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十萬志願軍被圍,彭德懷上報毛主席,毛:只有這一個辦法

曆史實戰派 2024-04-22 11:07:19

朝鮮戰爭已經過去近70多年,在世界上,仍然流傳著中國打敗美國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從毛主席作出決策,到毛澤東在朝鮮戰爭中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指揮藝術更是各國軍事家關注的焦點。

毛澤東知道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條件下打贏了這場戰爭,取得了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勝利,是一種奇迹。而事實上,在每一個危急時刻,毛澤東總能作出扭轉乾隆的決策。

1950年,朝鮮內戰爆發,美國這個攪屎棍決定參戰。九月份,朝鮮戰局發生急劇變化,聯合國軍在仁川成功登陸,金日成立即給毛澤東送來了緊急求援的電報。

毛主席的這個決定不是盲目作出來的。周恩來說:“毛主席下的這個偉大的決心,是根據科學的預見、實際的分析。”

在決策期間,我軍的保障問題遇到了種種的困難,蘇聯的空軍支援也發生了矛盾,如果我們貿然入朝,必死無疑。但在最終,毛澤東認爲,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有多大的風險,都要立即出兵援朝。因爲如果不援助,很有可能會對東北不利。

毛澤東站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出兵朝鮮的決策。

朝鮮戰爭,關乎軍事、政治、國際衆多因素。所以,只能由有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戰爭指揮藝術的毛澤東來擔當。

在出兵之前,毛澤東就特別關注,要正確處理好中朝兩國、兩黨、兩軍關系,解決好這些問題是非常難的事情。但毛澤東在分析過後,很快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維持了戰前和戰後的秩序。

不過,最難的就是在戰爭中,能提出正確的作戰方針,是決勝的前提條件。因爲這場戰爭,沒有正確的領導,根本是沒辦法獲勝的。

而在五次戰役中,毛澤東所作出的恰當適時的決策,是值得人敬佩的。

爲了達到初戰必勝,毛澤東同志一天之內就會給彭德懷發去七八個電報。他主張首先要抓住戰機、先打弱敵。第二次戰役中,他指出要以誘敵深入尋找機會殲滅。

第二場戰役是一場惡戰,我軍打了整整一個月,殲滅3.6萬人,基本收複了朝鮮的全部領土。可不幸的是,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光榮犧牲。

在第三次戰役中,國際政治的形勢不容志願軍等到春天進行,于是他們決定第一次和朝鮮人民軍7萬多人進行大規模兩軍協同作戰。

第三次戰役後,我軍久戰疲勞,急需休整。李奇微卻不甘心,開始攻擊我軍的後勤保障。

毛澤東做出了防禦作戰的方針,從國內部隊抽調老兵補充志願軍第四次戰役戰爭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曆時87天,中朝軍隊把運動戰和陣地戰結合,運用多種形式,共殲敵7.8萬人。

第五次戰役中,毛澤東深刻地意識到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于是他做出了不能速勝則緩勝的決策。

不過在這場戰爭中,我軍十萬大軍被敵軍包圍,陷入危急時刻,毛澤東一句話就讓該軍團轉危爲安。

在第五次戰役中,李奇微故意兵敗,引誘志願軍入套。可當彭德懷意識到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十萬大軍已經進入了敵人的包圍圈。在形勢如此危急的情況下,彭德懷心急如焚,立即給毛澤東發去了電報。

中南海的高層面對這樣的情況,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毛澤東一邊抽著煙,一邊思考著。突然他走上講台,作出決定:“現在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兩面夾擊,轉守爲攻。”毛澤東認爲與其被動防守,還不如主動出擊,兩面夾擊,反包圍敵軍。

彭德懷收到電報後,立即下令,我軍很快轉危爲安,還意外殲敵不少,讓敵人元氣大傷。彭德懷連連稱贊這是絕妙之策。

作爲對手,李奇微在晚年時,也寫出了回憶錄,他直言,彭德懷是最難纏的對手,毛澤東則是最出色的軍事家。

正是由于有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這場戰役和時代價值不僅在中華民族戰爭史上,也在世界戰爭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2 阅读: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