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以都市寓言指涉,每個人得守好自己的人性裂縫

黑白文娛 2024-05-07 19:13:29

被騙,在多數情況下,人們會認爲是因蠢笨、無常識的貪財,而《新生》中關注到的是人性深處裂縫的多元。不僅僅是金錢,地位、尊嚴、情感、理想,多元化的人性需求都可能成爲被利用被攻破被放大的對象;而它們從正常的人性“欲望”發展到人性“貪欲”,往往就是那一絲人性裂縫被徹底撬開。

作者:藍二

編輯:王子之

版式:王威

最難解的懸念、最刺激的奇觀,始終還屬人心。優酷獨播、申奧導演的《新生》,正在鋪開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記者何珊被朋友費可約見機場,還沒說上一句話,費可卻突然發病倒地;再“見到”對方,已是他的葬禮——但蹊跷的是,棺材是空的。一場關于費可下落與黑手是誰的追緝似乎就要如常展開,轉折卻先伸向了何珊和故事外的觀衆:葬禮上僅有的其他四人,都稱自己是騙局的受害者,費可不僅謀財,還涉及到了害命。

更意外的是,五人發現自己已被困在孤島的地下密室中,一個聲音透過閃著紅光的監控提出了奇怪的要求:你們必須說出與費可的關系、被騙的過程才能出得去。

這到底是費可別有目的的終極騙局,還是五人之中誰在做局,抑或是有第三方的手來攪局?

此時本已是懸念拉滿,但隨著受害者們開始逐一講述,刺激更在後頭,一盤盤騙局裏頭,費可顯出多重假面,而衆人心思也是忽明忽暗,線索拉不到盡頭。真相不僅未曾越辯越明,反而將關于事件的羅生門,演變成一場人性羅生門。

而它照出的,卻不是人性的偏僻處,反而是人性極易變形的常態。

敘事編大網,愈揭愈“迷”的真相奇觀

以爲自己一人受騙,與得知自己只是受害者中的一員,哪種滋味更好些呢?對于費可故事中的這些人來說,恐怕是況味複雜的,畢竟他們的受騙可不是一種簡單的割韭菜、被圈錢,他們與他都曾有著更深入、更漫長的牽扯,不知是該稍有寬慰“不是我太蠢,是費可太高明”,還是會徹底打破最後一絲猶疑、心寒那些真相居然更難堪了。

正如五個人社交軟件中的費可是五個不同的頭像,他們講述中的費可也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煤礦老板陳樹發的口中,費可是一位留學歸來、家庭頗有背景的年輕精英。他穿著低調有質感,氣質文雅穩重;回國之後不靠家庭,自己奮鬥事業。他耐心溫良,在女友陳佳佳爲婚事與未來嶽父陳樹發對抗時,他一邊細心開解女友,一邊用可靠上進的表現去爭取嶽父;婚後更是二十四孝好女婿,做飯、陪伴、關愛,無一不足。他還有足夠寬廣的學識能力,既能在慈善晚宴上撫慰好自閉症兒童,又能爲嶽父的公司發展提供精准意見。

基金公司高管程浩接觸到的費可,則是一位初出茅廬、野心勃勃的新社會人。幾身皺巴巴的衛衣、格子襯衫,費可就是個隨處可見的剛畢業窮小子,但不簡單的是他對機會的渴求。他崇拜和追隨程浩這樣的成功大佬,熱心誠懇地當著體貼到生活裏的知心後輩,深入程浩的日常圈子不放過一個學習機會和一個可能資源。而他似也真的具有這樣的天賦,無論是面對什麽樣的人與場合都能轉得開,什麽知識與竅門也都學得快。

而在醫藥外企白領蘇倩看來,費可則是一個最能滿足人想象的情人,他文藝有品味,懂生活愛生活,而在這樣的溫柔之外,他又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冒險精神的人,絕不被庸常所馴服。

我們也常常在很多故事中看到人們去試圖共同抵達真相,他們或是會線性地串起一個人在不同階段的曆程、讓我們看到一個完整的變化軌迹,或者是各自帶來一塊碎片、能基本拼出一個更真實的面貌——而這裏很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因爲《新生》中巧妙地采用平行蒙太奇敘事手法,這些描摹都是同一塊時空中的費可,都是他爲了不同對象精心定制打造,受害者們講得越多,關于費可的真相卻並未靠近,謎團似乎更大。

比如透過這些不同面貌,可以感受到其中有一些真實性,即費可情商智商都很高,如海綿般地對所有可學可用之物進行吸收,這樣的人在社會中走正途,發展亦可能很卓越,他爲什麽要來騙?又爲什麽是鎖定這幾人?而這些社會中堅精英們,爲什麽又那麽好騙?這些問題正在形成更大的牽引力,吸引著觀衆進入這個故事的後半程。

但在這些答案展現之前,前四集通過平行蒙太奇拆解出的費可騙局已經足夠精妙,由我們人性中對罪惡的天然好奇來“不正確”地說,真是聰明又刺激。

一方面,費可對受害者們打的是逐層推進、各個擊破的高明心理戰。典型如對程浩,他完全擺出弱者身姿,極大激發對方的高位膨脹,而讓其無意中被擺布,落入陷阱。比如當費可表示想炒股掙錢,求著程浩基于內部信息向他泄露幾支有前景股票後,費可卻反而表現得畏縮不前,不敢投入過多,錯過了很大的獲利空間,這讓程浩怒其不爭覺得他根本就是在浪費掉下來的餡餅。在費可這樣一次次的刺激之下,在眼見得有錢能賺的機會一次次落空後,程浩終于打破了心理防線,違背從業人員操守,如費可所願借其賬戶開了“老鼠倉”,進而被費可騙走了錢又不敢報警。

另一方面,費可是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和“控盤手”,充分利用信息差玩轉了這些人。當他“侵入”程浩的生活後,程浩的一切都成了他手中的杠杆。他穿著程浩的金裝,拿著慈善機構對程浩的晚宴邀請函,僞裝精英人設進入富人社交場所,從而認識了陳佳佳。當陳樹發認定他就是個窮小子,拒絕陳佳佳與他的婚事時,費可謊稱程浩的豪宅是自己家,將陳樹發引入進來蒙蔽了對方。與此同時,程浩的這些物質條件,也同樣被他用來面向蘇倩打造有品質人設。

觀衆戲稱程浩是劇中最大冤種,一點也不爲過,因爲程浩的被榨取價值還很高,他向費可閑聊過的留學經曆,哥大門口的中餐館、去歐洲背包遊的小體驗,都會被費可用來作爲與陳佳佳、蘇倩拉近距離的談資——甚至從程浩那騙來的錢,也被費可用來撐門面,支付與陳佳佳的婚宴和婚房首付……

但費可的撬動並非只是單向流動的,當將蘇倩拿捏在手後,借助她在醫療公司就業的便利,費可將這一公司包裝爲嶽父陳樹發的“可投資項目”,一步步撬動了陳樹發更多的信任和資金;而從陳樹發那獲得的,似乎又正在後續的故事有著新的用途……

可以說當更多的平行講述出現之後,追劇不僅僅是找創作者的解答,而成了一場更有趣的觀衆發現之旅,人們還會再拉回更早的講述去回溯那些自己以爲只是“普通騙局”的細節時刻。平行蒙太奇的作用完全凸顯,這些原以爲獨立發生的騙局實際上彼此交錯,費可精心編織一張大網,它越展開越驚心,不時給觀衆帶來“竟是這樣”的瞬間。由此,從第一集一段看似傳統的“婚姻騙局”開始,《新生》逐漸精巧鈎織一出謊言嵌套的大戲,看客們在其間尋找密碼、猜測方向,拉緊的奇觀感與刺激感讓人欲罷不能。

深刻都市寓言,投向現實與人心的尖刀

正如我們前文所說,對《新生》故事的追蹤充滿刺激感,一方面因爲戲劇懸念,另一方面,這樣一個動辄騙取上千萬、本應與我們普通觀衆不太近的故事,卻熟悉得令人有些不安。

看看費可在優質女婿、謙遜後輩、親密情人這些角色中的遊刃轉身,“人設”在這個時代似乎是件比以往都更容易的事,但可能攜帶的惡意卻具有這麽大的僞裝性與迷惑性,人們根本無從分辨。蘇倩如他人一樣的一點生活信息展示和情緒分享,卻很容易地被有心之人仔細凝視、深深洞察。程浩帶點對手中權力炫耀之意的小行方便,最終引發他根本無法承受的結果……當這樣一組騙局,透出更多細節與更底色的東西,它已然成爲對當代普通人的都市寓言,關于更普遍的人性與欲望。

被騙,在多數情況下,人們會認知爲蠢笨、無常識的貪財,而《新生》中關注到的是人性深處裂縫的多元。不僅僅是金錢,地位、尊嚴、情感、理想,多元化的人性需求都可能成爲被利用被攻破被放大的對象;而它們從正常的人性“欲望”發展到人性“貪欲”,往往就是那一絲人性裂縫被徹底撬開。

陳樹發作爲傳統的煤礦主,面臨的問題原本也屬常規,舊式産業發展中必然有不合規的問題需要整頓,生意轉型中也需要擴展新的投資領域;但陳樹發偏偏不想正常處理,帶著投機取巧之心,在費可的誘導下進行違規交易,輕松被後者安排的假生意人騙入陷阱。

劇中背景設在2014-2015年,正是前一波社會資本投資活躍的巅峰,程浩作爲業界大佬,享受行業利好,風光無限,本也無可厚非;而費可帶著“我想成爲你這樣的人”的膜拜殺器,撬動了他內心的驕傲與浮躁。這樣一個精明至極的人,一定程度上被利益蒙蔽,一定程度上又何嘗不是爲自己不斷升高的狂妄自大所影響,甚至都看不到用費可身份銀行賬號這樣一個小小操作背後的風險與漏洞。

蘇倩曾經失利的考學經曆、頗具壓力的工作環境、一成不變的生活氛圍,使得她苦悶于自己的人生。她沒有力量、沒有行動去找到自己的沖破口,卻將對“理想遠方”的幻想都落在了突然出現的費可身上:他上了她曾經想上的大學,他自由掌控自己的生活,他在她淋雨的時候從天而降帶來暖意,他在她喜歡的東西投入一片用心。于是她飛蛾投了火。

費可是一個人,但與此同時,更是所有人內心欲望、弱點的放大鏡與變形器。

這樣對于人性的深入觀照,正是優酷白夜劇場希望追求的內容內核,作爲頭部項目的《新生》顯然在這一點上擔起了代表性的作用。這種呈現狀態,也足見初次嘗試劇集的申奧導演與伴山文化廠牌,作爲年輕創作力量的先鋒創造力。

其實更進一步品味,隨著劇集第四集結束,敏銳的懸疑觀衆作爲老玩家,亦正從這些受害者的描述中嗅出更多的不合理,真相之上還蒙著層層迷霧。費可的假面可以確定,但這些受害者的真面僅僅如此嗎?僅僅是“被誘者”嗎?

比如陳樹發對女兒的態度,前期呈現極強的掌控欲,強勢到在女兒與費可戀愛初期就雇人跟蹤偷拍,這種監控密度下,爲什麽沒有捕捉到費可同時期其他的一些不合理處?又比如費可對其他二人的騙財都是千萬級的,而蘇倩最多作爲一個中産,她的錢又是從哪來的?

他們更深層的人性,還有沒有秘密,有沒有更大的懸念空間和更多的複雜面?

從《新生》之上我們也足以看到,當故事構築了充分的現實基底,蘊含了深刻多層的觀照、批判與反思,這樣的狀態,使得它的觀感會更加豐富,一集集觀劇就是一層層更深入感受,讓敘事的驚心最終成爲更觸及觀者內心的震動。

0 阅读:2

黑白文娛

簡介:黑白文娛,有視角有料有故事的文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