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解剖5516例猝死者,發現猝死規律:易猝死的人,有4個共同點

醫學原創故事會 2024-05-02 22:52:12

一名中年男子像往常一樣坐在電腦前辦公,一個又一個的深夜,他早已習慣了熬夜工作,旁邊的煙灰缸裏,已經滿滿都是煙頭,漫漫長夜,爲了提神,他往往是煙不離手。

但是長期這樣熬夜,死神早已盯上了他。

突然出現的劇烈胸痛,讓他意識到情況不對,他用手捂著胸口,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短短幾秒鍾的時間,他就倒了下去。

當家人發現的時候已經是半個小時之後,即便馬上送到醫院進行急救,但還是無力回天,家人難以接受現實,屍檢結果最終證實,男人就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導致的心源性猝死。

猝死被認爲是最危險的一種疾病,猝死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一旦發生猝死,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6分鍾。

遺憾的是,這名男子被送進醫院的時候早已錯過了黃金搶救時間。

猝死很可怕,即便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但如果缺少一定的醫學常識,不知道如何進行心肺複蘇和使用除顫儀,也很難能夠挽救生命。

因爲黃金搶救時間實在是太短了,等到醫護人員趕到現場的時候往往爲時已晚,從撥打120到救護車出動到醫務人員趕到現場,就是用最快的速度,也很難做到4-6分鍾,除非是在醫院內發生的猝死。

根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顯示,我國現有心血管疾病人數高達3.3億,其中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數超過55萬。

《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曾刊登過一篇研究《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過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發現了猝死裏藏著這些規律:易猝死的人,往往有4個共同點。

1、基礎病是導致猝死的主要原因

猝死雖然是突然發生的,但並非沒有任何征兆。

很多人有基礎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那麽這些人猝死的風險更高。

根據研究,在猝死的患者中,患有高血壓最爲常見,占比約38%;心髒病占30%,糖尿病占23%,其次是發育不良、高血脂、腫瘤、感染、甲亢等。

大家可以發現,在導致猝死的元凶裏,高血壓、心髒病和糖尿病牢牢占據著前三,所以,如果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也要格外警惕猝死發生的風險,一定要積極控制原發病。

2、一半以上的猝死者“過于激動”、“過于勞累”

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的猝死者生前“太激動”、“太勞累”。其中,情緒激動的猝死者占比26%,過度勞累的猝死者占比25%,剩下的還有血容量改變、飲酒、過飽、輕微損傷等。

問題來了,爲什麽過于激動和過于勞累會導致猝死呢?

情緒過于激動,很容易導致交感神經的興奮,血壓可能會在瞬間升高到極點,長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那麽猝死的風險是很高的。

至于過于勞累,人在勞累的時候,身心俱疲,無論是免疫力還是心髒功能,都會受到嚴重打擊,時間長了,發生猝死的意外也就很高了。

3、30-63歲,更容易猝死

在5516名猝死者中,30-63歲的人群,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

我們可以以50歲爲界,30歲-50歲這個階段的人,往往會面臨來自社會與家庭的雙重壓力,在巨大的壓力面前,身體各個器官都可能處于一個過度應激的狀態,那麽時間長了,猝死的風險也就高了。

而50-63歲,由于衰老,導致疾病發生的風險也會升高,由于有疾病基礎,導致猝死的風險也很高。

既然衰老會導致猝死風險升高,那麽63歲以上的人猝死風險應該更高啊?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老年人越來越重視健康,他們會聽醫生的建議,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由于堅持科學的治療,反而會降低猝死的風險。

30-63歲,之所以猝死的發生率高,另外一個深層次原因就是,對健康的忽視,即便出現不舒服了,也不願意去醫院看病。

4、有不健康生活習慣的人群,猝死風險更高

猝死的發生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長期酗酒、熬夜、缺少運動、吸煙、暴飲暴食等,都可能增加猝死的風險。

1 阅读:366

醫學原創故事會

簡介:我們是患者的暖寶寶,健康科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