兒子在槍聲漸稀,舉起白布的時候,爲什麽不直接用日語喊話?

邏輯上,就很不通順。

姑且不探討文章作者是否真的存在意識形態被滲透的問題,單單從他的故事架構來看,其實更像是在爲了所謂的“深刻”,而故弄玄虛。

他用了一個已經俗爛的戲劇梗:想報仇結果錯殺了親人。

這個敘事結構,放到“抗日”這麽沉重的主題下,似乎要傳達一種“殘忍嗜殺終會反噬”的道理。然後再將格局放大,升華到“全人類”的視角——日本普通人也是戰爭受害者,是戰爭將它們異化成了怪物。

但正如開頭說得那樣,這小說如果是個日本人給日本中學生寫的,雖然反思不夠深刻,但也沒啥太大問題。

但中國人用這樣的視角,這樣的構架來寫,就非常不合適了。

當然,有人會說,我們譴責戰爭和我們“共情”對方的普通人,不沖突。

但這要看誰和誰。

如果涉及侵華戰爭,這就是沖突的,特別沖突。

抗戰 14年,如果從中日甲午戰爭和割讓台灣算起,足有50年!

1905年,登島後的日軍屠殺台灣原住民

至今,日本真正“反思”了嗎?道歉了嗎?它們的課本裏是如何敘述這段曆史的?

日本人自己都還沒有反思,輪得到我們寫小說替他們反思嗎?

就這...也要拿來“共情”?

敘述侵略戰爭,他不是從受害者和加害者角度去分析,而是把自己拔高到了佛祖、上帝這些非人存在的視角去看待,搞一種莫名其妙的“自我感動和反思”——也不知何時起,這種手法,從西方到國內就在“文化圈”流行了起來。

而且,還自诩爲很深刻,很高貴。

顯然,李校長的小說,用的就是這種流行手法。

他意圖以日軍的視角構思小說情節沖突,或許真的是想要宣揚反戰主題,但偏偏又沒有這個駕馭能力。

結果就是,不僅曆史和邏輯方面漏洞百出,在讀者看來,表達的意思也非常擰巴。

甚至,他還缺乏基本的文學常識。這個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在咱們的當代文學作品中,映山紅往往都與人民軍隊的鬥爭聯系在一起的。象征著革命先烈血染山河保家衛國的犧牲精神。

可李校長竟然把映山紅用在了侵略者身上,還描述的非常煽情。這既是對先烈的亵渎,也是一種無知的體現。

可以說,《杜鵑花落》是一篇拙劣且脫離曆史的文字,既談不上文學性也談不上思想性。

但有些小領導,卻往往總帶著一種迷之自信——他自己的視野原本就比較有限,他周圍的人還都在一味的迎合。時間一長,他就飄了,會感覺自己的所思所想,真的非常深刻,特別有內涵、有深度。隨便說點啥,都能給人予醍醐灌頂的啓發。

所以,李校長自己應該對這篇文章還是挺滿意的,將其發布在了一個叫《教師家園》的平台上。

要不是成都新都區用它出題,當成閱讀理解素材印在了初三語文測試的試卷上,可能根本就沒有什麽人會去關注。

而且,就是這樣一篇拙劣的文章,新都區教育系統人員在出卷子的時候,竟然還精心設計了三個“逆天”問題。

1.杜鵑花”在文章裏三次出現,請依次分析相關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的寶貝兒子“從來不幹預軍事,只爲到這裏看老父親一眼”,如此遭遇,令你心生惋惜嗎?請圍繞該角色命運,談談你的看法。

3.杜鵑啼血”形容極度悲傷,悲劇的始作俑者是誰?

顯然,如果想得分,考生就得去共情崗田大佐。以至于學生們在考完紛紛表示,“有一種被迫當了漢奸的感覺”。

要說作者寫個拙劣的文章自娛自樂也就罷了,但放到全區的測試卷子上,應該經曆過多少環節?竟然沒人看出“不對勁”?

或許,從河南湯陰到千裏之外的四川成都,這中間更多的,就是某種無知的“共鳴”。

18 阅读:2444
评论列表
  • 2024-03-29 11:23

    反戰不是留給日本人思考的嗎?中國是受害人,讓受害人反思你得多變態!

  • 2024-03-29 12:22

    感覺文章已經夠惡心了,三個讓學生答的問題更是充滿了惡意,強迫學生和侵略者共情。

  • 2024-03-29 10:43

    文化圈有多少這種不學無術之徒?

    用戶15xxx70 回覆:
    不是不學無術,而是被利益收買,甘當漢奸!
  • 乙炔 30
    2024-03-29 13:12

    這個家夥是日本鬼子的棄子,還有隱藏更深的。

  • 2024-03-29 12:30

    這是政治問題,應該上綱上線了

  • 老馬 21
    2024-03-29 13:10

    正義的一方叫“逃竄”,作者簡直就是大漢奸!

  • 逃尕 19
    2024-03-29 12:04

    無知的人不會寫出這樣思路清晰的文章,明明是有意爲之

  • 2024-03-29 14:21

    這個可不是蠢,這是赤裸裸的懷,骨子裏的壞

  • 2024-03-29 14:01

    漢奸也能當上校長,政審是怎麽過的

    乙炔 回覆:
    背後的金主幫它辦的。
  • 2024-03-29 14:30

    他絕對不蠢,只是想偷著壞,但沒想到意外漏出了馬腳。

  • ZZQ 6
    2024-03-29 15:26

    立即啓動紀檢追責程序,雙處是最輕的處罰,最後啓動司法程序追責!

  • 2024-03-29 13:24

    就是災難,有些東西不應該讓文渣評論。其實如果沒人看過這個小說,單從試卷的版面內容看確實感覺有問題。但是這個小說的完整版我沒看過,也不想去看,無法判斷。

  • 2024-03-29 15:05

    問題是文章是怎麽發表的?不該追究責任嗎?居然還離譜到成爲考試內容,抗戰不是日本人該反思嗎?

  • 2024-03-29 14:59

    小作文作者既不是無知也不是蠢,就是明目張膽的轉換年輕人的意識形態

  • 2024-03-29 13:59

    想標新立異,實然故弄玄虛、不學無術

  • 2024-03-29 15:40

    出題者比原作者惡意更甚。

  • 2024-03-29 14:13

    漢奸不是都該殺嗎?

  • 2024-03-29 15:06

    你們就不想知道這閱讀理解的問題的答案嗎

  • 2024-03-29 14:39

    如此苦難的歲月,多少國人爲此失去生命,爲什麽要站在惡魔的角度思考??是無知還是本就被腐蝕了?

  • 2024-03-29 14:58

    漢奸殺無赦

  • 2024-03-29 15:38

    爲什麽要打馬賽克!!!!!!不懂!

  • 2024-03-29 15:08

    終于看到一個腦殼正常的文化人[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3-29 13:44

    支持作者正能量[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3-29 15:05

    可能他是日本人後代吧,銘記它日本祖宗,讓受害者反思

  • 2024-03-29 15:31

    你們都無知,明明是漢奸,非要說是無知,可想而知你們到底有多無知

  • 2024-03-29 15:12

    最可惡的是用杜鵑花比喻鬼子的血,真是就是故意惡心你

  • 2024-03-29 16:07

    漢奸走狗殺殺殺

黃娜老師

簡介:高校軍事理論教師,頭像爲本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