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消防戰士村民合力捕殺2條眼鏡王蛇,村幹部:推測爲放生蛇

風雲圈科學 2024-04-26 00:07:57

清明節前,海南陵水英州鎮紅鞋村發生驚險一幕:有村民在上山修剪芒果樹枝時,被眼鏡王蛇咬傷致亡。在這名39歲村民的死亡現場周邊的石頭縫中,有一條已經死亡的眼鏡王蛇。而隔天,在村外不遠處,加強警惕的村民們發現,又有兩條眼鏡王蛇在接近村落。于是村民們叫來了消防員處置。

消防員先通過自己熟悉的方法,對眼鏡王蛇驅離,這時候再用叉子叉住兩條蛇,讓蛇不能隨意動彈。村民們再用鏟子拍打眼鏡王蛇的尾部。受驚嚇之後的眼鏡王蛇,就順利被消防員和村民們一起捕獲。

這三條眼鏡王蛇中,最長的一條2米8,最短的也2米以上。當地村幹部表示:不像是野生的,是被放生的。但因爲沒有被查證,目前只是一種猜測。

說起來放生,其實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列子》中,晉國上卿趙簡子每年都會放生當地盛産的斑鸠,以此展示他的恩德。但在那個時代,放生已經開始出現了問題。人們爲了迎合趙簡子的做法,大量捕捉斑鸠,導致斑鸠大量死亡。

盡管放生仍然是一個受歡迎的傳統,但它也面臨著現代社會的挑戰。

今年冬天的東營,就有人在已經結冰的河面上傾倒泥鳅。這些原本活著的泥鳅,一下子到了冬天冰面上,身體瞬間僵直,導致泥鳅凍死。

有網友評論:在沒有水的地方放活魚,在讓魚死得更快吧?

而更爲嚴重的是,有些人選擇放生外來物種,這種行爲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比如放生清道夫、鳄雀鳝、鳄龜等等。這些外來生物,在本土環境中,沒有天敵。一旦放生,原本生活在這裏的生物就面臨著滅頂之災。還有一些放生者,分不清海水生物還是淡水生物,比如把海龜放生到江河,把淡水龜放生入大海。

原本放生有著積極意義,可現在看來,這些迷惑的放生行爲,怎麽看怎麽變了味道,不但放生變殺生,還在影響著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

爲了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我們必須進行負責任的放生。在選擇放生的品種時,我們必須確保它們不會對當地生態造成危害。在選擇放生的地點和數量時,也必須考慮到當地環境的承載能力,避免盲目放生和不負責任的行爲。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