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爲何失敗?楊秀清有統一指揮權,卻沒有容人之量

聊聊曆史 2024-03-07 10:28:34

經過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元氣大傷,但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卻能多次擊敗八旗、綠營、湘軍,甚至全殲李續賓湘軍主力,以及勝保的騎兵軍團,一度扭轉危局。

陳玉成、李秀成獲勝的背後,是暫時解決軍事指揮權問題,各部協同作戰。第一次枞陽會議,取得桐城大捷,收複皖北,吸納撚軍。第二次枞陽會議,取得浦口大捷,打通京師運輸線;出兵三河,全殲李續賓,湘軍東征勢頭受挫。

建平會議,各路太平軍首領紛紛前來,諸侯王一起商議對策,彼此相互配合。接下來,李秀成第二次摧毀江南大營,並乘勝奪取江浙,爲太平天國續命數年。

可以說,天京事變後,太平軍之所以獲勝,是因爲暫時解決軍事指揮權。此後一系列失敗,也是陳玉成、李秀成不在合作,諸侯王各自爲戰,終于被各個擊破。

曆代農民起義,能否取得勝利,關鍵在是否統一指揮權。朱元璋爲何獲勝?胡大海東征,與張士誠厮殺,兒子胡三舍違反軍令,私自釀酒販賣,朱元璋將其處死。

釀酒販賣,事情可大可小,朱元璋卻力排衆議,不顧衆將求情,殺了胡三舍,這是爲何呢?很簡單,朱元璋要告訴大家:他有絕對指揮權,軍隊要絕對服從。

殺了胡三舍,胡大海能怎樣,敢反抗朱元璋,或者投降張士誠嗎?答案是,胡大海還得繼續賣力拼殺,化悲痛爲力量,強攻湖州,毫無怨言。

再看李自成,攻入燕京後,劉宗敏縱容士兵劫掠,搶奪吳三桂愛妾陳圓圓,李自成卻不能阻止。李自成讓劉宗敏帶兵征討吳三桂,也遭到拒絕,還公開說:“大家都是賊,憑什麽讓我去。”

從胡大海、劉宗敏的表現可以看出,爲何朱元璋能建立明朝,李自成只能落得九宮山被農夫打死的下場。

太平天國爲何失敗?李秀成終結了“十大誤”,指揮權混亂是關鍵。因爲,天京事變後的太平天國,已經談不上統一指揮,只能靠各路將領自己合作,而不是中樞強大。

楊秀清,太平天國唯一具有統治指揮權的諸侯,但他綜合能力一般,又沒有容人之量,把太平天國帶到了萬丈深淵。

說起楊秀清,無論是清軍、太平軍,對他的評價都很高。因爲,太平天國前期許多重大勝利,都是在楊秀清的策劃下取得,他具有一定的統帥才能。

那麽,爲何還說楊秀清綜合實力一般呢?很簡單,這些輝煌勝利的背後,不是楊秀清多麽高瞻遠矚,多麽深謀遠慮,而是他具有統一指揮權,容錯率高而已。

先看北伐作戰,2萬精兵孤軍北上,這是什麽概念?這2萬人,都是太平軍的精銳部隊,將領以兩廣“老兄弟”爲主,士兵則是兩湖人馬,都是百戰之師。

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太平天國初期,絕對的前鋒大將。如此精銳的一支勁旅,卻被楊秀清拿去北方冒險,導致全軍覆沒。

北伐遇到挫折後,又相繼派出朱錫琨、曾立昌、秦日綱等幾批北伐援軍,人數才幾千人。結果,朱錫琨吃飯時被清軍引爆炸藥,除了林紹璋一部保存完好,其余都潰敗。

曾立昌到了臨清,遭遇清軍圍追堵截,李開芳還要去救援。結果,李開芳還沒到戰場,曾立昌就全軍覆沒,本人縱馬跳入黃河。

秦日綱更猛,剛到舒城楊家店,就抱怨:“北路妖軍太多,無路可走”。清軍防守森嚴,秦日綱都不嘗試進攻,兵力不足是主要原因。

李秀成的“十大錯誤”中,北伐占了“三項”,可知楊秀清布局之糟糕。如果加上後來說的“天京事變”,以及林紹璋的“湘潭慘敗”,跟楊秀清有關的“十大錯誤”,東王占了5個,也就是一半。

北伐慘敗,太平天國失去了大量精銳老兵。試想,如果北伐軍投入西征,充當西征主力,曾國藩的湘軍豈能有機會崛起。林鳳祥投入北伐,南昌勢在必得,江西早就是太平天國版圖了。

北伐之所以是這個結局,楊秀清負主要責任。但是,考慮到北伐軍團都是西王蕭朝貴的部下,也不排除楊秀清想借助清朝之手,削弱蕭朝貴勢力的可能。

要知道,蕭朝貴在太平天國前期,一度超越楊秀清,實際主持軍務。蕭朝貴不但兵馬衆多,還享有“天兄下凡”的資格,且身體素質非常好。楊秀清雖說能“天父下凡”,但身體很差,力不從心。

北伐的同時,太平軍還進行西征,楊秀清的指揮水平,以及容人之量,可以清楚看出來。西征獲勝,不是楊秀清多高明,而是他容錯率高,大家暫時容忍“天父下凡”,不撕破臉皮而已。

李秀成自述中,對林紹璋的“湘潭慘敗”一頓痛罵,說這是重大錯誤。爲何這麽說呢?湘潭慘敗,讓靖港大捷的成果化爲烏有,曾國藩絕處逢生,湘軍也站穩腳跟。

靖港失敗,讓本就對曾國藩不滿的朝廷、湖南官僚士紳有了對付湘軍的理由。如果湘潭還失敗,則長沙丟失,曾國藩非但不能繼續創辦湘軍,自己能否活下來都是問題。

那麽,爲何湘潭會失敗,主要是林紹璋無能。林紹璋,楊秀清的人。西征本來是由韋氏國宗、石氏國宗負責,韋俊、石祥祯都是名將,曾天養也是狠角色,楊秀清偏偏讓林紹璋上陣,還充當主力,也是醉了。

挂帥西征前,林紹璋的戰功是“與朱錫琨北伐,六合大營被焚毀,他自己保全部隊”,僅此而已。可以說,林紹璋幾乎沒有跟清軍交戰,沒啥軍事經驗。後來安慶之戰,林紹璋的糟糕表現,讓陳玉成陷入絕望。

才能平庸,威望不足,林紹璋爲何挂帥?很簡單,楊秀清不希望韋氏國宗、石氏國宗的力量過于強大,故而要培養自己人,讓其他“國宗”當副手。

湘潭戰敗,湘軍乘勝擴大戰果,抵達田家鎮。此時,楊秀清也不舍得派韋昌輝或者石達開等名將出擊,而是讓秦日綱負責,且全權遙控戰場。如此,田家鎮之戰又潰敗,數千艘戰船被焚毀,太平天國的水師力量幾乎覆沒。

田家鎮戰敗,湘軍殺到九江城下,韋氏國宗與石氏國宗西征的成果,幾乎化爲烏有。曾國藩甚至叫囂,過年之前奪取安慶、南京,活捉洪秀全、楊秀清,然後歡度新春。

北伐慘敗,西征也是虎頭蛇尾,楊秀清是主要責任人。從西征上看,楊秀清犯下太多的錯誤,既有能力不足的一面,也跟缺乏容人之量有關。

當然,每一次重大失敗後,楊秀清都能總結經驗教訓,及時調整部署,並調動各方力量,從而贏得新的勝利。例如,田家鎮慘敗後,石達開上陣,取得九江、湖口大捷。

戰爭失敗,還能享有如此高威望,統一指揮各路兵馬,這是楊秀清的優勢,他的容錯率比別人高很多。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楊秀清享有“天父傳言”資格,實力派暫時容忍,不敢撕破臉皮。

但是,天下尚未拿下,楊秀清就開始布局,想削弱實力派,增強自身力量,韋昌輝、石達開等實力派豈能服從呢?要知道,楊秀清沒啥家族背景,所謂“天父下凡”並不存在,硬件強大的韋昌輝、石達開豈能任由東王胡來呢。

楊秀清也知道韋昌輝、石達開的實力,知道他們硬件強大,非要正面厮殺,掀翻桌子,他也搞不定北王、翼王。如此,楊秀清便經常以“天父下凡”來懲罰韋昌輝、石達開,甚至公開杖責,讓諸侯王下不了台面。

杖責諸侯,名義是“天父”,而不是東王,這本身就表明楊秀清底氣不足,只是他具有“天父”這以光環而已。後來,楊秀清想接管韋昌輝、石達開家族打下的基地,北王、翼王終于站到天王這邊,楊秀清死于天京事變。

天京事變前,大家考慮到“天父”因素,爲了維持信仰紐帶,而不得暫時接受楊秀清的統一指揮,即便諸侯王內心不滿,也要服從安排。天京事變後,所謂的“天父”就是個笑話,建立在沙灘之上的樓閣,一碰就倒,神話就此破滅。

統一指揮體系,對天京事變後的太平天國是一種奢望。陳玉成、李秀成一直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多次召開軍事會議,協調各路將士行動。但是,依靠各地軍頭開會來實現臨時的統一指揮,注定不會長久,太平天國終究在各自爲政中走向失敗。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