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慶余年2》前5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小茶評劇 2024-05-17 11:20:00

《慶余年2》播之前,我就已經重溫完了第一季,開始看原著小說了。

很久沒有開超級會員的我,爲這個劇開了超級會員,可看完《慶余年2》前5集的我,真的只能用如鲠在喉來形容。

關于演員和角色

第一季的每一個演員演技都相當平穩,恰到好處,第二季明明是原班人馬,卻不是原來的那種感覺了。

第一季的演員演的比較內斂,第二季的演員演的比較外放,我願稱之爲“癫狂版”,很多角色都放飛自我了。

1、人設

之前的二皇子看起來雲淡風輕、吊兒郎當,行事手段相當狠辣,現在的他身上哪還有半點雲淡風輕、處變不驚的樣子,開始咬牙切齒的和範閑硬剛了。

硬剛不成後又刻意扮蠢,氣急敗壞地想要掩蓋出自己的意圖,或者說營造出一種喜劇效果來討好觀衆,亦或是降低對方防備。

他所有的人設似乎都體現在了明面上,那種人前人後的反轉沒有了,“原來是你、原來如此”的驚喜也沒有了。

之前的太子“憨憨蠢蠢”,十分重視太子威儀,看重禮法教義,是一個標准的“古人”,可是現在他卻和王啓年一唱一和地說上了現代梗。

之前的言冰雲是一個執拗、不懂變通、寡言冷淡、清冷正氣的老古董,現在這個言冰雲是一個開朗、活潑、愛笑大男孩,說開朗活潑或許有些誇張,可和之前的人設比起來這個差別還是巨大的。

再說說桑文,作爲一個聽到皇室秘聞的青樓女子,她的反應居然只是捂住耳朵,惶恐也是懸浮在表面,眼神裏看不出半點害怕,甚至還偶爾偷聽……

2、演員

部分角色的小動作很多,真的是讓人一秒出戲,比如,言冰雲,說一句話就要抿一下嘴巴,不是我眼睛尖,是真的很明顯。

再比如,桑文,說話的時候搖頭晃腦,頭一動一動的,小表情巨多,不像是在演古裝戲,倒像是在玩角色扮演,台詞和儀態還得再努力。

3、多說一句

《慶余年2》中部分演員真的很努力,很努力在演之前的那一個自己,給人一種用力過猛的感覺。

當然,我也希望這只是角色的僞裝,是他們的謀略,爲了在之後的劇情反轉中給觀衆驚喜,我還是期待驚喜的,畢竟等了五年。

關于情節和台詞

爲什麽很多人說《慶余年2》和《慶余年1》不在一個檔次?《慶余年1》需要“品”,劇情和台詞中很多留白,《慶余年2》只需要“看”就行了,劇情和台詞都是直白的。

1、關于情節

例如,第一季中,王啓年試探範閑對鎖匠的處理方式,範閑回答完後對王啓年試探的後知後覺,而王啓年試探完對範閑態度的細微轉變,這些都需要觀衆去細品。

王啓年問的不只是鎖匠的命,問的也是自己的命,問的還是範閑這個人值不值得效忠,也是他之後死心塌地的原因。

可是第二季,到目前爲止,劇情大都是直給的,編劇很怕觀衆看不懂,不敢繞彎,不敢設計,直給的劇情就很蒼白,很無趣。

也正是這種蒼白和無趣,讓觀衆多了很多思考的時間,去思考劇情的合理性,這一思考就發現劇情根本不合理。

例如,第二季中“假死欺君”,範閑的死不是主觀意義上的自己想死,是別人逼迫和暗殺,他只是借暗殺假死脫身,返回京城查明事情真相,怎麽就假死欺君了呢?這邏輯何在?

他假死脫身,人還沒有到京城,京城中的人便已經知道了他是假死,那他這假死的意義何在?就爲了強行讓他孤立無援,來一個絕處逢生?這不牽強嗎?

2、關于台詞

《慶余年1》和《慶余年2》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是嚴肅中帶著诙諧,而後者在搞笑中帶點權謀,搞笑也是強硬的直給,就像一群人撓你咯吱窩的感覺。

例如:“就算化成灰,我也能認出來”然後範無救就將骨灰拿了出來,“賺錢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賺錢”,“五彩斑斓黑”,“又粗又細的燭台”……

說實話,這樣的笑點恰當就可以了,多了只會讓人覺得尴尬,別忘了這是一部古裝權謀劇,廢話這麽多有必要嗎?

權謀劇的特點之一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要的是恍然大悟、如夢初醒、茅塞頓開的感覺,可現在現代元素太濃了,成了爛梗集中地,讓人頻頻出戲。

結語

看完《慶余年2》前5集,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慶余年1》是一群古代人中來了一個現代人,他帶著現代的記憶在古代謀一條生路,與古人有很明顯的信息差和思維差異。

《慶余年2》中信息差沒有了,連思維差異都沒有了,反而像是一群現代人集體去到了古代,還把現代的梗帶過去了。

我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在《慶余年2》播出前去看《慶余年1》,導致現在只想吐槽,如果只是單看不比較的話,這部劇還是非常不錯的,不然我也不會開超級會員了。

0 阅读:45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