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天下怪事何其多(二)——生姜不是農作物?

劍鳴濤聲 2024-05-17 21:52:08

昨天剛剛說過粵地潮市“桃子不是水果”的故事,突然間又想起去年發生在湘地郴市的農管工作人員,跑到農民種的姜地裏,把老百姓種的長勢喜人的生姜都給鏟除了!還美其名曰:農管打響“第一槍”!鏟除生姜的農管給出的理由是:生姜不是農作物!

這真是有人所說的:你不說我倒還明白,你越說我越糊塗了!

顧名思義,農作物就是農業上栽培的各種植物,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兩大類,其中,經濟作物又包括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樹木等。

"民以食爲天"這句話,表達了人與食物的關系,只有合理的膳食搭配才能給人類帶來健康。

那麽,這些農管人員爲什麽會說“生姜不是農作物”呢?

我猜想他們真實的意思表達,是想說:“生姜不是糧食作物,而土地,很明顯是要種糧食的!”

但他們不知道,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也好,油料作物、蔬菜作物也罷,都是真正意義上的農作物!尤其是在大食物觀、食物多樣性的大背景下,都與老百姓端在手裏的飯碗息息相關啊!怎麽能說“生姜不是農作物”,不管三七二十一,說鏟就鏟呢?

在1600多年前的唐朝,有一個叫柳宗元的文學家,曾在湘地的永州任過刺史,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和《捕蛇者說》等名篇。在貶永州之前,他在朝中曾任過監察禦史裏行之職。這個職位是禦史的見習官,可以和禦史一樣“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可以到各地檢查工作,民事、軍事、財政都可以過問,品秩不高而權限較廣。

在這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種樹郭橐駝傳》,借郭橐駝之口,由種樹的經驗說到爲官治民的道理,說明封建統治階級有時打著愛民、憂民或恤民的幌子,卻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仍舊民不聊生。其中,最著名的幾句是:

“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缫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我只知道種樹罷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但是我住在鄉裏,看見那些官吏喜歡不斷地發號施令,好像是很憐愛(百姓)啊,但百姓最終反因此受到禍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來大喊:‘長官命令: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早些煮繭抽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育你們的小孩,餵大你們的雞和豬。’一會兒打鼓招聚大家,一會兒鼓梆召集大家,我們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飯去慰勞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們繁衍生息,使我們民心安定呢?所以我們既困苦又疲乏!”

昨文說過,我們是農業大國,農耕文明根深蒂固,農民多,吃飯的人也多!所以,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們的老大難問題,所以,多年以來,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有關三農問題的。爲了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又成立了農業農村部。可能是機構改革帶來的後遺症吧,機構越分越細,閑人越來越多,人浮于事,吃飽撐的沒事幹,就專門跑到田間地頭擾民去了!因爲這幾年,我們聽到的農管幹部擾民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不讓農人下河洗衣服的有沒有?

不讓農人燒火做飯的有沒有?

不讓農人在房前屋後種植、養殖的有沒有?

不讓農人收花生的有沒有?

不讓農人用收割機收莊稼的有沒有?

……

什麽時候,你能發明個法子,把人的上下兩個出入口都堵起來,不吃不喝還能活,那該多好啊!

遇到如此負責的農管幹部,再加上有些不說人話的“獸類”,我們的農民兄弟、父老鄉親,還有活路嗎?

記得上世紀80年代,我還在家務農的時候,有一陣子,上邊讓老百姓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全部種上山楂(紅果)樹。但老百姓擔心種樹毀了莊稼,萬一樹沒成氣候,又耽誤了糧食生産,于是采用了折中的辦法:地裏該種啥還種啥,把上邊強行攤派下來要求種植的紅果樹,全部種在了地邊。

我家東邊溝裏從前到後很長一段範圍裏,都是我家承包的坡邊子地,足有三四畝。那天下午,我和父親一邊種樹,父親一邊給我規劃未來美好的人生:等樹種好了,我在前邊山嘴上的荒地邊,給你搭個茅草庵,等樹挂果的時候,你好來看著!

現在,我坐在電腦前敲擊鍵盤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在那遙遠的小山村,當年我和父親一邊種樹一邊規劃未來的情景依然曆曆在目!

慶幸的是,近40年過去,那幾百棵山楂樹活倒是活了,但不知怎的,一棵也沒挂果!不久就拽的拽,薅的薅,捆住背家當燒材了!

至于那些土地,過幾年,上邊要退耕還林;過幾年,上邊又要退林還耕,老百姓也不知道究竟是該林還是耕!——那就讓它荒著呗!

就像生孩子!那幾年千方百計不讓你生!狠起來,牽牛拉家具,不給你家孩子分口糧田,重則扒房子,讓你不得安生!這幾年,又千方百計的想讓你生,好像不生就對不起家國和八輩祖宗似的!

老百姓,好難啊!種個桃,人家說不是水果;種疙瘩姜,人家說不是農作物!上邪,我們究竟該如何是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