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晚年爲何釀下巫蠱之禍?太子後宮朝臣全體失控大清洗

溫讀pro 2024-03-31 10:28:13

公元前74年9月10日,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奏議,請劉病已即位。

劉病已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在登基前曾爲階下囚的皇帝,他是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

在劉病已之前的兩位皇帝,叔叔劉弗陵短命,堂兄劉賀無能無道直接被霍光趕下了龍椅。

兜兜轉轉,兜兜轉轉,皇位又回到了故太子劉據這一脈。

劉病已做皇帝的時候才17歲,前一日還在市井顛簸,後一日已經穩坐皇位。

而他的爺爺劉據,被當作儲君精心培養了三十年,他曾是漢武帝眼中“休養生息”政策最好的執行者。

劉據和劉病已的命運對比如此,讓人不得不覺得,這是曆史開的巨大玩笑。

太子不好當,千古一帝的太子不好當,長壽的千古一帝的太子,更是難上加難。

人們常說,父子天性,然而在權力前面,這種天性都會變得脆弱無比。

“戾太子”劉據的叛亂和被殺,是漢武帝爲君生涯之中,最爲慘痛的政治悲劇。

而巫蠱之禍的元凶,就是漢武帝本人。

01

元封四年,劉徹五十歲,衛青還活著。

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流民潮,出現在漢武帝時期,關東流民多達200多萬。

倉廪空虛,人複相食。

當時全國人口僅有3000萬人,200萬,也僅僅是關東的流民。

漢武帝如此雄才大略的君主,爲何在他治下會出現如此慘狀。

道理很簡單,年年與匈奴作戰,花費巨大,爲了供養大軍,需要的後勤補給和後勤人員,是無法想象的龐大。

漢武帝造就了豐功偉業,也要付出同等驚人的代價:民衆不堪重負,農民以田爲禍害!

劉徹在朝堂之上大動肝火,而禦史大夫,丞相石慶等⼈,卻在此時提出,價格這些流民遷去邊疆,讓他們繼續爲軍隊賣力。

劉徹狠狠盯著這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高官,仿佛第一次認識他們一樣:把兩百萬流民遷到邊疆?呵!這是要逼出多少陳勝和吳廣。

群臣除了跪地喊著“臣有罪”,說不出更多的話來。

劉徹下旨,必須去嚴查各地長吏,妥善安置流民,避免暴亂。

劉徹正在殚精竭慮之時,原本安安穩穩履行著儲君職責,認認真真學習總結的太子劉據,就這樣不合時宜地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劉徹16歲即位,立陳皇後,十多年來,他始終沒有兒子。

一直到劉徹29歲這年,他最喜歡的衛夫人衛子夫生下了長子劉據。

劉據的出生是一件大事,劉徹十分高興,讓當時最著名的才子東方朔爲兒子作賦並祭祀祝禱.

劉據一出生就是劉徹最大的政治籌碼,劉徹即位十年沒有皇子,給他的皇位穩固性造成了巨大的隱患,其他的親貴都對他的皇位有著觊觎之心。

劉據在萬衆矚目之中出生,應時而來,漢武帝寄予厚望,著力培養。

到了學習的年紀,就找最好的老師;加冠之後,讓他自由按照自己的喜好招攬賓客,培養自己的政治力量。

劉據被立爲太子之後,漢武帝任命的丞相是太子的老師和親族。

衛子夫成了皇後,衛氏一門五侯。

衛青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去病是大司馬骠騎將軍。

那時候的漢武帝可以爲太子做到什麽程度,無條件培植著太子的勢力,還對其他皇子的外戚勢力進行限制幹預。

劉據的四個弟弟先後被封爲了藩王,等于早早就確定了他們的尊卑關系。這四個弟弟的母親也有深得劉徹喜歡的嫔妃,但無論怎樣,劉徹都將她們的母族勢力壓制得死死的。

曾經的劉徹,是那麽愛這個兒子,不容許任何因素動搖太子的地位。

這對父子曾經相互信任,劉徹對太子的施政方針是持肯定態度的。

可現在,帝國的巨輪破了一個窟窿,太子力主休養生息,在此時更得群臣的推崇。

太子並不想如此高調,他隱隱有些不安。

憨厚的太子將這種拘禁不安表現得很明顯,這讓劉徹都感覺到沒有必要。

他找來衛青,此時的劉徹還是很明白的,他對衛青說:朕大喊一統天下,不發動戰爭是不可能的,朕必須要狠,哪怕使天下老百姓跟著一起吃苦。但後世是不可能走朕的老路的,不然就要走秦滅亡的老路了。

劉徹說的很清楚了,太子是他一手培養的,太子現在的施政理念是他有計劃灌輸的,他這個太子依舊非常穩固,絕不可能因爲某些朝臣的話而有所改變。

的確,劉據仿佛就是天授的太子,他的出生如此及時,他背靠著的力量如此強大,衛青和霍去病功勳卓越,朝中但凡叫得上名的武將,都是跟著這兩個人建功立業被提拔上來的。霍去病去世之後,衛青就成了帝國的頂梁柱。

沒有人有實力對劉據做出任何動作。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衛青突然傷病爆發,在元封五年突然離開。

劉徹失去了一把利劍,此時的太子看起來很傷心,但並沒有頹廢,他還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失去了多少。

02

衛青死了之後,李夫人的外戚李⼴利突然嶄露頭角,最後統帥三軍。

李廣利會不會代替衛青?

李夫人的兒子昌邑王得了這般助手,會不會讓太子的地位有所松動?

劉徹當然清楚太子對李廣利和昌邑王的忌憚,劉徹用李廣利,多少有點鍛煉劉據的意思。

必要時,劉徹也可以輕松將李廣利殺了,亦或者將來劉據登基之後將他殺了,劉徹其實並不在乎這個人的命運。

李廣利被挑上的時候就是一個犧牲品。

即便到了這個時候,劉徹依舊在癡迷征戰四方,沒有了霍去病,匈奴打不到了,那就打雲貴、朝鮮、樓蘭。

太子的門客一直在勸說太子,請求太子勸一勸劉徹,太子只能硬著頭皮去勸劉徹,提議休養生息。

劉徹對太子的提議不置可否,而是意味深長說:“吾當勞苦之事,留給你松弛之功,不好嗎?”

看來劉徹這是下定了決心要給太子留下史無前例的“遺産”,太子當然知道父親的良苦用心,最後只能謝恩離開。

不久之後,劉徹就離宮巡遊了。

劉徹在位時推行了諸多政策,鹽鐵官營、統一五铢錢、察舉制……這些制度要在地方貫徹落實,劉徹要親自出巡視察。

漢武帝出巡一次耗費巨大,但對于改革而言,出巡效果立竿見影。

他也很放心將朝中事務交給太子,太子盡職盡責,可就在這個環節,開始出了問題。

劉徹向來喜歡用酷吏,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的內心對群臣也是充滿著猜忌,對局勢和權力多少會有力不從心之感。這些酷吏爲了投劉徹所好,沒事找事,也會找那些權貴的毛病,看起來只忠于皇帝一個人,要爲皇帝掃清一切政治隱患。

太子比較寬厚,在劉徹巡遊的時候,見到有冤情就給平反了。

那麽,太子就得罪了那些劉徹最寵信的酷吏,這些酷吏心中也清楚,只要將來太子繼位,就算不殺了他們,也會斷了他們的仕途。

但此時的他們還不敢輕舉妄動。

一直到出了一件大事,才讓這種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劉徹的軍隊在李廣利的統帥之下吃了癟。李廣利領兵去打大宛,李廣利沒有將大宛滅國,甚至損兵折將。

李廣利申請退回關內,劉徹不允:退回關內者死。

劉徹不信這個邪,繼續在國內招兵買馬,這一打就是三年,終于將大宛王逼死了,大宛另立新君。

而這三年已經將這個國家耗損得元氣大傷,而就在這三年,已經給了匈奴人積蓄實力的充足時間,他們竟然又開始蠢蠢欲動。

劉徹可忍不了,幾次派軍去討伐,可兩萬騎兵接連兩次都全軍覆沒了,匈奴大獲全勝。

這讓向來對軍隊有著極高自信的劉徹傻了眼,想當年,收捷報已經收成了理所當然,劉徹什麽時候這麽敗過!什麽時候這麽無力過!

而現在的大漢,已經輸不起了。

劉徹一夜之間蒼老了很多,仗敗了暫且不提,那止不住的流民,會不會有一天揭竿而起?

劉徹的預感是很准確的,地方官吏對百姓的盤剝只會比他想象得更加凶殘,很快,各地就出現了暴動。

劉徹頒布了沉命法,如果官員不能剿匪,就和這些匪徒一起殺了算了。

地方官員被逼到這個地步,怎麽還可能上報地方上的災情和動亂?

劉徹早已料到,他弄出了一個繡衣使者,直屬于皇帝,代替皇帝在地方監察,就算是刺史太守,只要瞞報,先斬後奏。

如此強壓政策,只能維持短暫的、虛假的平和,劉徹十分清楚。

想要徹底解決,就必須改變現在的國策,從此休養生息,不再用兵,不再修路,讓老百姓安安穩穩種田。

這就代表著要否定他自己。

新的國策要制定詳細的執行計劃,要人去執行,而劉徹平時用的人,以殺服人,可以,以德服人,沒有!

能用的人,都在太子那邊啊!

03

原本那些被劉徹丟在犄角旮旯的碎言碎語,猛然襲上心頭!

太子麾下的這些官員,和劉徹慣用的酷吏,矛盾和不小啊,他們也沒少在太子面前叨咕,讓太子有意無意向劉徹提意見,希望太子的意見能多多少少讓劉徹有所改變。

劉徹已經無法想象,一旦讓這些癡迷儒道的官員占了上風,曾經那些給自己賣命的大臣,會一個個被清算,去送死,劉徹馬上就會被架空;等到漢武帝駕崩之後,他生前的豐功偉績,就會因爲這最後的過錯,被這些文人貶得一文不值。他們會爲了擁護新帝的政策,將自己逼到角落,逼成孤家寡人……

這一夜,漢武帝失眠了。

他無法輕松邁出改變國策這一步,只要開了口,必然是黨爭的開始。

他走出寢宮,在皇宮之中閑逛。

突然之間,他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借著月光,和微弱的燈光,他知道這是自由進出宮中的近臣之一,但一時之間想不起來他叫什麽名字。

劉徹往前走了幾步,這才看清楚,原來是霍光,霍去病的弟弟。

霍光已經在劉徹身邊待了20多年了,難能可貴,他竟然從沒有出過差錯。

霍光被劉徹拉著,一同夜遊暢談,聽著劉徹說著半生的操勞和榮光,發著牢騷。

末了,他越說越激動:“流民異動,百姓要反朕,就連豪族也要反朕?”

這樣情緒失控的劉徹極少在臣子面前表現出來,而霍光表現得和從前一樣冷靜,有條不紊。

他沉思了片刻,對漢武帝說:“臣讀史書不多,只知曉,現在大漢危亡之際,只要能扶大廈于將傾,犧牲一切都不足爲惜。”

劉徹第一時間覺得霍光和那些臣子一樣,說得不過是個空話,譏諷道:“朕誅你三族,你也跟我說不足爲惜?”

霍光病沒有片刻猶豫:“只要能達到大漢複興的效果,誅臣三族有何不可,那是臣的榮幸。”

劉徹眯著眼,看著面前這個向來謹言慎行的霍光。

隨即,好像下定了什麽主意一般,他又恢複了從前的威武神秘,他的眸中依舊是別人猜不出的神色。

霍光站在原地,以恭謙的姿勢看著劉徹漸行漸遠的背影。

霍光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劉徹,現在,局面還在掌控之中,只要漢武帝自己能夠懸崖勒馬,殺死一批舊臣,禅位太子,讓太子大赦天下,頒布新政,那麽一切依舊會井然有序,假以時日,大漢依舊是那個強大的大漢。

然而霍光不會想到,劉徹現在心中想得,和自己完全相反。

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後,劉徹都不可能讓自己手中的權利旁落,哪怕那個人是太子!但,只要牢牢抓住皇權,哪怕犧牲的的那個人是太子,也不足爲惜。

于是,這場從頭就掌控在劉徹手中的巫蠱之禍,就這樣登場了。

巫蠱之術,漢武帝太熟悉了。

他的母親利用巫蠱之術讓景帝相信他命中祥瑞,陳皇後曾經嘗試用巫蠱之術還專寵後宮,詛咒衛子夫,最後身敗名裂。

漢朝,害人的黑巫術,分爲詛咒、巫蠱、媚道。

巫蠱之術的效果就和詛咒差不多,它要借用器具,就是木偶人。這種方式到底靈不靈?被詛咒者沒見死幾個,詛咒他人者倒是一逮一個准,結局皆是淒慘無比!

一個被方士編造出來的詛咒術,偏偏很多人相信,因皇家的另眼相待,京師聚集了不少神棍,貴族們特別吃這一套。

年齡走上衰老,精神逐漸走向高度緊張的劉徹,就在這怪力亂神之中,鬧出了大事。

04

劉徹最近注意到一個人,此人就是江充,他沒有什麽節操底線,只要有錢什麽都願意幹。

什麽鬼話都說得出來,身上也有爲名利拿命豪賭的狠勁。

江充出身低微,原本是諸侯的門客,最是喜歡揭發,就連人家亂倫都要告到劉徹面前。而劉徹就很喜歡這種揭發能手,任命他爲繡衣使者。

江充剛剛升任繡衣使者,負責檢查百官和京城之中的權貴。一次江充看見長公主違規停車,他“鐵面無私”,扣押了車輛和隨從。他還假惺惺去找劉徹請罪,說自己心中只有陛下的命令,在陛下的命令之下,看不見什麽皇親貴族。

劉徹很高興,年紀越大,他越是喜歡這種走狗,還在衆官員面前誇獎了江充一番。

劉徹身邊寵信的太監蘇文和太子不合,誣告太子私通宮女。沒想到劉徹的動作很不合常理,他沒有懲罰蘇文,更沒有處罰太子,而是直接送了東宮一百名宮女。

此時的太子已經摸不清自己的父皇到底在想什麽。

江充一見蘇文連太子都敢動,自己爲了表忠心還有什麽好猶豫的,他開始在太子身邊拼命找茬,一次太子的侍從違規停車,江充又扣押了。

太子一想到現在自己的處境,還是去找了江充,希望江充能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想到江充連太子的面子都不給。

這件事之後,江充發現劉徹對自己更加重視,和太子的交流變少了。

正當太子忙著整頓家臣之時,巫蠱之禍卻從衛家開始蔓延。

丞相公孫賀是衛子夫的姐夫,他的兒子私下做了不少上不了台面的事情,這些劉徹都知道,只不過他考慮到朝堂平衡,一直懶得計較。

現在公孫賀兒子貪墨軍費的事情突然被提了出來,公孫賀眼看著兒子被抓走,年老的他央求劉徹給他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

當時宮中正有一件不大不小的案子,話說不久前一個江湖大俠提著劍闖進了宮中,直接跑到了劉徹面前,宮裏竟然這麽多守衛都沒抓住他。

這種人被放出宮,皇家威嚴何在,全國都在通緝這名大俠,但一直沒有抓到。

公孫賀于是向劉徹保證,只要能換兒子一條命,他去抓這個大俠。

公孫賀爲了兒子真是拼了一切,也不知道用了什麽法子,這名大俠在很短的時間就被他逮住了。

原本公孫賀以爲這事兒已經往好的方向發展了,沒想到這大俠在被審判的時候,突然喊著要將功贖罪,揭發公孫賀父子以巫蠱之術詛咒陛下,人偶就埋在了甘泉宮的馳道上。

公孫賀萬萬沒有想到,本來是想要救兒子,最後把自己也搭上了。

劉徹聽聞公孫賀父子對他行巫蠱之術,身上的病痛仿佛瞬間加重了三分。

這次,他找了兩個人來查公孫賀的案子。一個是劉屈氂,一個是江充。

劉屈氂和李廣利是親家,他們能逮著整太子的機會,怎麽會手軟。

江充也反應過來,太子是儲君,自己之前這麽針對太子,將來他即位了,自己肯定是死路一條。

江充和劉屈氂聯手,怎麽可能這麽容易放過太子。

很快,案子被“查明白”了,這起案子不僅僅牽扯到了公孫賀父子,還有衛子夫的女兒,衛青的長子……

劉徹沒有多問,直接命人將他們盡數殺了。

05

接下來,劉徹幹脆離開長安,說要去甘泉宮養病。

這皇宮,就成了幾派人爭鬥的“蠱”,必定是一個你死我亡的局面。

爲了對付太子,蘇文也成了江充的眼線,他在甘泉宮給江充傳遞來消息:現在太子和衛子夫都沒有辦法聯系上劉徹,這是對付太子的絕佳機會。

江充找了一名巫師,胡說一通,說宮中有巫氣,就憑神棍的一句話在宮中搜查了起來。

結果在太子宮中搜出了木偶,和詛咒著皇帝的帛書。

這原本就是說不清的事情,江充以爲平時看起來軟弱的太子,一定會認慫。

沒想到被逼急了的太子,爲了能夠保住母親一系,也爲了保住一直站在他身後的官員,他竟然起兵了。

太子的門客假傳聖旨,去逮江充。

江充身旁站著的竟然是當年衛青一手提拔的名將韓說,他怒斥門客:“聖旨是假的!”

門客毫不猶豫,拔劍就直接砍下了韓說的人頭,將江充帶到了太子面前。

太子是想要造反嗎?不。

他但凡想要造反,當時就應該宣稱劉徹已死在甘泉宮,他可以順理成章繼承皇位。但他卻聯系衛子夫,聚居長安衆臣,說劉徹在甘泉宮被小人挾持了,他要去清君側。

可惜,他用這句話去調兵,南軍北軍根本不信,緊閉大門。

他知道,現在手上沒有大軍,一旦劉徹反應過來,他沒有在父皇回來之前控制好局面,他必死無疑。

此下,他低頭看著跪著的江充,大罵其爲豬狗。

一直到此時,太子還認爲,是江充一人挑撥了他們父子的關系,是他導致了他們父子離心。

太子手起刀落,江充人頭落下,滾進了泥土裏面。

而甘泉宮中,劉丞相匆匆趕來,告訴劉徹太子反了。

劉徹的反應並不意外,好似太子的一言一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知子莫若父,他知道太子被這些人逼急了,逼得不得不走出這步最險的棋。

無數從前的畫面從眼前劃過,那一瞬間,劉徹的那股念頭,松動了,他對蘇文說:“你派人去長安看看,能不能把太子喊到甘泉宮親自請罪。”

這是劉徹給太子的機會,其實也是劉徹給自己的機會。

而蘇文本就想要將太子置于死地,他派出的人在城門轉了一圈,又回來了。他說:“太子徹底反了,追著臣跑哇!要殺了臣。”

接下來,劉徹命令劉丞相派來的⼈回長安調兵反叛。

長安城內,五天五夜的厮殺,死者數萬。原本就沒有多少勝算的太子一敗塗地,最終只能逃竄向南。

漢武帝回到了長安,衛子夫在宮中自盡,劉徹開始清理太子一黨。

李夫人以爲自己的機會來了,朝中開始紛紛推薦昌邑王爲太子,劉徹當作什麽都沒聽到。

一個月後,太子被捕自殺,太子的兩個兒子被追兵格殺。

06

就在太子自殺後,有臣子上奏,爲太子說情。

此人抱著舍一條命上的折子,沒想到劉徹卻給他升官了。

在衆臣面前,他萬分懊悔,悔恨自己受小人蒙蔽。

這時候,太子一黨的官員已經殺得差不多了,江充又被翻了出來,誅三族。

蘇文自然是少不了的,他被燒死在斷橋上。

誣告太子的,威逼太子的,這些都曾經是劉徹重用的酷吏,器重的舊臣,全部被殺。

還在爲自己肖想著未來的李夫人,也沒有想到,下一個輪到的就是她。

曾經用在太子身上的那一招也出現在劉丞相家中,人偶和帛書在劉丞相家中發現,帛書上字字詛咒皇帝,迎昌邑王爲帝。

還在出征匈奴的李廣利得知自己一家都被牽連了,他爲了能夠將功贖罪,帶兵不要命地追擊匈奴,最後被捕投降。

李廣利一家被誅。

殺了這麽多人,劉徹卻一天比一天睡得安穩,他終于到了可以收場的時候了。

當桑弘羊請旨繼續屯田征兵之時,劉徹拒絕了。

他寫了一封著名的《罪己诏》,劉據爭取了一輩子的“休養生息”,最後還是由他的父皇頒布出來。

清算巫蠱冤案後,劉徹修建了思子宮和歸來忘思之台以寄托哀思和追悔之情。有人說,劉徹命名爲“宮”而不是廟,因爲對劉據的死,他始終是悲傷的。

劉據死了,太子誰來當呢?

劉徹從始至終,都沒有廢過太子,一直到他後來對巫蠱案清算。

劉徹對于兒子劉據,始終是有著極爲複雜的感情。

劉徹晚年最喜歡的奇女子鈎弋夫人,她的兒子劉弗陵才七歲,正是母族最好操控的年齡。

既然如此,劉徹就先殺了鈎弋夫人,再立太子。

在彌留之際,霍光被喊來,這個說爲了大漢願意奉獻三族的臣子,最後被立爲托孤大臣。

漢武帝終于可以安心離開了,留下不世功勳,留下千古一帝的美名。

他最喜歡的兒子死了,誰又會比他更心疼呢?誰會比他更在乎呢?

只要帝國還是那個帝國,太子的命,也不足爲惜。

多年後,霍光依舊回想起,那天深夜,他對漢武帝說出的天真的想法,那是他爲官多年最爲質樸的選擇,讓他在這一大禍之中留下一命。

那時候的霍光和許許多多官員一樣,即便面對已經走向混亂的大漢,都對未來存有一絲希冀,這份希冀就在太子劉據的身上……

所以,當霍光走向權勢的最頂峰,還是重新找到了劉據的孫子劉病已,找到劉據身後唯一留下的血脈,看盡皇家手段的他,還是做出了遵從本心的選擇。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