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秦般若與梅長蘇的較量,爲何她最終一敗塗地?

翊鳴Sir 2024-04-15 23:44:56

一,

在《琅琊榜》中,秦般若身爲譽王的首席謀士,爲譽王策劃諸多計謀,使譽王在奪嫡之路上屢次壓過太子一頭。

第八集,當梅長蘇初遇十三先生時,便對秦般若的聰明才智與細膩心思給予了不錯的高度評價,坦言正是因秦般若在明處而自己處暗處,才得以在局勢上略勝一籌。

然而,在與梅長蘇的較量中,秦般若卻最終一敗塗地,這又是爲何呢?

在第十八集中,譽王爲我們揭曉了答案。他對秦般若說道:“你如此聰慧,只需將視野再放寬廣些。”言下之意,便是秦般若雖聰明絕頂,但與梅長蘇相比,其思維格局略顯狹隘,這正是她最終敗北的根源。

通過對比秦般若與梅長蘇處理同一事件的方式,我們便能深刻體會到兩人格局之不同。

二,

第十集中,梅長蘇巧妙策劃了妓館殺人案,令譽王勢力中的吏部尚書何敬忠之子何文新失手殺害了文遠博之子。事後,何敬忠向譽王求救,但譽王擔心此事會牽連刑部,因此置之不理。何敬忠因過度焦慮而病倒,無法處理公務。

此時正值吏部平和棄考時期,本是穩定人心、籠絡人心的絕佳時機。秦般若提議以換死囚之計救出何文新,以穩定人心。譽王采納了這一建議,成功救出何文新。

然而,秦般若在策劃此計時,並未深謀遠慮,導致梅長蘇通過何敬忠病愈上朝之事察覺到了譽王的動作,進而借太子之手一舉削弱了譽王、吏部與刑部的勢力。

秦般若雖屢出奇謀,但在換死囚一事上,卻未能從全局出發,雖救一人,卻失全局,得不償失。

面對類似困境,梅長蘇的應對策略則截然不同。

三,

第三十六集中,懸鏡司守尊夏江爲扳倒心系赤焰舊人的靖王,抓捕了赤焰舊人衛峥。梅長蘇在權衡利弊後,提出應以大局爲重,放棄營救衛峥。然而,靖王堅決要求營救,甚至不惜與梅長蘇決裂。

梅長蘇在兩難之下,巧妙設計,請衛峥的義父、藥王谷谷主救出衛峥,且未牽涉靖王。

事後,夏江上告靖王參與營救,但因無證據,梁帝僅將靖王禁足于王府。此時,言豫津利用紀王目擊懸鏡司夏東押送衛峥的證據,于是便進宮向梁帝禀明事實成功說服梁帝,結果梁帝想到夏江可能參與奪敵,以此誣陷靖王,便下令查封了懸鏡司,把夏江打入了大牢。

靖王因此禍得福,贏得了梁帝的信任。梅長蘇不僅成功營救衛峥,還巧妙借力打擊了夏江,未留任何把柄。

從這件事便可看出,秦般若的全局觀念與梅長蘇相比,相形見绌。

四,

在第十四集中,謝玉爲削弱梁帝對禁軍統領蒙摯的信任,在除夕夜暗殺了出宮賜菜的內侍及護送禁軍。梁帝震怒,責怪蒙摯護衛不力,停職杖責20大板,並限其三十日內破案。

秦般若抓住機會,建議譽王進宮爲蒙摯求情,以拉攏蒙摯。然而,梅長蘇卻反對這一做法。最終,譽王進宮求情,不僅未能如願拉攏蒙摯,反而遭到梁帝的訓斥。

在這件事上,秦般若僅考慮到向蒙摯示好,有利于譽王拉攏禁軍力量,卻未站在梁帝的角度思考問題。梁帝擔憂皇子拉攏禁軍統領,導致皇權受到威脅,因此絕不允許此類事情發生。

秦般若因過于看重眼前利益,忽略了全局利益,故敗于梅長蘇之手。

秦般若的失敗,正警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學會取舍,提高思維高度。

首先,我們要具備大局意識,善于從全局高度、用長遠眼光觀察形勢、分析問題。即使個人利益暫時受損,只要對全局有利,我們仍應舍小我爲大我。其次,我們要避免斤斤計較,與人相處要大方得體,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我們走向更高的位置。

《琅琊榜》謝家倒台後,最看不上的謝弼竟成了最值得依靠的孩子​

寫文不易,點個“贊”和“關注”呗,感謝大家,感謝平台。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下集更精彩)

1 阅读:153

翊鳴Sir

簡介:生活點滴,一個普通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