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這麽強,爲什麽3次敗給從未上過戰場的文人鐵铉?

呱呱看國際 2023-02-17 11:34:07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就是名正言順,不僅打仗要師出有名,繼承皇位也是需要的,而明成祖朱棣,登上皇帝這一寶座靠的既不是朱元璋的遺言,也非朱元璋的遺诏,反而是編造了一個借口,通過造反,從侄子朱允炆手中搶走了皇位。

在造反途中,朱棣買通了甯王的朵顔三衛的首領,加上自己的數十萬兵力,打著“清君側”的口號一路反上京都,雖然衆人不認同,但朱棣憑借著長期鎮守邊關的領軍經驗,幾乎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可半路殺出個“鐵铉”,這人不過是一個文弱書生,還是半路自發跑去守城了,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在濟南城三敗朱棣,鐵铉是憑借了什麽手段?

鐵铉,得朱元璋賜字“鼎石”

鐵铉,乃明朝初年一名臣,凡是他所任過的職位,沒有哪件事情辦得不妥當的,凡是他所審過的案子,一應證據俱全,不因權勢而低頭,不應銀錢而枉法,也因如此,朱元璋十分看重他,甚至還爲他賜字:“鼎石”。

但不管他如何清正廉明,他的身份地位遠遠抵不上朱棣,而作爲一個文弱書生,平時也沒機會領兵,故而,行軍打仗的經驗也是遠遠不如朱棣,可朱棣卻在他身上連敗三次,此是爲何?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元璋從小便不待見這個兒子,一整顆心全都撲在了太子朱標身上,至于朱棣,不僅直到七歲那年才被賜名,更是在他二十歲時時,就被趕去了藩地——北平。

故而,一開始的朱棣,其實對于皇位並沒有什麽勝算,朱元璋心愛太子朱標,一直對他教導有加,也會爲其登上皇位鋪路,而且這位太子不如朱元璋般狠辣果決,反而是十分溫和仁厚,頗得衆人愛戴。

只是朱標早早地就死了,朱標死後,朱元璋傷心了好一陣子,卻意外地發現,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與其父親頗爲相似,于是朱元璋又將愛都傾注于朱允炆身上,爲其選定了三員輔佐大臣,並爲其清掃了朝中勢力,以確保他順利即位。

但即使朱元璋爲朱允炆考慮頗多,機關算盡,卻還是沒維護住孫子朱允炆的帝位,他死後不久,一切還是按照他的預想在走的,然而,他自己都想不到,意外會出在身爲輔佐大臣的齊泰和黃子澄身上。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順利即位,按說此時新皇登基,尚且還根基不穩,其他藩王卻年長新皇帝不少,此時該是穩固根基,徐徐圖之,可齊泰和黃子澄這二人卻急功近利,給新皇獻上計策——削藩。

想法是好的,這兩人是想給新皇集權,然而朱元璋在位時都未削藩,新皇初登基,便如此大張旗鼓,實乃隱患頗多,只是當時的他們還未意識到,因爲剛開始推行削藩時,藩王們並沒有過多抗拒。

周王、代王和齊王等,都乖乖配合此次削藩行動,也正因爲前期如此順利,朱允炆也覺得聽從齊泰和黃子澄的話沒錯,而這時朱棣還是沒敢起兵造反,期間一個和尚不斷在他耳邊勸說他“造反”。

這個和尚名叫道衍,說是和尚,卻是熱衷于研究陰陽術數,是當初朱棣就藩時就跟隨在身邊的,他經常跑到朱棣耳邊勸說造反一事,只是朱棣一直都拒絕了,但這些話卻爲之後的造反打下了不少基礎。

削藩風波

當削藩進行道湘王那,朱允炆給他安了一個僞造寶鈔、肆意殺人的罪名,但他堅持自己沒做過,拒不從命,在被抓之前,把家人都聚集到一處宮殿裏,點火自焚道:“忠義之臣,如遇昏君,大多自盡而死。我乃皇子,怎可受宵小之輩淩辱?”

于是,當湘王以一種如此壯烈的方法自盡,當他自盡的消息傳到朱棣耳中時,朱棣終于坐不住了,他心知,自己的侄子,當今的聖上是斷斷容不下自己了,于是造反的的火焰竄出頭來,一發不可收拾。

朱元璋爲朱允炆留下了不少軍隊,雖然藩王不少,但無一人能與之相敵,只有朱棣手中的軍隊稍多一些,但面對朱允炆的軍隊依然無異于“以卵擊石”,于是他盯上了甯王。

甯王手下有一支由蒙古人組成的軍隊,十分骁勇善戰,但是面對削藩這樣政策,甯王心中雖也有“兔死狐悲”之感,卻也沒想過要造反,朱棣探過口風,遭到了對方的強烈反對,無奈之下,只能另尋捷徑。

而甯王在感知到朱棣有造反之意,便不想讓其久留,朱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甯王最終同意朱棣多待幾天,這幾天可謂是至關重要,雖然沒能爭取來甯王的支持,但卻買通了蒙古部落首領。

于是,在甯王還被蒙在鼓裏,單純送朱棣出城之時,朱棣拉著他的手說希望得到他的幫助,甯王一聽連忙撇清關系,卻被告知自己的軍隊已經聽命朱棣了,震驚之余,還被“挾持”帶著一起造反去了。

得到蒙古朵顔三衛的加持,朱棣的造反道路也開始順風順水起來,他打著要去京都“清君側”的口號,直接“起義”了,而朱允炆還是年輕,他不僅下令不允許冷箭傷朱棣,還在老將失利之時頻頻換將,導致勝利的天平直接向著朱棣傾斜。

而在朱棣的征戰生涯中,居然三次栽在了同一個人手裏,而這個人還是個文弱書生,此人,正是前文提到的鐵铉。

一三九九年,朱棣以燕王的身份正式發起兵變,而朱允炆派了一個纨绔子弟來和他對戰,這人名叫李景隆,是個實打實的廢材,在朱棣手下撐死了都守不住一個城,山東各城守軍見此情形,也都紛紛棄城逃跑。

朱棣和鐵铉的第一個交戰,就是李景隆再次被朱棣打爆的時候,當時朱棣剛大勝一場,在濟南城外形成了一個包圍圈,可此次的守城將領是盛庸,他並沒有棄城逃跑,盡管敵衆我寡,但在明知道很難取勝的情形下,他依然選擇了堅守。

鐵铉此時任山東參政,正受命在爲李景隆運輸糧草,途中聽聞濟南城被圍,萬分焦急之下,日夜兼程趕到濟南城與盛庸會和,兩人對于朱棣的造反都嗤之以鼻,于是一拍即合,一同表明了誓死守城之決心。

而朱棣並不知城內的情形,試探性的用箭矢插上勸降書,射入城內,鐵铉拿到手上,轉身就將《周王輔成王論》插到箭上,射還給了朱棣,朱棣一看,也不打算勸降了,心想道:一個小小的濟南城而已。

朱棣和鐵铉:至死方休

于是朱棣開始攻打濟南城,然而這回卻像是撞到了鋼板一般,足足三個月,濟南城還矗立不動,實在是磨光了他的耐心,于是他也和秦朝白起水淹鄢城一半,打算將黃河的堤壩挖開,讓水淹了濟南城。

鐵铉得知之後,雖然不滿于朱棣的陰狠,但也不能讓無辜的老百姓白白死亡啊,于是他想出一個計策,所謂“擒賊先擒王”,只要那個“王”一倒下,就如同兩軍交戰,帥旗倒下,其他士兵必將潰不成軍。

于是鐵铉挑選了一個使者,使其去往朱棣大營外跪求要降,朱棣一看自己水淹濟南的計策奏效,喜笑顔開,可那名使者卻說讓他一人前往,朱棣見那人說得懇切,自以爲他們是真的投降,只帶了幾個護衛就跟著走了。

一走道城門外面,果然見衆將士高呼:“千歲到!”朱棣心中一喜,可這喜還未上眉頭,驚卻上了心頭,只見聲音剛落,頭上一道重若千斤的鐵閘應聲而下,直接將他身下的馬砸得頭身分離。

朱棣驚恐之下,卻也快速反應了過來,很快便知曉此乃詐降,實乃是要他性命,直接換馬飛奔而逃,回到軍營之後,朱棣還是心有余悸,更是惱怒敵軍敢欺騙自己,而鐵铉見他逃走,扼腕歎息,並在城頭上破口大罵。

朱棣見此,只覺得胸中有一股怒火直沖天際,直接召集清點炮兵,氣勢洶洶地朝著濟南城下而去,這一回,也不再多費口舌,直接數炮齊發,頗有一股不勝不歸的意味。

面對朱棣如此凶猛的報複,鐵铉也知道濟南根本扛不住他們的炮火攻擊,果然不過一會兒,濟南城就岌岌可危幾近失守,萬般無奈之下,鐵铉只能選擇劍走偏鋒,想出來了一個有些許冒犯的法子——挂牌。

鐵铉料定朱棣不敢攻打自家祖宗牌位,于是專門讓人畫了朱元璋的畫像懸挂在城門口,光是這樣還不夠,他還找來竹片,將竹片刻寫成朱家祖宗牌位的模樣。

朱棣見此,氣急敗壞,但他偏偏真不敢炮轟城門了,他心知如今世人都說他是造反,雖然他喊的口號是“清君側”,但也沒多少人買賬,如今若是轟了祖宗牌位,豈不是堂而皇之的承認造反了嗎?

正當朱棣進退兩難之時,鐵铉也看出了他的爲難,居然還反攻了起來,面對這種不利的境地,姚廣孝及時給出了一個建議——放棄濟南。

小小一個濟南像茅坑裏的石頭般,又臭又硬,但始終無法改變大局,年紀善輕的朱允炆終究敗給了自己的皇叔朱棣,當朱棣打進皇城時,發現了朱允炆的一道旨意,上面明確的表示不允許衆人冷箭害他。

朱棣見此後悔莫及,但事實已是如此,雖然往事不可追,他對侄子朱允炆的愧疚也無濟于事,而他對鐵铉的做法卻不見絲毫心軟。

在朱棣奪位成功後,鐵铉依然死守濟南城,被當地老百姓稱之爲“城神”。

但此時的朱棣早已經不是之前的朱棣,他略施計策,活捉了鐵铉,而此時的鐵铉依然是之前的鐵铉,面對成爲皇帝的朱棣,依然不肯低頭投降,鐵铉見到朱棣,罵聲不絕于耳,朱棣也被氣得夠嗆。

最後,朱棣竟殘忍地把鐵铉的耳朵鼻子割了下來,還特意煮熟餵給他,問他好不好吃,然而鐵铉依舊保持著铮铮鐵骨的模樣,還說道:“孝子忠臣的肉,豈不好吃。”

到了最後一刻,鐵铉依舊不肯屈服,于是朱棣打算將其油炸,可滾燙的油鍋中,鐵铉依然保持著不願朝拜朱棣的模樣,至死都守住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參考資料:

《明史》

《明通鑒》

0 阅读:15

呱呱看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