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者”在電商平台助力鄉村振興,短視頻、直播帶貨拓寬農産品銷路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06 14:25:30

隨著短視頻、直播平台的發展,一部智能手機、一個支架、一台補光燈,簡單的設備就能爲農産品鋪設一條從田間地頭到千家萬戶的“快車道”。與此同時,一批年輕的村幹部帶著創新的思想和技術回到鄉村,發揮數字經濟下“新勞動者”的力量,助力改變中國鄉村樣貌,爲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電商時代,讓手機成爲‘新農具’,讓數據成爲‘新農資’,直播成爲‘新農活’,我認爲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村幹部直播帶貨,不僅爲農産品銷售按下快捷鍵,也爲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思路,這也是改變農村現狀的必經之路。”吉林省吉林市經開區九站街道哨口村黨支部副書記王飛在短視頻中說,“直播代言不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它讓地方特色農貨走向大江南北,它傳遞的是帶頭爲民排憂的實幹與擔當。”

  直播帶貨解決農民實際需求

  楊歡

  2022年初,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鎮百丈村黨支部書記楊歡開通了抖音號“福建90後村支書小小楊”,她的初衷是宣傳自己的家鄉美景和家鄉的農産品。“作爲村黨支部書記一定要爲村民服務,所以我當時想成爲一名農民真正需要的主播。”楊歡說。

  于是,楊歡從鄉村的生活拍起,村中的日常工作、特色的旅遊景點、農田裏的農活,都成爲她短視頻拍攝的素材。“有的時候覺得很辛苦。夏天的時候山上的蚊子非常多,還要每天跑進山裏,身上被曬得火辣辣的,有時候挺想放棄的,只能靠自己的初心堅持走到了最後。”楊歡感慨道。

  但是在經營抖音賬號的初期,楊歡總是感受到村民的不理解、不認可。“前期很多人覺得我們拍視頻是裝模作樣,甚至是不務正業。”楊歡說。直到楊歡開始通過抖音銷售農産品,這種情況才慢慢轉變。

  2023年7月,家鄉的萘果成熟了。爲幫助農戶銷售萘果,楊歡連續幾天進行抖音直播,成功將農戶一萬多斤的萘果售罄。這次直播引起了其他村的果農、菜農的關注,在他們的邀請下,楊歡先後開啓了30余場直播,幫助銷售農産品2萬余件,帶動村民增收40余萬元。在楊歡看來,她做直播帶貨工作不是直接把錢交給農民,而是通過電商的經營讓農民認識到他們是靠自己的雙手賺錢。

  “第二次直播帶貨的時候,我兩三個小時賣出了四萬多塊錢。當時我身後的村民一直不讓我下播。我看著村民眼裏渴望的神情,體會到他們希望把農産品換成錢的心情,那一刻我覺得之前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楊歡感慨,“那一刻我真的被村民需要了,我覺得就應該做一個被村民需要的人。”

  與此同時,隨著賬號的熱度逐漸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抖音知道了百丈村,村裏因此受到了很多企業的關注:“每逢節日總有一些企業來村子慰問。”在楊歡看來,通過抖音爲村莊建設提供更多助力,是她做抖音賬號最大的意義。

  大學生返鄉注入創新活力

  韓修惠

  新疆巴楚縣夏馬勒鄉人民政府幹部韓修惠是一位堅守在喀什基層的支邊青年。2019年,剛剛大學畢業的他從山東菏澤來到新疆巴楚,懷抱著家國情懷,致力于服務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駐村工作進行不久,新媒體時代的浪潮就滾滾而來。彼時,韓修惠參加了一場直播大賽,開啓了自己的第一場直播帶貨,並取得了第一名。他就這樣順勢開始了抖音電商生涯。

  然而,短視頻和直播電商終歸是蓬勃發展的新事物,對于韓修惠來說,需要摸索學習的東西有很多,“每一件事都很難。”但是他還是利用休息時間認真學習拍攝、策劃、剪輯方法,平時拍攝一些當地的美景、農産品等,在擁有粉絲量和影響力後,開啓直播帶貨。

  如今,韓修惠的抖音賬號“支邊李團長”已經有了5.5萬粉絲,賣出1萬多單新疆好物,他自己也成爲巴楚縣文旅推薦官、巴楚好物推薦官以及喀什地區好物推薦官。

  事實上,返回鄉村的大學生和“新農人”與鄉村發展之間更像是一場“雙向奔赴”,這一點在韓修惠身上體現得尤爲明顯。

  一方面,“新農人”和大學生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接受能力強,可以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引入鄉村,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和質量。同時,勇于嘗試新事物和新方法的青年人還可以通過培訓和指導等方式,提升當地農民的技能和素質,增強鄉村自我發展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韓修惠看來,大學生懷著情懷到了鄉村以後,會把自己所學的內容與鄉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樣可以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而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這種實踐則實現了教育的閉環。同時,短視頻、直播電商平台的發展也給大學生群體提供了更加明確的就業方向。“這是一個良好的正向引導,時代發展需要這樣的平台引導。”韓修惠說。

  不過,韓修惠也坦言,目前當地可以做直播帶貨的大學生主播還非常少。“後續我們會考慮通過一些政策引導,把這些主播達人聚集起來,形成一股力量,與文旅農特品牌相結合。這樣可以提升旅遊的知名度,也可以擴寬當地農特品牌的銷售市場。”韓修惠說。

  電商帶動産業優化升級

  王飛

  王飛作爲村民口中的“玉米書記”,以抖音電商爲渠道,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電商+農戶+合作社”的致富路。而這條致富路爲哨口村帶來的不只是農産品銷量的提升,更是産業的發展升級。

  受限于哨口村人口老齡化問題,種植和銷售經濟作物成爲村中的一大難題。2022年底,賣不出農産品的村民找到了王飛。“村民們說,只要有收入,能賣出去什麽,他們就種什麽。”王飛說。

  權衡之下,哨口村選擇種植玉米,王飛也想到了通過互聯網平台銷售農産品。在發現抖音電商可以直播賣貨以後,王飛注冊了抖音號“小王支書·甄選”,開始了學習實踐的過程。“我每天在線上帶貨一個半小時,只用了3天時間就把全村的玉米賣光了。”王飛說。

  可以看到,以抖音電商爲代表的平台不僅推動了特色農産品規模化擴張,更是培育特色産品品牌、拓展産品價值增值空間、加速産業帶形成的新動力。

  如今,哨口村已經將玉米打造爲“一村一品”産品,因此增收的村民們也開始擴大種植面積。至此,短視頻、直播電商幫助哨口村的農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從前我們村沒有經濟作物,也沒産業,現在種植玉米就是我們的第一大産業,我們現在可以實現自産自銷。”王飛表示。

  在王飛的努力下,越來越多“同行者”加入電商事業,他們逐漸打通上下遊産業,帶動周圍人和産業的改變進步。

  “我們的玉米産業吸引了很多企業,現在打包發貨、物流等環節都有了企業的合作支持。但是我們現在唯獨缺少加工廠和存儲倉庫,這也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王飛說。

  現在,王飛組織了大約26位村民和她一同直播帶貨。與此同時,“我們村裏能直播的人基本都有單獨的抖音號,賬號名稱都是‘哨口村’加上自己的稱呼,我們希望借此打造一個本村的抖音號矩陣。”王飛表示。

  王飛介紹稱,哨口村正在打造電商村,有了抖音矩陣和産業支持,村民們可以整合本村的産品,也可以聚集全國各地村子的好産品,在哨口村的電商平台進行銷售。“全國農民一家親,希望我們村村聯合起來,能把我們每個村的好産品推廣到全國各地。”王飛在短視頻中表示。

  如今,王飛的抖音號已經擁有12萬粉絲,而抖音上還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同行者”。抖音電商“尋找同行者”計劃就致力于挖掘王飛、韓修惠、楊歡這樣的優質創作者,通過專項扶持計劃,助力他們獲得更多關注和機會,在平台實現更長遠的發展。文/李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