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層去,讓青春不一樣

中國勞動保障報 2024-04-30 13:00:50

近年來,各地人社部門通過深入實施“三支一扶”計劃,爲基層特別是廣大農村培育並留住了一大批有爲青年。在廣闊的基層服務舞台上,他們灑下汗水、擔起責任,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贏得了廣泛的群衆贊譽,譜寫了一曲曲成長成才與無私奉獻的青春之歌。

“三支一扶”計劃是什麽?

在“過來人”看來,它意味著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付出了、奉獻了,也收獲了、成長了;對基層來說,它代表著一支朝氣蓬勃的力量,走了一批又來一批,逐漸讓鄉村變了模樣;在群衆眼中,它關聯著一張張陽光燦爛的面孔,給人溫暖,讓人放心……每年,都有高校畢業生意氣風發加入“三支一扶”的隊伍,奔赴基層,服務鄉村。

“三支一扶”計劃帶來了什麽?

“到基層服務,使我更加了解了基層工作,積累了工作經驗方法”“我提高了醫療水平,堅定了護佑群衆健康的決心”“島上的孩子靠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我要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可能”……這是曆年來“三支一扶”人員的真摯心聲,也是他們對基層的深情告白。依托“三支一扶”計劃這一平台,一批批年輕人在廣袤原野上大展身手、建功立業,人生出彩、青春無悔。

拓展服務崗位,讓人才下得去。拓寬“三支一扶”服務領域,是補充基層青年人才的內在需要,也是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空間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多地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推出更多服務崗位,吸引越來越多、不同專業的年輕人到基層鍛煉。各地緊貼基層需求,服務領域從教育、農業、醫療衛生、鄉村振興,逐步拓展到農技推廣、水利建設、生態環保等。有的地方結合發展實際,開發特色崗位:根據健康養老事業發展需求,設置健康照護省級特色崗位;立足推動文旅産業轉型升級,設置文化旅遊、鄉村規劃崗位……通過拓展基層服務崗位,吸引更多專業領域的青年人才走進基層、發揮所長、盡其所能。

注重培養使用,讓人才幹得好。年輕人走出象牙塔、步入基層崗位,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怎樣打開工作局面?如何適應鄉村生活?怎麽跟群衆打交道?只有結合崗位實際用心用力培養,日常多關心關注,才能讓他們走好第一步、走穩每一步。各地建立全方位培養和扶持體系,當好“三支一扶”人員的“娘家人”。對新招人員以崗前培訓爲主,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崗位環境,順利上手;對在崗人員經常開展示範培訓,提升其能力素質,更好服務基層。另外,推行導師制,加強傳幫帶,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一條條暖心政策,一項項硬核舉措,幫助“三支一扶”人員少走彎路、步入正軌。

暢通流動渠道,讓人才留得住。基層發展需要青年人才,也爲他們接地氣、長見識、增才幹提供了廣闊舞台。不少“三支一扶”人員在服務期滿後選擇紮根基層。從護士成長爲衛生院院長,從任課教師成長爲學校校長,從鄉鎮團委副書記成長爲鄉鎮黨委書記……一年又一年,“三支一扶”計劃穩步實施,不僅是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的重要項目、向基層輸送青年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成爲培養、鍛煉和壯大基層人才隊伍的重要平台。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更多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施展才華,對高質量實施“三支一扶”計劃這一基層服務品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就需要不斷提高項目實施質量,健全完善服務保障機制,爲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提供順暢渠道、搭建寬闊平台,爲“三支一扶”人員在基層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提供有力保障,讓青年人才在基層廣闊天地找到用武之地、闖出一片天地。

年輕人的肩上不只有清風朗月,還有家國情懷。隨著“三支一扶”計劃的深入有序推進,越來越多年輕人將到農村基層貢獻才智、發光發熱,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光彩、譜寫青春之歌。

作者丨季 芸

編輯丨李嘉欣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