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龍雲之妻難産而亡,臨終前將丈夫托付于閨蜜:你們結婚吧

奇葩曆史觀點 2024-04-11 09:25:32
前言:

龍雲,是一位富有傳奇的現代政治人物,無論是民國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他都始終在雲南政壇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爲“雲南王”的龍雲,他的事迹自然會被一一載入史冊。但在他叱咤風雲的背後,卻少不了他兩位妻子的助益。

大家閨秀李培蓮

龍雲1884年出生于雲南省昭通市的一個保有奴隸制殘余的地主家庭中。6歲那年,龍雲的父親去世,母親只好把他帶到娘家舅父家生活。

龍雲

龍雲早年在昭通曾先後結過兩次婚,娶的都是同族龍氏的兩個姑娘,但原配和繼室爲他生了三個兒子後就都撒手人寰了。自此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龍雲都將精力放在事業上,一直保持著單身。

1922年,龍雲榮升軍長兼全省警務長官,是當時的成功人士,可身邊還是沒有一個持家的女人。見此,他的同僚故友都紛紛勸說他組建新的家庭,並在暗中爲他物色對象。

龍雲考慮到自己的衣、事、家務無人料理確實不便,也表示願意找一個賢良的女子當老婆。但龍雲有自己的一套選妻標准,那就是這個妻子必須是個有知識的女學生,能識大體、通文墨。

龍雲

巧合的是,前不久,雲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校長,將一個由五位女學生創作的繡品《牡丹圖》放到“全省物産品評會”上展覽。《牡丹圖》因紅花綠葉,嬌豔欲滴,宛如真牡丹一般生動,被授予特等獎,五個女學生也因此受到社會各界的贊揚。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龍雲見到了這幅《牡丹圖》,對這幅作品印象極爲深刻,有人便向他提議追求《牡丹圖》的作者。

龍雲聽了深感有理,便暗中打聽五位女學生的情況。一頓打聽下來發現,5個作者中已經3個名花有主,只剩下李培蓮和顧映秋待字閨中。

龍雲

李培蓮是名醫李燦亭之女,是清末最後一科廪生的李培炎的妹妹,算得上是書香門第。相比之下,顧映秋的家世更適合事業剛剛起步的龍雲,因爲她是軍校校長顧品珍的侄女,顧品珍與龍雲有師生之情。

按理來說,龍雲首選的妻子應該是顧映秋,但不料,顧映秋是一位胸有大志的新女性,一心要到北平考大學,不願過早談婚論嫁,故而婚事沒有談成。

于是,龍雲又將目光轉到了顧映秋的閨中密友李培蓮身上。

此時,李培蓮已經從學校畢業,投身教育事業,當上了附小教師。當得知龍雲請人提親時,她被龍雲的人品和才貌所打動。家人沒有費力勸說,她便答應了婚事。

婚後,龍雲夫住在翠湖東邊的一幢平房裏。李培蓮雖然是大家閨秀,但接受過新式教育,思想活躍不陳舊,主持家政井井有條,白天龍雲上班,李培蓮就在家裏讀書寫字,陶冶情操。晚上,李培蓮還能幫龍雲在政務上出主意,深得龍雲喜愛。

李培蓮爲人謙遜,毫無架子,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她十分敬重丈夫,對龍雲體貼有加,龍雲也對她始終如一,不像其他身居高位的高官喜歡拈花惹草。

在這種和諧的婚姻生活中,李培蓮還爲龍雲生下了四子一女,龍雲兒女雙全,使他充分享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然而,這一切太過短暫,龍雲還來得及回味,就被一場變故打破了。

相伴終老顧映秋

1932年,李培蓮生産時遇到難産,她拼盡力氣才將孩子生了下來,但她卻已經奄奄一息。彌留之際,李培蓮把好友顧映秋和丈夫叫到身邊,將他們的手拉在一起,對顧映秋說:“你們結婚吧。”

顧映秋和宋美齡

李培蓮放心不下年幼的孩子和事業正受沖擊的丈夫,她思來想去,還是認爲只有顧映秋才能幫自己這個忙。

當年,她與顧映秋同是中文系的同學,又是老鄉,因此被稱爲中國近代“名門才媛”。在學校朝夕相處的日子裏,兩人結爲了好友。顧映秋爲人處世大度無私、公正狹義,李培蓮很是欣賞。

如今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李培蓮想到的唯一人選就是顧映秋,她相信顧映秋一定會像她一樣照顧好龍雲和孩子們。

龍雲

一面是至交好友的殷殷囑托,另一面是社會輿論的壓力,顧映秋最終還是頂著壓力答應了下來。看到好友答應,李培蓮這才放心撒手西去了。

龍雲痛失愛妻,悲痛異常,回憶近10年的相敬如賓的夫妻生活,讓這個曾經身經百戰的將軍也不禁流下了滾滾熱淚。

爲了紀念妻子,龍雲將李培蓮生前最喜歡的一枚翠綠戒指戴在了右手食指,並再未取下。

顧映秋家族合影

遵照亡妻最後遺願,龍雲續娶了顧映秋。

也許是天緣巧合,當年顧映秋爲了自己的理想拒絕了龍雲的追求,一鼓作氣讀到了大學,然而那個時代對女性的年齡極爲挑剔,讀完大學的顧映秋俨然成爲了別人眼中的老姑娘,一直待字閨中。

顧映秋也覺得實在是緣分,繞了一大圈,自己最終還是嫁給了龍雲。之前拒絕了龍雲求婚的時候,她是萬萬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爲相伴龍雲到老的人。

嫁給龍雲後,顧映秋成爲了繼李培蓮之後龍雲第二個賢內助,她與龍雲相敬如賓,卻終生未育,她細心照顧著李培蓮的子女,視如己出,關愛有加。她常常陪同龍雲往返于全國各地,爲龍雲保管機密文件,處理機要事務。

與李培蓮不同的是,顧映秋除了對龍雲的事業有所幫助,也有自己的事業。

顧映秋思想進步,富有極強的正義感。她積極參與政治活動,雲南省成立的第一個公開的婦女組織的主席就是她。

1937年,在雲南省婦女會的支持下,昆明市4000多名中小女學生,激于愛國熱情,集會遊行,向省政府請願,要求參加抗戰。在顧映秋的安排下,龍雲親自接見鼓勵她們。

1945年昆明“一二•一”慘案發生後,顧映秋不辭辛勞爲學生們奔走相告,並捐款50萬元支援,並保護雲南學生發動“昆明學生運動”,聲討國民黨的暴行。

抗戰時期,顧映秋多次出面以各種方式,支持民主黨派在雲南開展活動,爲龍雲和進步人士牽線搭橋。

到後來的雲南起義的過程中,顧映秋也貢獻了極大的力量。

顧映秋的晚年主要在昆明和北京兩地度過。1962年,陪伴她的龍雲去世後,顧映秋就一直生活在昆明。

然而,由于特殊的曆史原因,顧映秋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給她的身心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到最後,顧映秋不幸患上了癌症。由于存款被沒收,她沒有錢治病,導致病情急劇擴散,于1968年去世,享年64歲。

龍龍全家福

不管是李培蓮還是顧映秋,無疑,她們是影響龍雲最深的人,正因爲有了她們在背後的支持,龍雲的事業才能風生水起,才能成爲雲南的風雲人物。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