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說好一起逃離北上廣,結果你們還是又跑回來了

摸貓貓校尉 2024-05-03 19:59:49

Ladys and Gentleman,我王老五又回來了!

逃離北上廣深,曾經是這幾年一個很熱的話題,它迎合了當下年輕人對大城市工作焦慮、壓力大及996的無奈,想留但又無法承受生活之重,想逃又不甘青春汗水的無奈。

經過官方數據的印證,這些熱議的話題也並非沒有事實依據。確切地說,從那些數據圖表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2022這一年裏,北上廣深這具有代表性的四大一線城市,竟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人口淨流出。

原因有很多,簡單來說有以下幾點:

1、疫情原因。2022年是國內疫情最後一年,也是管控最嚴格的一年,大城市很多工作崗位受到抑制影響,部分企業也出現大量裁員與倒閉,尤以餐飲、家裝等勞動密集類行業居多,這造成部分人口回流外省;

2、産業轉移。內地省份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的産業轉移,吸引大批人口落戶就業,當時各地紛紛出台大學生落戶優惠政策,這股大學生“搶人”熱潮也分流了部分就業人口;

3、強省會崛起。一部分以內陸省份的省會城市爲代表的二線城市崛起,既有大城市的生活福利保障,又不像一線城市那麽卷的生活壓力,也吸納了周邊大量人口的聚集,且分流部分一線城市人口。

從上圖中,就可以看出,同樣是2022年,包括省會級、計劃單列市在內的二線城市相較于一線城市出現了明顯的人口“剪刀差”效應,很多二線城市人口反而是淨增長的。

其實,關于中西部省份集中力量發展省會城市的做法,一直也有爭議。但相較于廣撒胡椒面式的平均主義,集中優勢力量率先做大做強省會,確實是不具備港口等交通優勢的內陸省份最現實的發展模式了。

以西南大省四川爲例,早些年間,其實對于中西部城市群的發展,國家還是側重于保持各城市間的獨立性與均衡發展的,但是事實證明,做爲當地兩大經濟體量巨無霸所在的成都與重慶,其本身強大的産業虹吸效應讓周邊其它中小城市只能依附于它們進行捆綁式發展,想獨立于這兩大核心城市做大幾無可能,後來國家也意識到了這個趨勢,索興就改變了後續政策導向,開始鼓勵以做大做強以核心城市爲中心的城市群,以點帶面式的進行産業布局與發展,所以形成了目前成渝兩大都市圈。

而這些以核心城市爲中心樞紐式的都市商圈,有效的彌補了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發展之間的空檔與人口吸納,也間接平衡了勞動力的過度集中與産業發展布局中的不平衡。

進入到2023年,隨著疫情後的經濟複蘇與二線城市的進一步發展,二線城市的人才聚集效應愈發明顯。

但與此同時,數據表明,當年那批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又陸續回來了,四大一線城市從2023年開始,不同程度的又開始出現了人口正增長,雖然相較于二線城市增幅有限,但是至少表明,一線城市獨有的發展機會還是在國內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的。

其實很多青年人,只是跟風嘴上說說逃離北上廣深,但是身體依舊很誠實的選擇了留下來,或者說是轉了一圈又選擇逃了回來,畢竟來說,相較于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中更完善的營商環境與城市配套措施,內地城市仍有不小的差距,離開了這裏,他們發現家鄉可能過得更無奈些。

在4月份召開的世界隧道大會上,深圳市長覃偉中市長透露深圳最新人口數字超過了2200萬人。相較2023年底深圳市統計的全市人口2163.7萬人,人口增幅明顯。

這意味著僅僅2024年第一季度,深圳人口回流就超過40萬人,是四個一線城市中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這表明作爲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在當下經濟迅速回暖複蘇之際,對于廣大就業人口還是有著強勁吸引力的。

做爲一座南方濱海新城,坐擁國內一流的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世人有目共睹,而這些年的發展與積累,洽洽正是深圳這座新興城市能夠持續不斷吸引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0 阅读:46

摸貓貓校尉

簡介:專注職場智慧,分享管理心經,解讀企業管理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