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立夏的民間習俗、養生知多少?立夏的由來

同廣文彙 2024-05-05 22:43:04

今天是立夏,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更是幹支曆辰月的結束以及巳月的起始;代表著春季的結束和夏季的開始。每年公曆5月5日或6日,當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便迎來了這一重要的節氣。立夏在農曆上的日期並不固定,通常在每年四月初一前後,這是因爲農曆是陰陽曆,與太陽的運動並不完全吻合。

立夏得名

“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夏”,在古語裏是大的意思。立夏意味著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長大,“鬥指東南,維爲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隨著立夏的到來,氣溫逐漸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也進入了旺季生長。這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人們也根據節氣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方式。

民間習俗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立夏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民間有許多與之相關的習俗。在古代,帝王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盛大的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裏還會“立夏日啓冰,賜文武大臣”,即將上年冬天貯藏的冰賜給百官,以消暑降溫。

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中國只有福州至南嶺一線以南地區呈現“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有春天的氣息。

在江浙一帶,人們會備酒食爲歡,名爲餞春。這是因爲春光明媚的日子過去了,人們難免有惜春的傷感,所以用酒食來送別春天。崔骃在賦裏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江南水鄉還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祝願。

立夏養生

除了民間習俗外,立夏養生也是人們關注的重要話題。傳統中醫認爲,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髒。心爲陽髒,主陽氣。心髒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心髒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立夏這天,許多地方有吃“立夏飯”、吃蛋、秤人和嘗三新等習俗。 進入立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補充營養物質,采取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

因此,在立夏之後,天氣逐漸轉熱的情況下,人們應該注意養心護心,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暴怒傷感,以養心陽。同時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爲主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西紅柿、西瓜、梨等,少吃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心髒負擔。

此外,初夏之時,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許蔥頭,喝少量的酒,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便可預防心病發生。同時也要注意適當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總之,立夏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節氣,既有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也有養生保健的重要知識。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保持心情愉悅身體健康,享受這個美好的季節帶來的喜悅和幸福。

責任編輯:《智慧中國》陽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