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遠城區有座天鵝湖觀景點:被自然濕地包圍,能看萬鳥齊飛盛況

喵星人日記 2024-03-06 07:54:58

冬去春來,萬物複蘇,而鳥兒也開始南來北往,形成盛大的遷徙景觀,像在武漢東西湖區柏泉北路附近,就有一座遼闊的柏泉天鵝湖園區,它是濕地園區的一部分,也是最佳的觀鳥點。每年冬天,都會有不少鳥兒在此,它們聚集一處,或在蘆葦間棲息,或在湖泊水邊嬉戲,還會不時撲打羽翼飛翔,引得萬鳥齊飛,那種盛況才是最激動人心的。

前往柏泉天鵝湖園區,最好的方式是自駕,因爲它與城區的距離實在太遠。小編走繞城高速,在東西湖臨空港大道出口下,之後順著臨空港大道往北走到柏宋路的盡頭即是目的地。同時,在柏宋路沿線,還有h107路線的公交小巴,有柏宋路紅星路口的站點,下車便是觀鳥區的入口。不論是柏泉北路還是紅星路,這邊的車流相對不多,自駕較爲舒適,當然,泊車也自由,步行走進園區尋覓觀鳥點也方便,長長的堤壩路面,只要沒有防護林遮掩都可以架設望遠鏡。

走堤頂路,下到防護林一側,很快就能看出濕地園區的防護網。網樁的建設年代久遠,順著濕地邊緣的泥土紮根,水泥墩子還有不少坍塌的,而沒有坍塌的也被瘋狂湧進的雜草淹沒。因爲雜草的存在,順著水流與肥沃的泥土區生長,它們的長勢非常好,哪怕到了冬天枯死後,還是占據了大面積地段。觀鳥的遊客到此,自然無法穿越過去(也不會穿越),主要還在于觀鳥區建了固定的堤壩,有砂石混凝土的地基,文明觀鳥的橫幅不止一條。

站在觀鳥區,看到的現場環境布局,非常純粹,視線裏幾乎全是枯萎的黃色。比如這邊堤壩下的防護林,白楊樹全部變成光禿禿的枝桠,樹下泥土上鋪著枯葉,踩上去很脆,被壓成一段段的殘渣。而轉到面前的觀鳥區,那裏全是蘆葦和雜草,也被染成了枯萎的色澤,近處和遠處全是,間隔的地段有水面,泥土看得很少,幾乎全被淹沒。空氣裏有淡淡的腥味,鳥糞味很重,還有灰塵的味道,不知道從哪邊飄過來。

既來觀鳥,目視不可取,主要是太遠了,工具必不可少,單反或者望遠鏡、加上支架,用的時候拿在手裏,不用的時候架著。小編准備了普通的光學望遠鏡,用了長焦鏡頭配尼康相機,三腳架備了兩件,架在身前,高度和角度都設置好了,就等那些可愛的精靈們活動。目視情況下,看到的遠景是蘆葦、水面和天空,打開望遠鏡,轉動焦距,視線逐步拉近,看到的畫面越來越清晰,相當于看到了特寫的場景,細節多,確實很清晰。

從小編的鏡頭裏看到的全是不知名的鳥,需要從照片識別,猜出一二。這邊是一塊水面,中間站滿了一只只體態憨厚的大鳥,從身形看,得有家養的公雞那麽大,但長勢沒有那麽肥碩,羽毛蓬松,尾翼很長,頭也不大。鳥兒們一只只分開,有的在水裏啄著,有的在啄羽毛,來回走動,濺起陣陣水花。鳥兒們沒有鳴叫,在自家地盤,相當平靜,可能也沒有發現這邊的人類朋友,所以很悠閑。

對比之下,觀鳥的人倒很緊張。一是他們的長槍短炮,架著一起,看到有鳥兒飛來,都不約而同調整焦距,然後反複調整位置,就爲第一時間捕捉到畫面。與望遠鏡比較,相機更加實用,手動變焦之後,對焦好畫面,快門按下,就捕捉好了畫面,還能高速連拍,基本上在取景器裏看到的是什麽樣子就可以立刻拍下來存儲,再慢慢回看,適當編輯後就能出成片,轉發和打印都很便捷。

一座柏泉天鵝湖園區,其規模不小,主要是與東邊的府河濕地園區也連起來了,綿延一體,看著相當震撼。去天鵝湖園區觀鳥,最好的時節是冬春季,趕上陽光晴好的天氣最好,至于裝備工具,望遠鏡和長焦鏡頭的相機都要,三腳架也是必須。觀鳥的同時要文明,不制造噪音、不遺留垃圾,也不破壞自然植被。(喵星人日志原創隨筆文字,部分插圖未及時標注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

0 阅读:5

喵星人日記

簡介:專注旅遊隨筆文字,記錄美好詩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