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爲何輕易殒命落鳳坡?劉備心中比誰都清楚,“鳳雛”不死不行

淵澤之觀 2024-04-17 17:55:56

提起古代最有名的謀士,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人就是有近妖之稱的“臥龍諸葛亮”,他一生豐功偉績無數,幾乎貫穿了整個蜀國。

至于龐統,史書上關于他的記載不過寥寥數語,但他卻被尊稱“鳳雛”,和偉臣孔明齊名。

按理說,他這種神機妙算、知曉天文地理的奇才,即便隱世也能保自己平安,怎麽就年紀輕輕死在了落鳳坡?史書對他的評價是否有些言過其實了呢?

其中緣由,龐統他自己和劉備,都心知肚明。

鳳雛之才

龐統,字士元,他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士。

荊州確實風水養人,很多出了名的謀士,都是荊州人,除了諸葛亮,還有司馬徽、龐德公等等……

然而即便在這麽多能人異士中,諸葛亮和龐統卻也能脫穎而出,被世人尊稱“臥龍鳳雛”,足以見得他們的才幹了。

龐統聰明過人,但卻長相醜陋,一看就是個“老實人”,長得不太聰明的樣子。

不過人家只是看著老實,以他的才能,多少還是有點任性和心氣兒的。

赤壁之戰以後,荊州到了周瑜手裏,龐統想去周瑜那邊謀個一官半職,但因爲自己長得有點“呆”,就不被周瑜重用,隨便給了他一官半職。

因爲長得不好看,就不重用他,他自然心中不滿,但也沒有多言什麽,安安心心做自己的小職員。

後來周瑜死了,他就想去江東投靠孫權。

然而,一方面沒人引薦,他怕自己還不受重視,一邊又對周瑜之前輕看自己有些不滿。龐統便故意在周瑜靈前大笑,想吸引吳主注意。

孫權確實注意到他了,但是也被激怒了,覺得他對大都督不尊敬,于是當時就想斬了他。

好在魯肅還是有點東西的,他早就聽過鳳雛大名,費盡力氣保住了他的一條命。

不過啊,也僅僅是保了命,孫權看到龐統之後,眉頭都皺起來了,狐疑的看著魯肅,用眼神詢問:“他怎麽長這個樣子,真的是個人才嗎?”

他的眼神自然也被龐統看在眼裏,當時他就很不高興,心想“你們江東的人怎麽都以貌取人呢”?

然後就不告而別,回荊州了。

仁義之君劉玄德

龐統回荊州後,恰逢劉備在招募賢臣,于是就去投了個簡曆。

龐統一篇文章寫的氣勢恢宏,見解深刻,劉備當時就被他的文采震撼了。

然而真的見了面,劉備也因爲龐統長相,覺得他沒什麽才幹,怠慢了他。當時龐統就有些心灰意冷,決定離開荊州。

好在諸葛亮及時回來了,他聽聞此事後,立刻去找劉備說,並且拍著胸脯的講:“龐士元的才幹,不輸于我!”

劉備這下才懊悔不已,連忙帶人去追逐龐統。

然而,龐統看著劉備,表情有些譏諷,說自己絕不會效忠于一個“以貌取人”的君主。

劉備很惋惜,但也沒有強求,反而真誠朝他道歉,然後目送他離開。

龐統將信將疑看著他,剛走兩步又沒忍住回頭問:“劉皇叔不殺我?”

劉備大驚:“我爲何要殺先生?”

龐統似笑非笑的答道:“我的才能孔明和你說過,但是我卻不願意效忠你。你看我要走的方向,可是要往許昌去的,一旦我去投靠曹操,對蜀吳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兒。”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劉備再裝作聽不懂就太虛僞了。

但他還是沉痛的說:“我以貌取人損失了先生,是我的過錯;我怎麽能因爲自己的過錯,再去抹殺先生呢?先生投效曹操也好,也能提醒我這個錯誤,以後不要再犯。”

說罷,他還讓人把自己的的盧馬給了他,龐統神色複雜:“這的盧馬,當初是救過劉皇叔的性命的。”

劉備面不改色:“所以它才配做先生的坐騎。”

該說不說,劉備的“馭下之術”確實有點東西,別管人家是真心還是假意,起碼表面工作做的沒話說。

這個真誠對人的樣子,當時就讓龐統“淪陷”了,他心服口服,從此一心爲劉備所用。

這也是爲什麽,他一個普普通通的“窮主”,竟然吸引了那麽多能人志士,最後還與曹孫三分天下。

以劉備織席販履的出身,憑什麽他能前後獲得那麽多“死忠粉”?

爲的就是個“仁義”

但也因爲他的“仁義”,導致劉備受了很多桎梏,“取益州”便是典型。

出師無名

公元211年,益州和漢中一直互相騷擾,打的不可開交。

眼看著漢中張魯那邊越打越勇,益州已經有些吃力了,于是益州牧劉璋就想請劉備來支援一下自己。

法正作爲使臣,受到了劉備的最高招待。

法正本來就嫌劉璋沒本事,早就想跳槽了,劉備對他這麽禮遇,他就有了投誠的心思。

于是他私下跟劉備說,可以讓他假意支援,打退張魯以後,再直接兵戎指向劉璋,直取益州。

劉備當時就皺著眉拒絕了,龐統雖然也在旁邊也一言不發,但其實心裏已經看出劉備想法了。

等法正退下,他直截了當的說:“主公拒絕他,是怕他在試探你嗎?但是吧,甭管他是真心假意,這確實是個拿益州機會。”

《隆中對》時,諸葛亮就和劉備說過,劉備要先取荊州、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如此才能圖取中原。

現在荊州也有了,孫權也聯了,就差一個“益州”,如今這大好的機會擺在眼前,劉備能不心動嗎?

不過,劉備還是拒絕了龐統的提議,並且還有點兒生氣,讓他以後別再提了,自己絕不會辜負別人的信任。

後來真的到了益州,在劉璋安排的接風宴上,龐統又想悄悄讓魏延去挾持劉璋,直接逼迫他讓出城池。

但劉備發現後大怒,不許他們輕舉妄動,這把龐統氣的無可奈何。

再說劉璋,這人也不是真的信任劉備。

他怕劉備大軍被他養的太強盛會反過來打自己,所以給劉備的糧草總是偷工減料,讓劉軍餓著肚子去打仗。

後來張魯被劉軍打退,劉璋就直接斷了糧草供給。

時間久了,劉備心裏也知道咋回事兒了,心裏就想著,要不然就算了吧,回荊州去吧。

臨走之前,龐統看出了劉備的糾結,于是就問他,難道真的不想要益州嗎?

劉備看著月亮長飲一杯,才終于說了實話:“我怎麽不想?我做夢都想!但是我兄弟三人三騎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仁義’二字。劉璋信任我,我卻鸠占鵲巢,以後天下人怎麽看我?”

這下大家懂了,劉備不是不想出兵,他是不想“出兵無名”。

三條計策

龐統看著淚眼婆娑,愁容滿面的主公,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他當初選擇效忠劉備,就是看中了劉備的“仁義胸懷”,如今劉備之所以痛苦,也是心中的高潔作祟。

文人最重風骨,他這個甯願自己痛苦,也不願意舍棄仁義樣子,讓龐統心中非常感慨。

所以龐統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主公取下益州!

第二天,龐統給劉備出了三條對策。

上策:直接一鼓作氣,攻下益州,以他們現在的兵力,打下益州非常輕松;

中策:先假裝退兵,引誘對方將領設伏,這樣即可以“對方背信棄義”爲名,反攻奪權;

下策:真的回荊州,以後再找機會取益州。

劉備聽完後,沉默了。

首先第一條,他肯定不能答應,畢竟那不符合他的“仁義人設”。

至于第三條說的退兵……他看看銅鏡中滿鬓斑白的自己,心想自己還能有多少以後可以等呢?

但若使用第二個對策,那必然是一招險棋,會有人犧牲。

看他半晌不說話,龐統心下了然,他行了個大禮,笑眯眯的和劉備說:“主公,不如我們回荊州吧,讓我和魏延將軍做先鋒隊伍開路,大軍在後跟著。”

劉備深深看了他一眼,君臣二人此刻已經有思量了。

落鳳坡下埋忠骨

劉軍退兵那天,龐統突然找到劉備,說自己畏涼,想借他的披風一用。

劉備眼眶有些發熱,但還是親自爲龐統披上了主帥披風。

就這樣,龐統和魏延作爲先鋒軍開路,走在最前面。

起初一切無常,但大軍到了一處山坡時,龐統突然停住了。

他看著前方山崖似乎有硝煙彌漫,林中不見飛鳥,于是笑著問下屬,這裏是什麽地方?

下屬說,這是落鳳坡。

龐統當場就仰天大笑:“我號鳳雛,這裏偏偏叫做落鳳坡,看來此處就是上天賜給我的葬身之處啊!”

正如他所料,此處早就埋伏了劉璋的大軍,對方將領看到龐統身披主帥披風,誤將他認作劉備,于是下令射殺。

就這樣,先鋒隊被埋伏,除魏延以外,全軍覆沒。等後面的劉備殺過來時,龐統已經沒了氣息。

魏延身受重傷,把龐統留的遺書給了劉備。

上面寫滿了龐統對劉備知遇之恩的感激,又與劉備承諾,自己必然會給劉備一個出師的名目,讓他出仁義之師。

劉備看著龐統的屍體,悲痛不已,他淚流滿面,痛罵劉璋狼心狗肺,當場就下令要爲軍師報仇雪恨!

就這樣,龐統葬于落鳳坡,卻給了劉備一個“出師之名”。

龐統本有機會不死的,那三個對策,劉備選上選下,都不會讓他殒命。

益州易守難攻,這個機會千載難逢,錯過了可能就再也沒有了。

可劉備這厮是“又當又立”,他又饞人家的城池,又不想讓自己落個壞名聲。

所以從一開始,看似選擇了“第三策”,但實際上,君臣二人心中都明白,他們選的是“第二策”。

既然劉備放不下心中的仁義,那身爲軍師,龐統自然要替他分憂。

龐統一死,劉備借他之名,一鼓作氣拿下了益州,爲後來的“三足鼎立”命定了基礎。

龐統之死

有人說龐統之死,其實也是諸葛亮妒才,在暗中推波助瀾導致的。

可實際上我認爲這個觀點,是有失偏頗的。

且不論諸葛亮的人品如何,就說以他的聰慧,他就不太可能會因爲嫉妒,就將龐統害死。

諸葛亮身爲軍師,可以說一家獨大,劉備臨死之前還跟他說:你要感覺阿鬥實在爛泥扶不上牆,你就取而代之吧。

當時諸葛亮幾乎毫不意外,因爲他早就知道劉備打心底對他還是有所猜忌的,這不過就是一句試探。

爲人臣者,最忌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能力和權利太大,就一定會讓君主對你心懷芥蒂。

龐統只要活著,對劉備來說他可以制衡諸葛亮,那麽諸葛亮也就更安全了。

龐統一死,他又成了劉備眼中唯一的“隱患”。

龐統自然聰明過人,但對“人性”這塊,他確實不如諸葛亮看的通透。

因爲龐統這一生,都因爲自己的“面目普通”,受盡了冷落。

先被周瑜冷落,後被孫權冷落,只有劉備真情實感的重用他、信任他。

這種情況下,他自然是打心底把劉備當成自己的信仰,所以甘願爲他赴死。

龐統死的時候,才剛剛36歲,比著一生都爲蜀國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他好像確實沒做太多功績。

但若沒有龐統之死,劉備根本拿不下益州,“三足鼎立”也不會存在。所以說,龐士元擔得起“鳳雛”美名,他對三國那段曆史,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2 阅读:1151
评论列表
  • 2024-05-04 13:15

    龐統其實打心眼裏瞧不起劉備那副又當又立的僞君子嘴臉,不過是因爲其他兩家都碰了壁,沒有選擇余地而已[得瑟]

  • 2024-05-01 08:30

    大耳賊把鳳雛坑死了。大耳賊就不是個好東西。

  • 2024-05-11 17:14

    廢物劉備,根本不會帶兵,收買人心一流。

  • 2024-05-11 13:58

    戰術層面過輕敵。十萬蜀軍雖弱,也不是二萬荊州軍能輕易拿下的。龐統過于急功近利,親臨戰場,落得兵敗身死的下場!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