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民企經營之難,難在何處?

初瑤看商業 2024-03-22 02:30:34

近年來,建築企業爆雷、債務違約、破産重組或清算等消息在行業內屢見不鮮,行業從業者對消息的心態也逐漸從聚焦轉向見怪不怪。從市場整體來看,建築行業已跨過增長的分水嶺,走進空氣稀薄地帶。從市場結構來看,行業競爭加劇,根據攀成德研究,市場份額每年正以2.75%的速度向央企及地方國企集中。

行業在“馬太效應”作用下,已由分化轉向固化,民營企業雖然在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的占比上都達到行業的90%以上,卻仍舉步維艱。頭部民營企業回歸央國企的分包競爭,小微企業可能要爲二包或三包“拼命”。筆者認爲目前民營建築企業主要受困于五大方面。

— 1 —

受困于資金水平——融資難

在當前全行業依賴投資拉動的大環境之下,民營企業捉襟見肘的現金流嚴重限制著其市場拓展;即便僅聚焦現彙市場,面對日益糟糕的工程支付情況,墊資無法避免,融資也已成爲建築企業無法回避的需求。

對大多數傳統建築企業而言,銀行借貸是最主要融資手段,但中小型民企優質抵押物較少、品牌影響力較低、抗風險能力較差等原因,金融機構的放貸通常采用慎之又慎的態度。中小型民營建築企業長期處于“老項目回款難、企業融資難、新項目落地難、變成回款難的老項目”的噩夢輪回。

優化思路:

(1)加強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民營建築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提高企業的信用評級,從而增加獲得銀行貸款的機會。同時,通過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降低經營風險,提高融資能力。

(2)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除了傳統的銀行貸款外,可以積極尋求其他融資渠道,如企業債券、股權融資、融資租賃等。此外,還可以通過與大型企業合作,借助其資金和資源優勢,實現融資目標。

(3)合理規劃資金用途和還款計劃。民營建築企業需要對融得的資金進行合理規劃,確保其用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擴大再生産。同時,制定合理的還款計劃,按期償還貸款,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 2 —

受困于市場信任——合作難

信任困境是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又一大掣肘。一方面在央企屬地化分支逐步延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民企納稅納統的優勢逐漸消失;同時,地方國企區域深耕的集團軍直接網格化下沉至村鎮街道層級,進一步蠶食了中小型民企過去的自留地;面對日益高強度、高精度的國家監管,一些民營企業選擇铤而走險,變相挂靠資質證書,一經查出又進一步影響業主對民營企業的信任程度。

另一方面,筆者在服務過程中發現,不論企業自身屬性,在建立戰略或長期合作關系時,爲防範風險,普遍傾向于選擇有國資背書的企業。在行業內企業普遍對增長模式陷入規模化路徑依賴的背景下,一小部分民營企業只眺望遠方、不留心身邊,一心想與央國企合作,反而加深中小民營企業間的內耗。逐漸形成抱緊大腿吃喝不愁,沒有大腿躺平度日的兩極分化。

優化思路:

(1)強化企業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能力。中小型民營建築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拓展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合作夥伴。通過優質的項目管理和服務,提升企業的美譽度和口碑,增加與其他企業的合作機會。

(2)建立合作夥伴關系管理體系。在當前環境下,民營建築企業應邁出“打破身份證治”的第一步,積極尋找與自身業務互補的中小型同類夥伴,抱團應對風險。

(3)完善合同管理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在合作過程中,要重視合同管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降低合作風險。同時,建立健全風險控制體系,對合作項目進行全面風險評估,確保合作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 3 —

受困于管理能力——成本高

除了資源匮乏、市場不信任等外部因素,民營企業普遍也存在內部管理粗放的問題,特別是在當前墊資施工、帶資生存的惡劣市場環境下,內部管理帶來的問題日益明顯。

管理標准化能力不足是民營企業最普遍的問題。多數企業負責人一心撲在市場上,或聚焦在項目運營上,沒有意識到技術管理、現場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缺乏標准化的流程和制度;在履約過程中一事一議導致工作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

采購議價能力的欠缺也是一個顯著問題。民營建築企業常常因采購不成規模、市場信任不足,無法與供應商(特別是大宗材料供應商)進行有效的價格談判,最終表現爲材料設備等利潤大頭無法掌控。

優化思路:

(1)強化成本意識和成本管理觀念。企業管理者要在企業內樹立正確的成本意識和成本管理觀念,推進全面成本管理和全員成本意識,重視成本核算和控制,從源頭控制成本。

(2)建立標准化管理體系。梳理企業管理制度,精簡完善流程,明確權責劃分,形成標准化管控體系,提高企業運營效益,從而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3)加強供應鏈管理和資源整合。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同時,通過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進一步降低成本。

— 4 —

受困于人才吸引力——招人難

建築行業由于工作環境和條件相對艱苦,遠離城市和家庭,在社會普遍認知中被視爲“苦力”行業,對年輕人、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缺乏吸引力。

而民營建築企業囿于本身的規模和影響力,在人才吸引力方面更加難以與央國企競爭。比如難以提供與央國企相當的職業發展空間和機會、福利待遇、人才儲備和培養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穩定的企業文化和氛圍等。

優化思路:

(1)建立健全的員工培訓和發展體系。在外部供給不足的環境下,要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民營建築企業需要格外重視員工的培訓和發展。通過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和職業發展規劃,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增強其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

(2)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工作環境。民營建築企業需要積極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工作環境,關注員工的成長和發展。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福利制度,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滿意度。

— 5 —

受困于路徑依賴——創新難

由于民營企業自身屬性特點,管理變革通常只能自上而下發起,這就對企業管理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一旦管理者無暇顧及管理創新,企業就會産生嚴重的路徑依賴。從組織結構維度來看,民營建築企業通常呈現出“家族式”或“作坊式”的組織結構,強調個人權威和經驗決策,雖然在創業初期能夠提高決策效率和執行力,但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業務複雜度增加,非常容易忽視企業整體戰略規劃和長遠發展。

以當前社會公認的數字化和智慧化趨勢爲例,民營企業或缺乏數字科技對企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或缺少可用資金投入相關方向,這就導致中小型建築民企與正在大力投入數字化管理、智慧化施工的優秀頭部企業差距進一步拉大。

優化思路:

(1)增強創新意識並提高創新能力。從企業管理者開始,重視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通過學習新知識,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進步,積極引導和支持創新活動的開展。

(2)加強産學研合作和技術引進吸收。中小型民營建築企業可以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加強産學研合作和技術引進吸收。通過參與和試用先進的技術和工藝,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民營建築企業作爲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融資難、合作難、成本控制難、招人難和創新難等五大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民營建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限制了其發展。在民營企業修煉內功的同時,我們應認識到,問題的解決還需要政府、金融機構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決。

0 阅读:1

初瑤看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