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首戰“封神”:是真實力,還是軟營銷?

全球財說 2024-04-03 11:01:15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4分鍾大定破萬,27分鍾大定破5萬,24小時大定破8.89萬”。

三年高調造勢,3月28日晚間,小米汽車首款車型SU7如約上市。在發布會現場,李想、李斌、何小鵬三位“新勢力”罕見同框,還有魏建軍等傳統車企大佬齊齊坐鎮,可謂排面十足。

自三個月前小米SU7首次亮相以來,這個號稱“50萬內最好看、最好開、最智能的轎車”的最終定價便引發市場持久熱議,終于在這一晚揭曉謎底。

隨著雷軍高喊一聲21.59萬元(標准版),將發布會氣氛推至高潮,場下掌聲雷動。當晚“小米SU7”霸占整個熱搜榜單,“雷軍 雷神”成爲微博爆詞。網友趣評:“雷冖,你的車我開走了。”

一夜夢回2011年那個夏日,雷軍帶著小米首款手機,真誠發出邀請:1999,交個朋友?

首戰即決戰

小米汽車未發先火,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小米自身品牌效應,以及背後雷軍所賦予的超高話題度和巨大的流量。

“這是小米汽車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人生最後一戰的開篇。”

遙記2021年,小米官宣造車發布會上,雷軍激情暢言,這將是他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願意押上人生全部聲譽,爲小米汽車而戰。

1000天後,小米汽車正式啓程。在2023年12月的小米SU7技術發布會上,雷軍分享小米造車目標:造一輛能媲美保時捷、特斯拉的Dream Car。

于是,一台外形酷似保時捷,配置對標特斯拉Model3的小米SU7便出現在大衆面前。

此後的三個月,小米汽車持續釋放猛料,更是在全國29個城市的汽車銷售門店,率先開啓SU7的靜態展示品鑒活動,但有關SU7定價及核心信息的保密工作,卻做得密不透風。

有分析評價雷軍的營銷策略,或試圖拉高消費者的價格預期,甚至總是談保時捷、特斯拉。目的是上市價格低于消費者心理預期,形成物超所值的感受。“營銷的節奏感也很強,步步推高市場的關注度,始終不冷場,保持新鮮感和熱度,最終推向上市的高潮。”

千呼萬喚始出來,小米SU7正式發布會上,雷軍首先對小米SU7的性能配置進行詳細介紹,期間直接列出與特斯拉Model 3的多項關鍵指標對比表格。“在主要的配置對比中,只有兩項(電耗和算力)不如Model 3。”

最終小米SU7價格區間定在21.59萬元至29.99萬元,雖不少米粉遺憾定價未能低于20萬,但雷軍也無奈感歎,小米SU7的起步價比Model 3便宜了整整3萬元,不過即便SU7在24.59萬起步也是虧錢。

據了解,Model 3定價爲24.59萬元,但其盈虧平衡點爲22.3萬元,而這背後少不了7年以來Model 3超200萬輛的規模效應。

這或許就是此前小米定下的“純電豪華轎車的銷量前三”階段性目標的原因。

汽車之家數據顯示,2024年2月份,20萬元至30萬元區間純電轎車銷量榜單,前三分別爲Model 3、比亞迪漢、極氪007,銷量分別爲7604台、5970台、4204台。

以第三名極氪汽車舉例,2023年共賣出11.87萬台,年虧損達11.35億元。可見,剛剛加入汽車戰局的雷軍,大概率逃不掉前期沖擊規模而造成的虧損狀態。

不過此前就有消息稱,小米汽車內部已經做好未來超5年虧損的准備。事實上,雷軍還有更宏大的奮鬥目標,即通過15至20年的努力,成爲全球前五汽車廠商。

爲此,雷軍承諾未來10年要拿出100億美元進行造車項目,抱著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決心,開始一場孤注一擲的豪賭。

根據小米集團近期發布的2023年財報顯示,集團全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同比增長19.2%至191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達67億元,而在2022年這一數據爲31億元。

也就是說兩年時間,小米集團在電動汽車的投入費用已近百億,這還不包括每年小米在智能汽車等創新業務相關的股票薪酬費用。

用雷軍的話來說:用真金白銀來表達認真造車的態度。要問底氣何來?那便是小米集團充實的現金蓄水池。

據小米集團最新披露的2023年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集團賬上的現金等價物、短期存款、長期存款及短期投資分別爲336.31億元、527.98億元、182.94億元及206.96億元,合計高達1254.2億元,同比增長49.1%,占比總資産達38.7%。

超長目標周期,也意味著小米汽車在發展道路上還有很多未完之事。對于小米汽車來說,前期大量資金投入仍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有望實現盈虧平衡。

“這是一場馬拉松,比的是耐力,比的是後勁,我們更重視核心技術的積累。”

爲何要造車?

隨著小米SU7大定開啓,預示著小米集團邁出了從手機廠商跨向汽車廠商的關鍵一步。

其實,對于雷軍重倉汽車業務線,最初業內質疑聲並不小,認爲入局時機並不合時宜。但對于彼時的雷軍來說,比起所要承擔的風險,爲小米建造一道“護城河”,是更重要的事。

2021年1月,小米以及另外8家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這讓小米上下遊的合作受到極大影響。小米內部召開緊急會議,開始討論最差的情況:如果有一天無法再造手機,小米該造什麽?

從小米基本盤來看,近兩年集團總營收持續下滑,已由2021年的3286.15億元降至2023年2734.07億元,這背後是營收占比超6成的手機産品銷量走低的窘境。

事實上,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小米集團智能手機業務已連續七個季度下滑,直至2023年第四季度才結束這一頹勢。

2023年,小米集團智能手機收入同比減少5.8%至1575億元。具體來看,小米集團智能手機去年全年出貨量同比減少4.3%至1.45億部,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同比下降2.7%至1081.7元。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前六周,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了7%,除了華爲以外,其他友商幾乎都處于下滑狀態。

大勢如此,小米無法獨善其身。

在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的同時,小米品牌沖高尚未取得明顯成效。小米總裁盧偉冰在業績會上表示,2024年,小米手機一定要突破6000元到1萬元的價格段,在這個價格區間上規模。

總的來看,現階段小米想要依靠智能手機業務獲高增長的邏輯,或已行不通,亟需尋找新增長點。

此時小米汽車正式進場,或標志著小米集團形成“基本盤業務+汽車”雙輪發展的格局。

2023年10月,小米集團宣布戰略全面升級,從“手機×AIoT”升級到“人車家全生態”,造車便是戰略升級重要一環。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表示,未來小米將把手機方面的優勢,例如底層技術制造能力、流程管理能力等,複制到其他品類的應用當中,構建更加完善的智能生活場景。

可以看出,造車或只是小米的開始,更長遠的規劃,或是對于未來智能出行市場的布局。

夢想之車正式啓程

其實,此次小米SU7的價格之所以能引起現象級討論,或是外界多有好奇,雷軍這一次是堅持高端化定位,趁此重塑品牌形象。還是延續早年在手機市場的性價比策略,以親民的價格搶占汽車市場。

雷軍早早就給出了答案:“小米汽車的目標就是打造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顯然,雷軍的高端化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他曾表示,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發展的生死之戰。

只是,在中國汽車市場,高端化早已成爲無數車企的“心病”。

近幾年,國內湧現出一批高端新能源品牌,有來自傳統車企的,也有來自造車新勢力的,其中還不乏互聯網公司、房地産公司、家電公司等,紛紛打著“高端化”的名號,想要趁機跨界進入汽車行業,從中分一杯羹。

可車圈兒這碗飯,吃起來並不容易,不是靠“砸錢”就能輕松獲得成功的。

單說手機廠跨界做車,雖前有華爲試水,但華爲不直接參與造車,主要通過代工方式進行。近期蘋果也宣布放棄已推進10年的造車計劃。就連雷軍都難免感歎:知道難,但沒想到這麽難。

回顧這幾年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曆程。2018年,作爲公認的新能源汽車元年,在政策補貼的主導下,彼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數量超480家。

直至2023年,新能源車“國補”政策正式退場,一場由特斯拉引發的“價格戰”貫穿全年,從新能源車戰場一直蔓延至燃油車市場。內卷與降價,成爲2023年中國車市主旋律。

然而,2024年的“價格戰”來勢更加洶湧,無論是主動迎戰,還是被動放血,幾乎所有車企都參與其中,且至今沒有明顯收尾迹象。

在這個過程中,汽車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不少車企深陷經營泥潭。據相關統計,2024年,造車新勢力品牌僅剩21家。

在此之前,小米品牌一直用高性價比和米粉“交朋友”,但如今,價格戰之下衆多車企似乎已經走上小米的路,讓小米汽車無路可走。

不僅僅是價格戰帶來的定價壓力,同價格帶中,如特斯拉Model3、比亞迪漢、極氪007、蔚來ET5、小鵬P7等純電轎車,無形中也對初生牛犢的小米SU7形成不小競爭壓力。

腹背受敵,內外夾擊。作爲“後來者”的小米汽車,是攪動行業“鲶魚”,還是躺在案板上的“魚肉”,且還需到大規模交付期,才能加以推斷。

有分析表示,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許多車企,在大規模交付的時候都會出現很多問題,或者是質量問題,或者是供應鏈問題。“面對大量訂單,小米能不能做到保證交車、保證産能、保證質量?”

若以首日大定結果來看,小米SU7成績喜人,但深剖或暗藏玄機。

具體來看,小米用了一招“大定混小定”,保留7天猶豫期,期間可無條件退5000元定金,無形中刺激了首日大定情況,最終還要看7日後留存率情況。

不過,在小米SU7上市不足24小時,“小米汽車被曝出現多起退訂投訴”的熱搜詞條登上熱門。據了解,不少消費者在提交訂單時,誤觸“鎖定配置”選項,7天猶豫期失效,提前進入生産階段。所以在消費者想要取消訂單時,發現5000元定金已無法退款。“小米在下定後,又彈出鎖定配置的提醒,很容易順手點了。”

小米汽車APP下定操作流程是否有誤導嫌疑,現不予置評。但從該詞條下的討論來看,在上市次日選擇退訂的不在少數。

此外,小米汽車還推出創始版SU7,限量5000輛。選擇創始版的用戶,需支付2萬押金且不可退,但優勢是最早4月3日就可交付,而非創始版本最早是4月底啓動交付。

別小瞧這5000輛創始版SU7,可以幫助小米汽車積累一定口碑,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積累一定用戶反饋,從而在後續的大規模交付中做出優化改良。

總得來說,小米SU7的問世,確實給車圈帶來了一些小小震撼,這是一件值得振奮的事情。

“當我環視四周,發現無法找到自己的夢想之車時,我決定親自造一輛出來。”這是費迪南德·保時捷曾經說過的話。

如今,這顆子彈正中雷軍眉心。

這輛承載雷軍所有向往的夢想之車,正駛向屬于它的時代。“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准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0 阅读:18

全球財說

簡介:用全球視角,深度關注金融和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