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國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國企雜志 2024-03-08 10:06:43

文|余婧 張祖新

來源|《國企》雜志2024年1月號

中國一重成功研制百萬千瓦整鍛低壓轉子,實現首套1000MWe海陽4#機組全套整鍛低壓轉子鍛件的國産化。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多次親臨制造業企業調研考察,科學回答了爲什麽要發展制造業、發展什麽樣的制造業、怎樣發展制造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爲“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築牢我國制造業發展根基、維護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與勉勵指導下,廣大制造業企業堅定不移沿著正確方向大步前進,自立自強、自主創新,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2016年10月12日,中鐵工業旗下中鐵裝備自主研制的“麒麟號”大直徑(12.14米)土壓平衡盾構機成功下線。

廣大制造業企業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在高質量發展上闖出了新路子

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後,廣大制造業企業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爲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依靠自立自強、自主創新,闖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創新優化發展路徑。道路決定命運,方向決定成敗。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考察後,廣大制造業企業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指引校准工作航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實現了發展路徑的重塑優化。比如,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烽火科技集團時,公司正面臨著是繼續沿用100G成熟的技術路線還是重新開發下一代産品的艱難抉擇。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國之重器必須立足于自己”的重要指示,公司堅定了走自主創新道路的決心。目前烽火科技已經將100G芯片提升到400G,是目前國際上已報道的集成度最高的商用硅光集成芯片之一。

奮力提升規模效益。規模效益是衡量企業發展的重要標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後,許多企業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比如,曾創下了400多項“中國第一”的中國一重,2016年受經濟效益持續下滑、産品質量下降、交貨屢屢延遲、訂單持續萎縮等影響,損達高達57億元,股票戴上了“ST”的帽子、面臨退市風險。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一重後,中國一重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的指示要求,堅定不移抓改革、謀創新、促轉型,2021年實現利潤總額16.1億元,重新煥發出時代光彩與青春活力。

科技創新捷報頻傳。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廣大制造業企業勇攀科技高峰,新成果不斷湧現。中鐵工業旗下中鐵裝備積極承擔國家“863”計劃,集中大批專家集中攻關複合盾構的設計與集成技術。2017年10月,我國首台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中鐵306號”下線,打破國外對大直徑盾構機關鍵技術的壟斷。2023年10月,鐵建重工自主研制的直徑8.61米盾構機主軸承下線。這是迄今全球直徑最大、單體最重、承載最高的整體式盾構機主軸承,標志著國産超大直徑主軸承研制及産業化能力跻身世界領先水平。

綠色發展成效顯著。綠色是發展的成色,也是廣大制造業企業必須始終追求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建立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策。近年來,廣大制造業企業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爲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比如,國家能源集團榆林化工落實“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立足國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代,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等要求,聚焦解決白色汙染和一些特殊材料“卡脖子”問題,探索廢水、廢鹽、廢氣處理工藝新模式,在國內煤制烯烴行業內實現廢水近零排放,大踏步走在綠色發展之路上。

努力提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指引,不僅讓制造業企業發展戰略更加清晰,而且讓企業更加重視提升文化軟實力,將其轉化爲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向心力。比如,中國商飛公司認真落實“锲而不舍,腳踏實地”要求,著力培育和弘揚大飛機創業精神,以“航空強國”爲價值導向,以“四個長期”爲基本要求,以“永不放棄”爲精神底色,讓大飛機創業精神融入廣大幹部職工的內心,用精神的力量凝聚起一支打不垮、打不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忠誠于大飛機事業的鐵杆核心隊伍,大飛機事業的號召力、大飛機創業精神的凝聚力充分彰顯。

2019年12月4日,應用于巴黎地鐵16號線的兩台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在中鐵工業旗下中鐵裝備鄭州基地正式下線。中國盾構反向出口法國巴黎,進入全球頂級高端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制造強國戰略重要論述精神深刻揭示了廣大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足迹,課題組深入制造業企業參觀學習,認真了解企業發展曆程、用心傾聽員工的心聲,由衷感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足迹和重要論述中,蘊藏著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密碼,有幾點經驗和啓示尤其深刻。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必須堅持深學笃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系統全面、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內在統一、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搞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把我們黨對工業化的規律性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許多企業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作爲學習的重點,不僅利用黨委(黨組)會議、黨支部會議等進行專題學習研討,而且認真抓好習近平總書記對本領域重要論述的系統學習,專門出台貫徹落實具體意見,企業員工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爛熟于心、如數家珍。實踐充分證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中國制造”自立自強的強大思想武器。越是學習貫徹深入的企業,其改革發展和經營各方面工作搞得就越好,廣大制造業企業應深學深悟、細照笃行,做到入心入腦、見行見效。

(二)我國自主創新事業進展迅速、未來大有可爲,自主創新之路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關鍵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從曆史方位看,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國制造業正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美國等國家正千方百計對我國制造業進行圍追堵截,企圖在芯片、半導體、高端材料、核心元器件等方面與我國脫鈎斷鏈,如果不能自主創新最終只會是無路可走。從現實需求看,沒有關鍵核心技術就沒有市場主導權,只有依靠自主創新才能掌握競爭主動權。從發展路徑看,自主創新之路雖然艱辛曲折,但只要堅持下去,必能越走越寬廣。實踐充分證明,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必須明確我國科技攻關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向、重點、政策,健全需求爲導向、企業爲主體的産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通過新型舉國體制解決重大“卡脖子”技術和産品問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提倡艱苦奮鬥、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學風,重視引進人才,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

(三)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必須不斷夯實基礎研究這個底座。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前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國際科技競爭向基礎前沿前移,要創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迹回訪,很多制造業企業之所以在空前激烈的競爭下實現鳳凰涅槃,關鍵是在基礎研究上謀劃先、布局早、投真金。實踐充分證明,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關鍵在于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四)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必須堅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産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産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當前,數據已是關鍵生産要素,價值日益凸顯,制造業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趨勢,打破“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困境,構築競爭新優勢。實踐充分證明,必須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著力建設以實體經濟爲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五)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制造業企業必須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對廣大制造業企業而言,只有堅持融入國內大循環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兩條腿”走路,才能更好地經風雨、見世面、強本領,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是提升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融入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制造業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實踐充分證明,廣大制造業企業只有主動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六)建設制造強國,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必須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全球人才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要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制造業企業看,其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是人才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有三條路徑值得借鑒。其一,構建全方位的人才培養梯隊;其二,建設企業與高校的創新聯合體;其三,優化選人用人導向。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始終保持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善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廣大制造業企業方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足迹調查研究,我們深刻體會到,紮實推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未來,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擔負起曆史和時代賦予的重任,紮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新征程上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

編輯丨葉子

0 阅读:1

國企雜志

簡介:傳播有價值的聲音,打造有價值的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