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7步槍,能銷售的最後一款栓動步槍

小小白鼠 2024-03-20 17:31:06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麥德森M47步槍全貌。它是世界軍火市場上作爲步兵武器銷售的最後一款栓動步槍

落日余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交戰各方裝備的軍用步槍主要是固定彈倉裝填的栓動步槍,如蘇軍使用的莫辛-納甘M1891/30、英軍使用的各種李·恩菲爾德,還有更加著名的德軍使用的毛瑟98k,以及其他國家數量衆多的毛瑟仿制或改進産品。在戰爭期間,已經出現了軍用步槍向自動裝填模式過渡的明顯趨勢。比如在1941年,蘇軍中就有總數超過10萬支的SVT-38/SVT-40半自動步槍,而美軍則是拿著1936年就已經列裝的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加入戰爭的。到戰爭結束時,M1、SVT-40、Gew43等已經證明了半自動步槍作爲單兵武器的優越性,宣告已經延續60多年的栓動步槍作爲步兵武器的時代即將終結。

1945年以後,各主要軍事強國根據戰爭中的經驗,加快淘汰現有的老式栓動步槍,並采用半自動步槍和更先進的突擊步槍。但就在這時,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老牌軍工企業——丹麥辛迪加工業公司下屬的麥德森槍械公司卻反其道而行之,決定從頭設計一種全新的軍用栓動步槍。這究竟是爲什麽呢?

二戰美軍使用的M1伽蘭德步槍以其出色性能,最終證明半自動步槍作爲單兵武器的優越性

二戰結束後,原有的殖民體系正在加速瓦解,許多新興國家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這些國家亟待建立自己的軍隊,但其發展基礎太過薄弱,沒有能夠自行大規模生産武器的工業基地,加之經濟實力十分有限,負擔不起購買新式武器及彈藥的費用(半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當時都還比較昂貴)。此外還有一種流行的看法,那就是這些國家教育水平低下,難以提供足夠數量且訓練有素的兵員。在這種情況下,交給一個僅受過最低限度訓練的士兵一支半自動步槍,在臨陣時很可能因爲緊張而迅速打光所有彈藥,然後發現自己正拿著一支空槍面對敵人。因此,對這些國家來說,更加現實的選擇是裝備諸如栓動步槍那樣雖然過時、但簡單而便宜的武器。

基于上述分析,麥德森公司認爲,即使到1950年代,那些高質量、低成本的軍用非自動步槍仍然會有很大市場。曆史上,麥德森公司不止一次押對了武器的發展方向,比如其開發的輕機槍、沖鋒槍、機關炮等武器,不僅在歐洲,而且在全世界都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優勢。這一次,公司仍想延續此前的成功,他們想面向拉丁美洲、亞洲、非洲等新興國家市場,推出一種新型的專供出口的非自動步槍——這就是後來的M47。

二戰結束後,很多國家都發展了自已的半自動步槍或突擊步槍。圖爲捷克斯洛伐克裝備的CZ52半自動步槍,發射其自行研制的7.62×45mm中間威力步槍彈

簡潔卻不“簡單”

M47步槍的正式名稱是“麥德森輕型軍用步槍”,因爲是1947年開始設計,因此也稱爲麥德森M47步槍。實際上,它直到1951年才正式推出。

就在同一時期,世界上仍然有幾種軍用栓動步槍在被源源不斷地生産出來,但它們都是二戰中各種步槍的仿制或改進産品,如中國的53式步騎槍是引進蘇聯莫辛-納甘M1944卡賓槍,印度的2A/2A1是英國李·恩菲爾德No.1 MkⅢ步槍的改口徑仿制品,南斯拉夫的M48步槍仿造德國毛瑟Kar.98k等。但M47完全不同,它被公認爲是世界上最後一種由兵工廠專門研制生産的栓動軍用步槍,它的設計是一個全新工程。

M47步槍的研制初衷是設計一種質量輕、堅固耐用並且易于上手的步槍。在很大程度上,它以德國Kar.98k作爲目標,並要求性能上全面超過Kar.98k。同時,M47汲取了戰爭中獲得的寶貴實戰經驗,對老式栓動步槍的主要缺點作了針對性的改進,特別是增加了一些人機工程學方面的設計。最後定型的M47是一支輕巧、緊湊、簡單的武器,很好地實現了預定的要求。

相對于傳統的軍用栓動步槍,M47是一支相當輕巧緊湊的武器,而且設計周全、加工精良

在後來麥德森公司爲推銷M47而制作的廣告中,提到M47是專門爲那些“熱帶國家”身材矮小的戰士設計的,這倒不是王婆賣瓜式的營銷宣傳,事實上M47對于尺寸和質量控制的重視程度,的確超過了之前的很多軍用栓動步槍,且更接近于同口徑級別的民用狩獵/運動步槍。以發射7.62×63mm(.30-06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彈的標准型M47來說,其全槍長含消焰防跳器爲1100mm,和專門作爲卡賓槍設計的毛瑟Kar.98k長度相當,槍管長只比Kar.98k短5mm,但對于初速和威力幾乎沒有影響。M47空槍質量只有3.65kg,而Kar.98k的質量是3.9kg。別小看這減少的250g,它可以讓肩扛這種步槍的戰士節省寶貴的體力在叢林或山地中多跋涉很長一段距離。

M47步槍結構簡單,主要由六大部分組成

M47機匣左側細節,可見該槍的機匣頂部爲敞開式

M47步槍兼有奧地利曼利夏、意大利卡爾卡諾和德國毛瑟等經典步槍的特征,具有功能完備、操作流暢的特點,實際戰鬥射速可達20發/分。

作爲非自動步槍,M47的裝填和抛殼過程需要使用者前後推拉槍機來實現。爲確保操作平滑順暢,該槍機匣頂部爲敞開式,設有貫通前後的長槽,槍機上與拉機柄同向的一側設有對應的導向肋,與長槽配合,引導槍機在機匣內正確地前後運動。M47槍機本身爲一體式設計,結構簡單,各部分形狀相對規整,方便加工。作爲一種後端閉鎖槍機,M47在槍機中後部對稱地設有一對方形閉鎖凸筍,凸筍的前端和側面均加工成斜面,以便更加順利地嵌入機匣後部的閉鎖槽中。該槍沒有單獨設置安全凸筍,而是由拉機柄本身來代替。當槍機向右旋轉到位(從使用者方向看去、下同)進入閉鎖狀態後,拉機柄根部會抵在抛殼窗後端的機匣端面上,從而形成第三重閉鎖。當槍機進入待發狀態時,機尾會向後伸出一段距離,以提醒使用者。

槍機閉鎖後,拉機柄根部抵在抛殼窗後端機匣端面上,起到第三重閉鎖作用

卸下槍機後,從後方看去的彈膛及槍管內部,螺旋形爲槍管膛線

一體式槍機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標題

從頂部看去的M47機匣,機匣左側末端的突出部件是按鈕式保險

按鈕式保險呈水平狀態卡在機匣左後側邊緣的凹槽內,此時爲非保險狀態

按鈕式保險非常醒目。進入保險狀態後,豎起的保險本身會擋住瞄准基線,隨時提醒使用者

M47的按鈕式保險很有特色,其體型碩大,非常引人注目。保險鈕依靠鈕簧的力量,呈水平狀態卡固在機匣左後側邊緣的凹槽內,此時對應非保險狀態。使用者用拇指按壓保險鈕後端,使其前端脫離凹槽,才能將保險鈕向右旋轉到垂直位置,此時則爲保險狀態。同樣按壓保險鈕,然後向左旋轉,就能再次恢複到非保險狀態。爲方便拇指操作,槍托在對應的位置上設有凹槽。這一保險機構的轉換動作相對自然且容易實現,對實戰而言是一種比較好的設計,它不易因爲外力因素意外轉換狀態。同時,當進入保險狀態後,豎起的保險本身會遮擋住瞄准基線,這樣使用者就會意識到,除非旋轉並解除保險,否則手中的步槍是不會開火的。這一功能和毛瑟步槍類似,不同之處是M47的保險更大、更醒目。

同樣不同尋常的還有M47的瞄准具。其機械瞄具由准星和觇孔表尺組成。柱狀准星爲矩形,外面設有大型准星護罩,以燕尾槽方式固定在准星座上。由于表尺座設在槍身中部,位置較高。表尺座結構與常見的弧形表尺座相仿,相應移動遊標,可以改變表尺板的傾斜角度,進而調節瞄准點高低。前護手頂部加工有凹槽,以便在表尺板放低時不致遮擋瞄准基線。與此前步槍表尺最大分劃動辄達到2000m不同,M47根據二戰中總結出的步兵常見交火距離一般只有數百米的經驗,調整了表尺板的設置,共有9個分劃,分別對應100m~900m,使之更加實用化。當然,雖然該槍的最大分劃爲900m,但如果不借助光學瞄准鏡,用它射中900m以外的目標仍然是相當困難的。該槍沒有采用常見的缺口式照門或觇孔板,而是直接在表尺板末端設置了一個觇孔照門,這一設計類似于M1伽蘭德,但兩側沒有護翼保護,目的是瞄准時不致妨礙使用者觀察周邊情況。在表尺板前端右側設有一個大型調節鈕,通過旋轉這一調節鈕,可使表尺板左右稍稍移動,以調節風偏。整體而言,M47的瞄准具設計偏重實用,且加工精良,因此該槍具有很高的射擊精度和較快的反應速度。

准星座、消焰防跳器與槍口固接爲一個整體

表尺板上獨特的觇孔照門,未設護翼,優點是在瞄准時不妨礙觀察周邊情況

M47采用毛瑟式的雙排固定彈倉供彈,彈倉和扳機護圈作爲一個整體組件,彈倉下端與護手底部基本齊平。彈倉底板解脫鈕設于彈倉底板末端扳機護圈前方。標准型M47發射7.62×63mm尖頭步槍彈,彈倉容彈量爲5發,可以逐發裝填或借助橋夾一次性壓滿。

在外觀上,M47還有兩個典型的特征,即槍口處的消焰防跳器和加厚的橡膠托底板,借此可以與其他軍用栓動步槍迅速區別開來。這兩處的設計,也均是針對發射大威力步槍彈的傳統步槍表現出的弊端而增加的。該槍的消焰防跳器有些類似瑞典楊曼AG-42b半自動步槍,爲一厚壁圓筒,以緊配合方式與准星座一同固定在槍口處,圓筒上設有若幹排共18個小孔,射擊時一部分火藥燃氣會從這些小孔中泄出,減少槍口處的火光,同時通過筒壁上下方的壓力差,對槍口上跳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從而提高射擊精度。另一方面,M47以一個最大厚度超過25mm的橡膠托底板,代替了Kar.98k等傳統栓動步槍用鋼板沖壓成的托底板,同時這種橡膠托底板尾部帶有弧度且設有防滑齒紋,能夠與使用者的肩窩更好貼合,從而有效抵消射擊時的後坐力。盡管該槍發射大威力步槍彈,但消焰防跳器和厚橡膠托底板的設置,即便采用立姿無依托射擊,後坐力也可以接受,不會帶來太多的不適感。因此,M47對于普通使用者來說,是一支容易接受並且能夠很快發揮其作用的武器。

爲方便操作保險,槍托相應位置上設有凹槽

M47的分解結合非常簡單,而且正常情況下進行保養維護只需分解槍機。向左旋轉拉機柄並向後拉到位,確保槍內無彈,然後扣壓扳機,同時將拉機柄進一步向後拉,即可將槍機從機匣中取下。分解槍機時,先向後拉動機尾,然後將其逆時針旋轉兩圈,按壓機尾底部擊針尾座上的尾座鎖定鈕,就能擰下機尾,再將擊針尾座卸下。接下來按壓保險按鈕並逆時針旋轉,使其與槍機導向肋對齊,松開保險並將其向後取下,最後依次卸下擊針和擊針簧。如果需要拆卸彈倉的話,則需要借助沖子或步槍彈的彈尖,將緊挨著扳機護圈前方的彈倉底板解脫鈕壓下,同時將彈倉底板向後推直至卸下,再取下彈倉彈簧和托彈板。不過,正常清潔保養時不需要拆卸這一部分。

從頂部看去的表尺分劃板,分劃從100~900m,比傳統軍用栓動步槍的分劃距離要短得多

前護手頂部加工有凹槽,以便在表尺板放低時不致遮擋瞄准基線

值得一提的是,麥德森公司同樣考慮到了不同用戶的需求差別。當1951年M47步槍首次推出時,公司就提供了若幹種槍型選擇,包括標准型步槍、縮短槍管的輕型卡賓槍以及帶有光學瞄准具的版本;彈倉容彈量包括5發和10發兩種;用戶除了7.62×63mm步槍彈之外,還可以選擇當時流行的其他步槍口徑,後來甚至推出了發射7.62×51mm北約步槍彈的型號。麥德森公司表示,只要願意下大批量訂單,公司還可以滿足用戶的其他特殊要求。

消焰防跳器和厚橡膠托底板的設置,使用者即使在立姿無依托射擊時,也不會因後坐力過大而産生不適感

消焰防跳器上開設有多排共18個小孔

超厚的橡膠托底板尾部帶有弧度,並設有防滑齒紋,方便使用者更加牢固地抵肩

有心栽花無心插柳

盡管設計周全、制造精良,在推銷方面也可謂不遺余力,但M47的商業銷售卻是空前慘淡。這主要是因爲麥德森公司的營銷專家們錯誤地估計了市場形勢,並且遇到了此前沒有考慮到的一些情況。首先是二戰之後自動裝填步槍包括半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的迅速普及,美國、蘇聯和歐洲主要國家的軍隊都在1950年代全面完成了換裝,對業已過時的非自動步槍不再有任何需求。其次,隨著大規模換裝和戰後軍隊的縮編,二戰各主要參戰國的軍火庫中都有大量的輕武器庫存,並隨時准備以極爲低廉的價格對外出售,M47在售價上顯然難以與這些剩余武器進行競爭。第三,隨著戰後冷戰格局的迅速形成,兩個超級大國都在極力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常常以無償援助或贈予的形式將各種武器提供給那些願意接受其意識形態的第三世界盟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M47可能的市場。最後,即便有極少數南美洲和亞洲國家對這種新槍表現出興趣,其空空如也的國庫也根本負擔不起換裝所需的費用。

拆掉槍托的機匣、彈倉和擊發機部分,可見其不僅結構簡單,而且各部分都相當厚實堅固

另一方面,丹麥國防部也從來沒有把M47當作一支國産步槍來對待。雖然在商業銷售中時常把M47稱作“丹麥傘兵卡賓槍”,但丹麥從未裝備過這支武器,不管是傘兵還是常規部隊。在1950年代,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和歐洲盟軍爲了體現對丹麥的重視,向其提供了從裝具、槍械到戰鬥機等大量武器,這一時期的丹麥皇家軍隊穿著英式的羊毛呢制服,戴著美國的M1頭盔,使用的是美國的M1伽蘭德步槍和瑞士制造的西格P210手槍。盡管丹麥人給這些裝備換上了自已的編號,但他們確實是一支完全由各種外國裝備武裝起來的軍隊。特別是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在被德國HK G3步槍最終取代之前,作爲丹麥軍隊的主力步兵武器,一直使用到1975年,在二線則到1990年代才被完全淘汰。

使用5發橋夾壓裝7.62×63mm步槍彈

彈倉底部細節,彈倉底板末端、扳機護圈前方的圓形突起是彈倉底板解脫鈕

由于缺乏准確的銷售定位,加之市場需求低迷,在設計完成後的近10年時間內,M47既無外銷也無內購,長期停留在樣品階段。直到1958年,麥德森公司才找到了M47的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買家——來自南美的哥倫比亞,一個有著長期使用毛瑟栓動步槍傳統的國家,願意爲其海軍訂購6 000支這種步槍。由于是1958年簽定的合同,哥倫比亞人將這種武器稱爲M1958步槍,因此後來M47在某些場合也被稱爲M1958。這些步槍均爲標准型號,發射當時非常流行的7.62×63mm步槍彈,彈倉容彈量爲5發。這批步槍的機匣上方都刻有西班牙文“哥倫比亞武裝力量”,機匣上則有“MG/A”以及代表型號的“58”字樣。最後一批1 500支步槍在槍托中段左側嵌有一個圓形金屬片,上面刻有哥倫比亞國徽和“哥倫比亞武裝力量”字樣。這些步槍都配有類似美國M1907式樣的皮質槍背帶,以及歐洲傳統風格的可卸式短刺刀。刺刀質量310g,帶有金屬刀鞘,對稱劍形刀身全長185mm,沒有血槽,除刺殺外沒有其他功能。不過,這批步槍交付哥倫比亞後,並沒有用于作戰,其中絕大部分一直作爲戰備儲存在倉庫中,只有少部分作爲儀仗槍在公開場合使用,到1960年代幹脆作爲剩余物資,打包出售給了美國民間市場。

哥倫比亞海軍定購的M47標准型步槍,也被稱爲M1958步槍

1950年代的丹麥軍隊,身著英式軍服,頭戴M1頭盔,使用的是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從未真正上過戰場的M47,卻受到了美國民間愛好者的廣泛歡迎。不僅僅因爲它是最後一種正式設計制造的軍用栓動步槍,或者帶有消焰防跳器、橡膠托底板這些當時其他步槍上少見的設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它們長期處于封存狀態,很少有作戰或日常訓練留下的磨損,品相近乎完美。由于M47的實際制造數量並不多,很快就被龐大的民間市場所消化了,其中很大一部分被作爲一種非常見武器而收藏起來。所以,現在一般的槍店裏很難看到這種步槍,只是偶爾出現在銷售網站或是武器拍賣會上,正常售價每支500~700美元之間,如果保存狀態極好,且刺刀、背帶等附件齊全,價格通常超過1000美元。

圖中這支哥倫比亞定購的M47步槍機匣左側的銘文爲“MADSEN MG/A3271-58”,分別表示“制造商-類型-序列號-型號”

哥倫比亞定購的M47步槍機匣頂部刻有西班牙文“哥倫比亞武裝力量”銘文

哥倫比亞定購的6000支步槍中,有1500支在槍托左側嵌有金屬圓片,其上有哥倫比亞國徽和西班牙文“哥倫比亞武裝力量”字樣

M47步槍短小輕便、性能可靠,特別是射擊精度相當好,加之發射美國民間常用的7.62×63mm步槍彈,因此一些購買者將它換上帶有貼腮板和指槽的槍托,或是幹脆原封不動,把它當作一種實用的狩獵步槍來使用。如果把它和一些經典的現代狩獵步槍比如俄羅斯的貝加爾145Los相比,就會發現兩者在質量、尺寸甚至價格上都非常接近,當然M47更結實、彈倉容量也更大。不過作爲狩獵步槍,M47也有一些與生俱來的缺點,比如其設有縱槽的敞開式機匣就很難安裝光學瞄准鏡,必須送到槍匠那裏進行改造,將瞄准鏡支架安裝在機匣左側。另一個潛在缺點是該槍采用後端閉鎖槍機,雖然縮短了槍機行程,提高了射速,但存在槍機前端強度有限的弊端,在發射那些獵手自行裝填的膛壓較高的槍彈時有炸膛的風險,而恰恰在1960年代,複裝彈正逐步成爲獵手中一種流行的做法。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M47作爲獵槍的應用。

與M47步槍所配套的可卸式刺刀,爲歐洲傳統風格

哥倫比亞定購的M47步槍在作爲民用武器出口到美國時,護手上打印了進口戳記

像這樣品相完好、配件齊全的M47步槍,現在的價格往往在1000美元以上

部分用戶將M47作爲一種獵槍使用,用于狩獵大型或凶猛動物

M47可以改裝成爲個人喜愛的狩獵/運動步槍款型。圖中這支槍以握持更加舒適和個性化的紅木材質蒙特卡羅式槍托取代了原先的標准槍托,其他部分則未作改動

俄羅斯貝加爾145Los是一款經典的現代狩獵步槍,其質量、尺寸、售價與M47步槍均非常相近,但彈倉容彈量只有3發

采用後端閉鎖槍機,槍機前端強度有限,在發射複裝或自行裝填槍彈時存在炸膛的風險

在經曆了M47的失敗之後,麥德森公司又推出了LAR輕型自動步槍,該槍以AK47作爲結構基礎,但同樣沒有取得成功。圖中上爲7.62×39mm口徑型,下爲7.62×51mm口徑型

並非尾聲

根據最樂觀的估計,M47步槍的總産量也不到6500支,麥德森公司從中獲得的商業利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作爲在AK47突擊步槍問世當年開始設計的武器,M47從在繪圖板上畫下第一根線條時就已經過時了。當然,據此認爲麥德森公司完全落後于時代也是不公平的,就在研制M47之後不久,該公司還開發了麥德森輕型自動步槍即LAR,其結構與AK47類似,可以看作是丹麥版的伽利爾步槍。只不過它與M47一樣時運不濟,試圖向芬蘭推銷的采用7.62×39mm口徑的第一個版本輸給了瓦爾梅特Rk-62,繼而采用7.62×51mm北約口徑的改進型也沒有被其他國家相中,因此並未投入批量生産。這也再次證明,一支槍械最終能否被認可,以及在曆史上留下何種影響,雖然自身品質很重要,但很大程度上也與機遇有關。

5 阅读:1461
评论列表
  • 2024-03-25 08:43

    麥德森公司當年認爲二戰後一小段時間內,各個小國還買不起半自動和自動步槍,所以拿了低成本到甚至可以說有點粗制濫造的槍出來撈最後一筆,沒想到各大正在換裝半自動/自動步槍的大國把自己手裏的舊栓動步槍半賣半送的給出去了,搞的麥德森差點破産

  • 2024-03-25 12:52

    大量退役的98K狀態良好,香啊

小小白鼠

簡介:阿成淺講軍事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