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讓你內耗的人

樂人看情感 2024-04-29 07:50:06

作者:洞見yangtuo

擇誠而處,擇善而交。

作家王宇說:

“很多時候,內耗的源頭並非來自自己,而是來自你所處的環境。

如果你身邊都是一群挖苦你、諷刺你,每天帶給你滿滿負能量的人,那你想不內耗都難。”

立身成敗,在于所染。

遠離糟糕的環境,遠離讓你痛苦的人,才是停止內耗的關鍵。

01

不知你身邊是否有個這樣的人:

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但他永遠都在怪罪你。

出門忘記帶傘被淋雨,卻指責你沒提醒他;

工作績效不達標被批評,卻怪罪是你沒用害了他。

只要不如意、不順心,就撒火甩鍋,把責任推到你身上。

這就是典型的“指責型人格”。

在指責型人格的人眼裏,沒有是非,沒有對錯,只有自己是絕對正確。

而你一旦靠近,很容易成爲他們的譴責對象。

時間一長,想不抑郁都難。

小說《秋菊傳奇》裏的王慶來,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和妻子何幸福一起到城裏打拼。

進城後,他找了個開摩的工作,但因沒有營業資格被罰款、扣車。

結果回到家,他就將所有的錯推給妻子:

“要不是因爲你,我們用得著抛家舍業,跑這兒來看別人臉色嗎?”

妻子通過自己的勤勞,去一家律所當保潔員,他失業後找工作卻屢屢碰壁。

于是又把矛頭對准妻子:你不是能嗎,和他們說說啊。

凡事不爽,就怪罪外界,怪罪妻子。

妻子何幸福因此整日以淚洗面,拼命賺錢養家。

最終,實在喘不過氣來的何幸福,只能選擇離婚。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說:指責型人格的人,會讓你壓抑得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無論是家庭裏,還是人際交往中。

和指責你的人在一起,你遲早會陷在痛苦、委屈等負面情緒的泥塘裏無法自拔。

面對這樣的人,別勉強、別湊合,趁早遠離,才是護好自己的萬全之策。

02

自媒體博主@湯敏有個朋友。

在別人眼中,朋友永遠是一副安靜、從容的樣子。

然而私底下,朋友卻十分情緒化,凡事都要向她吐槽傾訴一番:

領導太苛刻,同事太勢利,丈夫工資低沒本事,孩子成績差卻只知道玩……

每次一通電話、一發信息,就是好幾個小時,完全不顧及湯敏的感受。

好幾次,湯敏都被她的抱怨聲壓得喘不過氣來。

想到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難事,她也不禁眉頭緊鎖,陷入無盡的焦慮中。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是會傳染的。

習慣性抱怨的人,就像一顆毒瘤。

一旦允許他出現在你的世界,他就會將你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將其屏蔽在外,不被其影響和消耗,才能讓情緒和心靈重歸平和。

陶勇醫生在《目光》一書中坦言,自己剛工作時,很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幹擾。

一聽護士長訴說家裏的不如意,實習生小劉埋怨父母逼婚,科室主任吐槽未來前景堪憂……

他就越來越難過焦灼,甚至無心工作。

後來,他想了個辦法。

每當身邊有人吐槽發牢騷時,他就第一時間離開,到外面走廊上讓自己靜一靜。

屏蔽掉外界幹擾,他很快平複了內心,然後平靜地投入工作。

白岩松說:“我們之所以活得很累,並非生活刻薄,而是太容易被外界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那些長籲短歎的消極主義者,最能消耗你。

永遠別靠近他們。

及時與之劃清界限,你才能保護好自己的能量場。

03

我們後台,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朋友留言。

前兩天,一位讀者在後台問我,朋友什麽都好,就是愛打擊我怎麽辦?

讀者一直有個作家夢,但因被生活耽擱,一晃四十多歲了才開始寫作。

可每當她興奮地將稿子發給朋友看時,朋友卻說:

“就你這水平還想當大作家?簡直看不下去。”

“你還是別寫了,這根本就不適合你。”

“別人的文采你也學不來,不會成功的。”

剛開始時,她還會和朋友據理力爭,認爲自己憑借努力還是有一線希望的。

可漸漸地,你不行、你放棄吧、接受現實吧,這些消極性的言語就開始在她的腦海裏打轉。

以至于有段時間,她都不敢打開文檔、不敢動筆,甚至一想到要寫作就不自覺地緊張、害怕。

曾奇峰說:一個被持續否定的人,無異于時刻在接受法庭的審判。

人不會無緣無故地自卑內耗。

但打壓你的人,會輕易教會你怎樣將自己貶得一無是處,以至再也無法建立自信。

愛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遠離這樣的人。

鋼琴家肖邦很年輕時,便展現出了出色的鋼琴演奏能力。

但身邊朋友都不看好他,有人潑他冷水,有人認爲他火候欠缺,還有人當面諷刺他。

他知道後倍感失落,可他不想輕易放棄自己的鋼琴夢。

于是他果斷遠離這群朋友,開始周遊歐洲各國。

終于在巴黎,他遇上了當時的鋼琴大師李斯特。

李斯特對他的演奏驚歎不已,不僅給予他肯定,還專門爲他在巴黎劇院裏舉辦了一場演出。

肖邦也在他的鼓勵下重拾信心,通過這場演出,一戰成名。

作家十二說:遠離否定你的人,多跟認可你的人在一起。

言語上的虐待,無異于靈魂上的謀殺。

否定你的人,會把你頭腦中最後的信心也消磨殆盡。

但肯定你的人,會爲你鼓掌、給你激勵,帶你逃離自我質疑的深淵。

遠離前者,靠近後者,你自然能擺脫內耗,獲得滋養。

作家李中瑩說:一份壞的關系,不僅消耗你的能量,還會把你的感情、你的生命力、你的動力、你身體的種種機能都一點點耗盡。

所以,永遠不要把讓你內耗的人請進生命。

主動篩選,擇誠而處,擇善而交。

當我們身處一段積極、愉悅的關系中,所有美好都會不期而至。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2 阅读:130

樂人看情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