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和兒女處得不好的老人,多半有這3個特點,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夏羽墨 2024-04-26 12:45:35

常言道:百善孝爲先。

孝,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人從小就被教育要孝親敬長、尊老愛幼。

所以,當生活中遇到一些老人被兒女疏遠、嫌棄,甚至老無所依、老無所養時,我們總會第一時間痛斥老人的兒女,不假思索地把他們的兒女定義爲白眼狼。

殊不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相互的,父母兒女之間同樣如此。那些晚年和兒女關系不好,不被兒女善待的老人,他們自身也有難以推脫的過錯。

總得來說,晚年和兒女處得不好的老人,多半有以下三個特點,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1、控制欲強,管得很寬

還記得《小日子》裏的朱大力嗎?他控制欲爆棚,事無巨細都要幹涉的行爲,不僅讓妻子、兒子、兒媳反感厭惡,就連網友看了都直想刀了他。

的確,生活中控制欲強、管得很寬的人,很令人討厭,哪怕是父母,也會讓兒女心生厭惡,想要疏遠、逃離。

可是,很多父母卻不以爲意,他們認爲兒女是他們生的,便有權決定兒女的一切。

在兒女年幼的時候,全權操控著兒女的生活、學習,決定著兒女的未來,規劃著兒女的發展,絲毫不征求兒女的意見;

哪怕是兒女長大成人、結婚成家以後,父母也把兒女當成是沒有長大的孩子,事事管控著兒女,以及兒女的伴侶和孩子,一旦兒女與他們有意見不合、做法不一的時候,他們便用“不孝”的罪名綁架兒女,讓兒女不得不順從于他們。

在兒女年幼時,沒有能力掙脫父母的管控;在兒女長大後,出于尊敬孝順,也不會第一時間違逆父母。

但是,凡事都有個限度,如果父母一直把兒女當成一個牽線木偶,絲毫不顧及兒女的意見和感受,肆意控制並操縱兒女的生活和人生,那麽,早晚會被兒女厭棄。

2、自私自利,不顧他人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淩霄的母親爲了自己更好的生活,狠心地將年幼的淩霄抛棄,多年來,對淩霄不管不顧,任由淩霄自生自滅。

可是,當她老了、病了,無人照顧了,又像什麽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滿臉無辜可憐地來找淩霄,希望淩霄能夠照顧她,以及她的小女兒……

對于多年不見,一見便需要自己養老的母親,淩霄內心是十分拒絕的,即使舅舅各種道德綁架他,希望他能擔負起贍養母親的責任,淩霄都無動于衷,只一句:“她都不管我,憑什麽要我管她”,堵得舅舅啞口無言。

人人都說“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最偉大而無私的”,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世間,有的父母,他們並不愛自己的兒女,他們自始至終,愛的只是自己罷了。

就像淩霄的母親,敢說抛棄年幼的淩霄,是對淩霄好嗎?她根本沒有想過一個孩子,既沒有父親,又沒有母親,孤身一人在這個社會上,會面對什麽?她心裏想到,只是自己而已,最終選擇的,也只是對自己有利的罷了。

3、整日訴苦,爲難兒女

大家都知道祥林嫂吧?

她是一個命運悲慘的女性,經曆過兩次喪夫,一次喪子,她的口頭禅是“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雪天是野獸在深山裏沒有食吃,會到村裏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

爲什麽這樣一個命途多舛的可憐女人,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憐憫,反而遭到別人的嘲笑和鄙夷呢?

除了封建迷信思想給她貼上了“克夫克子”的標簽外,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她反反複複向別人訴苦的緣故導致的。

其實,剛開始時,別人也很同情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當祥林嫂說到傷心處時,別人也會跟著眼含淚花、心酸不已。

但是,當祥林嫂反反複複地訴說,以至于身邊人都能倒背如流時,別人也就不再同情,繼而轉變成嘲諷譏笑了。

說到底,人的同情心是有時效性的,同樣的事情,說的次數多了,就會讓人失去新鮮感,讓人感到不耐煩,原本的同情也會隨之轉變爲鄙視。

人與人之間是如此,父母與兒女之間同樣如此。

生活中,一些父母總是在兒女面前訴說自己曾經吃過的苦、遭過的罪,想要以此來激發兒女的孝心,讓兒女更加孝順他們。

的確,說一次兩次,會讓兒女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對父母心生同情,愈發感恩和孝順父母。

但是,如果說的次數多了,或者每次見到兒女都要哭訴一番,就會讓兒女失去耐心,漸漸變得心煩,從而不願意和父母走得太近。

結語:

說到底,晚年和兒女處得不好、被兒女嫌棄的老人,多半有以上三個特點,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最後,祝願所有的老人,都能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家庭和睦,兒女孝順。

—END—

2 阅读:923

夏羽墨

簡介:不主動就會失去,太主動就不會被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