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兵推:中美若沖突,美9成戰機將在地面被摧毀,美軍一缺陷暴露

袁周院長 2024-05-13 18:47:41

根據歐亞時報報道:“近期,有11位美國議員聯名致函美國空軍及海軍部長,要求美軍方立刻采取行動,解決美軍基地在安全上的‘明顯缺陷’。”

這些議員表示,根據美軍兵推結果顯示,中國目前擁有足夠的武器來壓制美軍基地的防空系統,如果解放軍發起空襲,將會引發嚴重後果,其中不排除關鍵性空中資産無法動用、後勤補給中斷等。

美國議員所說的“明顯缺陷”是什麽?台灣方面給出了答案。5月12日,台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在一檔節目中表示:“美軍的戰機,諸如B-52之類的大型飛機基本都是露天存放的,極其容易受到打擊損壞,而目前攻擊機場的武器太多了。”

美國國會

台前“立委”郭正亮也表示,雖說美軍目前在亞太地區建立了大量的軍事基地,但並沒有修建更加堅固的機庫。近期,美國軍方進行的中美沖突兵棋推演顯示,由于印太基地的防護能力不足,美軍90%的戰機將在地面被摧毀。

美軍報告表示,中國在過去10年裏,一共修建了400多個加固的防空掩體,而美國只修建了22個。一直被美軍視爲亞太地區重要支點的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甚至沒有加固的機庫。

其實這也反映出了美國的基建能力已經被中國超越的弱點。上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大蕭條”,經過“羅斯福新政”的刺激,美國成爲了世界第一基建強國,帝國大廈、胡佛水電站、金門大橋等工程均誕生于這一時期。

美軍基地

但由于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以私營企業爲主導,“大蕭條”結束後,美國政府放松了對經濟的幹預,再加上基建事業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審批複雜,因此私營企業對此失去了興趣。

雖說在二戰之後,美國經濟持續上行,但基建方面基本處于“擺爛”狀態,許多公共設施還是100年前建造。據統計,美國近25%的橋梁存在問題,其中10%有結構缺陷,14%功能過時,每年發生的交通事故中超過一半是因爲道路條件差所導致。

美國民間還流行這樣一句話:“汽車跳,紐約到。”以此來諷刺紐約郊區路況的惡劣,紐約作爲世界第一國際化大都市尚且如此,其他城市會如何呢?

所以,美軍亞太地區軍事基地缺乏加固機庫,只不過是美國基建狀況的一個縮影。根據美國印太司令部向國會提交的優先事項清單中可以看出,整個清單涉及總額爲110億美元,但只有2%被用于建設基地的防禦設施。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造船業上,《星條旗報》近期指出:“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30倍,由于投資不足,懸挂美國國旗的運輸船隊只有不到200艘,而中國卻擁有7000艘,這嚴重影響美軍戰時投送能力。”

其實,即便是美國投入了大量資金對中國周邊軍事基地的機庫進行加固,也很難在南海、台海等地與我軍爭奪制空權與制海權,通過俄烏戰爭就可以看出,現代戰爭“矛與盾”的較量中,“盾”明顯有些力不從心,美國援助烏克蘭的“愛國者”防空系統雖說表現可圈可點,但烏軍依然每天在俄軍空襲之下持續受損,特別是高超音速導彈,愛國者防空系統也無能爲力。

現代戰爭中有著“發現即摧毀”的說法,中國有反艦彈道導彈,還有高超音速導彈、殲-20等裝備均能有效破解美軍在印太部署的防空系統。除此之外,備受矚目的轟-20也呼之欲出。堅固的機庫或許能一定程度上保護戰機,但卻不能保護機場跑道,一旦機場跑道受損,這些戰機的出勤率將大打折扣。

這也就意味著美軍基地的後勤補給將會中斷,如果不能取得制空權,美軍的C-17、C-5等運輸機將會成爲活靶子,美軍的印太防線也將會不攻自破。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美國一直試圖構建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來封鎖中國,其實這些封鎖網就像是窗戶紙一樣一觸即破。美國政府與其絞盡腦汁的提升印太防務,還不如正視中國的崛起,加強溝通,減少沖突風險。

0 阅读:277

袁周院長

簡介:軍事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