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條》三條線出現同一句台詞,細琢磨才明白這電影意義非凡

新電影新世界 2024-02-11 22:20:01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電影《第二十條》裏的三個案件,都出現了同一句台詞?

更確切的說是同一個意思的台詞——想想孩子!話雖是同樣的話,可背後的意思卻大不一樣。

檢察官韓明(雷佳音 飾)費盡口舌勸說自己曾辦理的案件中,一位因見義勇爲被判故意傷害的公交車司機別再上訪了。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司機入獄三年,出來後從先進標兵成了就業困難戶,他只想法律給他個說法。見義勇爲怎麽就成故意傷害了呢?

可誰又能給他這個說法呢?韓明只能苦口婆心的給他複盤,可怎麽說都不好使,沒想道一句你得爲孩子想想,他立馬就答應了去上班。其實也有觀衆發現了這個細節。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這裏的“想想孩子”,韓明肯定是出于好心,意思是生活總要過下去,不論多大的委屈,不是還有沒長大的孩子呢嗎?總得找份工作,維持生活,供養孩子呀。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可能當時韓明也沒意識到是自己這句話起作用了,而讓韓明更沒想到的是,同樣的話,換成了別人說給他,而且也起作用了。

韓明的兒子阻止了一次校園霸淩,過程中把霸淩者的鼻子打骨折了,韓明和媳婦李茂娟趕到學校,就聽老師說你兒子惹事了。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了解情況後的李茂娟第一反應就是,老師我必須說明一下,我孩子是見義勇爲,他沒有錯。老師說被霸淩的孩子現在不承認,所以事情還在調查中,所以只能算打架,還是他把人家打傷了。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而在得知兒子打傷的是本校的教導主任的兒子後,老師也說了那句“爲孩子想想”,兩人也立刻改變的態度。這一點有觀衆說拍的很真實,可憐天下父母心。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這裏老師也不能說不是出于好心,並且點破了,如果因爲這事得罪了張主任,孩子還怎麽在這重點學校借讀,怎麽考大學啊?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但令人欣慰的是,即便韓明兩口子爲了撤案,說好話,走關系,還送禮。即便孩子不願道歉,從始至終他們也從沒指責過孩子一句,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沒錯,只是礙于某些原因而選擇妥協而已。

其實父母堅定地維護孩子的權益,對孩子的一生有非常大的影響。有這樣的父母,孩子被欺負才有勇氣和底氣反抗。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老師說那個被霸淩的孩子不願意承認,看見的孩子也不敢站出來指認,也揭示了懦弱的孩子爲何懦弱,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家長被叫到學校,不分青紅皂白就指責孩子,那麽久而久之這種孩子遇到欺負就不會反抗。

而在韓明正在辦的一起案件中,來自農村的聽障女子郝秀萍(趙麗穎 飾)老公捅死村長兒子被抓,村長一衆人就找老婆算賬,讓她簽署不利于她老公輕判的文書。這次村長也說了一句“想想孩子”!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很明顯這是帶有威脅的口吻,因爲之前他們甚至當街就要把孩子綁走。所以這句話對郝秀萍也是馬上起到作用。在不知孩子現在的安危下不知所措。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從這三句“想想孩子”可以看出,無論是普通公交司機,檢察官,農村女性,都會被這句話所震懾。孩子,就是家長的軟肋,也是一個家庭的軟肋。

只要抓住這個軟肋,就能控制一個家庭。換句話說,壞人一旦對孩子不利,那一個家庭就此坍塌。但孩子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呀,所以軟肋就更需要法律做铠甲!

電影《第二十條》最終要表達的是每一代人都可能會爲法律的完善付出一定的代價,肯能自己沒法受益,但法治社會的推進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其實都是爲了孩子們能有更好的保護和保障。

在電影中,親情,既是羁絆,更是力量,是負擔,也是铠甲。也是靠親情的力量推動了事件的發展。

韓明一家,爲了孩子正名,掀了桌子。

郝秀萍爲了他們不再威脅孩子,以死相拼。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公交車司機的女兒,寫下“我爸爸是好人”,被打動的韓明,將字條展示在了聽證會上,爲他說話。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所以張藝謀導演才說,“我們要注重親情、注重家庭,生活本身是有意義的”。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從這個意義上說,《第二十條》是春節檔一部真正的“合家歡”電影。它有合家歡喜劇屬性,讓人們放聲大笑,又潛移默化完成了法律的科普,最後又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讓我們在春節假日裏和家人們共同去增加正當防衛的知識,明白當家人受到傷害,我們該怎麽做?自己見義勇爲,怎樣才有理說得清。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 2024-02-26 07:57

    演的好的趙麗穎和那3個未成年小朋友,

新電影新世界

簡介:做個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分享有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