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第二位皇帝,選賢任能,南征北戰,可惜英年早逝!

情懷曆史 2024-05-08 20:15:01

在古代曆史上,廟號爲太宗的皇帝,通常是比較有作爲的,比如漢太宗劉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清太宗皇太極等。至于筆者今天要說的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廟號也是太宗。拓跋嗣作爲北魏第二位皇帝,即位後選賢任能,南征北戰,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拓跋嗣英年早逝,這顯然限制了他在曆史上的名氣。

具體來說,北魏明元帝拓跋嗣(392年~423年12月24日),字木末,鮮卑族。拓跋嗣是北魏王朝第二任皇帝(409年11月10日~423年12月24日在位)。道武帝拓跋珪長子,母爲宣穆皇後劉氏。登國七年(392年),托百士出生于雲中宮。他的父親道武帝得子較晚,聽說後大爲高興,于是大赦天下。

拓跋嗣自幼聰明睿智,寬厚弘毅,非禮不動,道武帝拓跋珪很是驚奇。永興元年十月壬申日(409年11月10日),拓跋嗣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永興。拓跋嗣即位的時候,不過18歲左右,這是比較年輕的。但是,他卻展現出少年老成的一面。

根據《魏書》等史料的記載,拓跋嗣即位後,拔賢任能,內遷民衆,整頓流民,撫恤百姓。使北魏朝政再度步入正軌。當時,拓跋嗣從“選賢任能”和“察守宰不法”兩個方面著手整頓吏治。在選賢任能方面,他特別重視招納漢族士人參加朝政的處理,他懂得借漢族士人的治理經驗和文化知識治國安民的重要性。

並且,拓跋嗣在登基時,只殺了謀逆的清河王,其母賀夫人,及其隨從、宦官共十余人,沒有擴大打擊面,這對理順人心,穩定社稷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拓跋嗣不僅文治出色,在對外作戰也有較大的成就。

永興二年(410年)正月初一,拓跋嗣下诏命南平公長孫嵩等北伐柔然。五月,長孫嵩等從大漠回來,被柔然追趕並圍困在牛川。五月二十一日,拓跋嗣禦駕親征,率部北伐柔然。因爲懼怕拓跋嗣的威名,柔然聽說後倉惶逃走,這促使北魏大軍取得勝利。

永興三年(411年)十二月初十,眼看北魏越來越強盛,柔然斛律黨羽吐牴于等百余人歸順北魏。拓跋嗣北伐柔然取得勝利後,將北魏勢力範圍拓展到河南,與東晉接壤。拓跋嗣勵精圖治,整饬內政,爲南征作准備。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拓跋嗣不是一位窮兵黩武的皇帝,這是比較難得的能力。

泰常七年(422年)十二月,拓跋嗣派壽光侯叔孫建等率部從平原東渡,攻下青、兖二州各郡縣。劉宋兖州刺史徐琰聽說北魏軍隊渡過黃河,便棄城逃走。緊接著,司馬愛之、秀之先在濟州東部聚衆造反,並率部前來歸降。在和南朝宋的戰役中,拓跋嗣所在的北魏同樣取得了勝利。在此之後,通過持續的進攻,北魏奪取黃河南岸要地和山東青兖等地,辟地三百裏,進逼劉宋領土。

最後,如果讓拓跋嗣繼續執掌北魏下去,無疑能擴大自身的疆域版圖。不過,非常可惜的是,拓跋嗣在親征過程中,積勞成疾,舊病複發,于泰常八年十一月己巳日(423年12月24日),在西宮駕崩,時年三十二歲,這顯然屬于英年早逝的情況。

拓跋嗣去世前,遺诏命司空奚斤把所繳獲的軍資賞賜給大臣們,從司徒長孫嵩以下至士兵都數量不等地享受到。十二月庚子日(424年1月24日),上谥號爲明元皇帝,廟號太宗,葬于雲中金陵。

1 阅读:567
评论列表
  • 2024-05-25 11:00

    成也元宏敗也元宏

    Briet-朱 回覆:
    繼任者不給力能怪孝文帝?
  • 2024-05-11 17:38

    是錦繡未央裏羅晉演的那個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