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北伐:劉裕底氣不足,赫連勃勃奪取關中

敏敏聊汽車 2023-11-30 07:30:51

418年,56歲的劉裕老淚縱橫,13歲兒子劉義真回來了,毫發無損。但是,留守關中的一萬精兵,以及十幾位大將都喪命,被赫連勃勃的“胡夏”消滅。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辛棄疾眼中的劉裕可謂強悍,是偶像級別的人物,威名赫赫。

劉裕36歲才當小兵,一步一個腳印,從寒門逆襲成功,在門閥士族林立的江南崛起,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劉裕的能力遠超赫連勃勃,堪稱南北朝第一大帝。呂思勉評價劉裕:“李世民是中等之才,遠不如宋武帝劉裕。”

史學家看來,劉裕比李世民厲害,可知寄奴的含金量有多高。要知道,李世民可是被譽爲“天可汗”,以及千古一帝。

赫連勃勃與劉裕相比,兩人不在一個檔次。我們不妨從兩方面分析。

軍事方面,劉裕可以跟強敵過招,戰無不勝,即便自己力量弱小,也能擊敗強大的敵軍。這一點,赫連勃勃做不到,赫連勃勃屬于“精神勝利法”,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那種人。

赫連勃勃,匈奴鐵弗人,是劉衛辰的兒子。匈奴、鮮卑是世仇,相互攻殺,鮮卑幾乎是吊打匈奴,多次全殲匈奴騎兵,甚至是滅亡宗族。

410年,劉虎(赫連勃勃曾祖父)率匈奴進攻並州,西晉守將劉琨向朋友拓跋猗盧求助,希望他出兵救援。

拓跋猗盧二話不說,直接率兵攻殺,踏平匈奴營壘,將其屠戮殆盡。劉虎招架不住,只好退回草原,狼狽不堪,此後再也不敢進犯並州。

拓跋珪崛起後,惱火劉衛辰當年給苻堅當向導,滅亡“拓跋代國”,便攻滅鐵弗部,屠戮宗族5千余人,赫連勃勃僥幸逃脫。

赫連勃勃與北魏有仇恨,卻從敢找北魏麻煩,或者說複仇。赫連勃勃背叛姚秦之後,以遊擊戰應對秦軍,以及欺負河西一些小國家,沒跟強敵過招。

417年,劉裕北伐後秦,姚紹還在西線作戰,卻打爆赫連勃勃。但是,劉裕的大將王鎮惡攻打潼關,姚紹屢戰屢敗,潼關失守。

赫連勃勃奪取關中之後,不敢定都長安,因爲擔心北魏找麻煩。後來,赫連勃勃也跟北魏有沖突,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劉裕的情況是怎樣呢?王鎮惡攻打潼關,姚紹堅守不出,晉軍攻勢受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讓長孫嵩率4萬騎兵出擊,攻打劉裕的後軍,雙方在黃河決戰。

劉裕派朱超石登岸列陣,晉軍才2700余人。結果呢?劉裕的“卻月陣”大顯神威,不但擊敗了4萬騎兵,還能追著打。就憑這一點,赫連勃勃就不如劉裕。

崔浩,北魏三朝元老,首席重臣,被譽爲張良。崔浩對拓跋嗣說:“慕容垂很厲害,但得益于家族資源,成功難度不大。劉裕寒門出身,攻滅強敵,還能壓著門閥,比慕容垂強很多。”

慕容垂何許人也?南北朝皇帝,他的武力值可以爭三保五。當年,拓跋珪橫掃強敵,但慕容垂率兵出征,只能退回草原,壓根就不敢交戰。

政治角度看,劉裕也是強于赫連勃勃。劉裕整頓內政,發展教育,還特別喜歡收集書籍,傳播文化。此外,劉裕有“義熙土斷”,打擊門閥,重用寒門,開創了南朝的寒門時代。

赫連勃勃有什麽呢?精神勝利法而已,政治上幾乎沒建樹。例如,京師統萬城城東門命名爲招魏,南門命名爲朝宋,西門命名爲服涼,北門命名爲平朔,自娛自樂而已。

劉裕死後,南朝宋還有元嘉之治,與北朝對峙,如果不是子孫太能折騰,王朝也不會被蕭道成取代。赫連勃勃剛死,拓跋焘的鮮卑騎兵就殺來,很快就滅亡了“胡夏”,順帶滅“諸涼”。

劉裕的能力,遠非赫連勃勃可比,劉裕麾下大將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也比姚紹強,對付赫連勃勃問題也不大。那麽,既然如此,爲何劉裕還是失去關中呢?

劉裕丟失關中,不是晉軍不能打,也不是名將不給力,是劉裕的基本盤太低。劉裕不是皇帝,而是權臣,還是寒門出身,他對誰都不放心,結果布局很糟糕,卻也在情理之中。

劉裕北伐長安目的何在?除了消滅姚秦,更多的是樹立威望,以此作爲取代東晉的資本。劉裕這一點,北魏“張良”崔浩,胡夏“陳平”王買德都看出來,並分別向自己的君王提出應對之策。

長安、洛陽,中原王朝的“正朔”所在,拿下這兩座城池,意味著具有再造華夏的功勞。劉裕出身寒門,在門閥盛行的東晉王朝,想要取而代之,必須具有足夠的戰功,才能震懾反抗勢力。

當年,桓溫北伐也是如此,若非枋頭之戰被慕容垂擊敗,桓溫就真的敢篡位,“不名垂千古,也遺臭萬年”了。劉裕、桓溫,都是一樣,北伐目的在獲取政治資源,自己當皇帝。

劉裕能當皇帝?別人就不行嗎?非也,就看誰的拳頭夠硬。劉裕崛起,依靠的是北府兵,沈田子、朱超石、朱齡石、傅弘之、沈林之。王鎮惡、王修則屬于關中系,與北府系矛盾很深,根本合不來。

讓王鎮惡鎮守長安,劉裕不敢,王鎮惡有可能成爲鍾會第二。要知道,王鎮惡的祖父王猛在關中深得人心,王鎮惡攻打潼關時,豪傑、民衆紛紛納糧,這讓劉裕非常驚訝,王鎮惡不是一般人。

關中系不能單獨留下來,北府系就一定可以嗎?也是不行,劉毅、諸葛長民就是前車之鑒,一旦擁有實力,也可以叫板劉裕,相互攻殺。

劉裕是臣,卻想著當皇帝,自己的部下爲何就不可以呢?如此,面對強敵環伺的關中局勢,劉裕只能將北府系、關中系同時留下,並讓未滿13歲的兒子劉義真坐鎮,維持平衡,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劉裕低估了關中系、北府系的矛盾,他認爲有“衛瓘”沈田子在,王鎮惡就不敢當“鍾會”。正如他所說:“你們十幾個北府系將領在,還擔心王鎮惡鬧事嗎?”

糟糕的人事安排,是劉裕根基太淺,底氣不足的表現。劉裕剛回到江南,關中衆將立刻相互拆台,沈田子、傅弘之聯手殺王鎮惡,王修殺沈田子,劉義真在北府將領的要求下殺王修,關中亂成一鍋粥。

東晉將士相互攻殺,赫連勃勃采納王買德建議:出兵青泥、潼關,晉軍終究要敗亡。對此,劉裕需要負責任,但從他個人角度去看,他也只能這麽做。

可以說,劉裕丟失關中,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基本盤不給力,誰讓他是臣,而非君王。如果劉裕是帝王,繼位名正言順,無論是北府將領還是關中將領,都能放心讓他們鎮守長安,赫連勃勃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0 阅读:0

敏敏聊汽車

簡介:專注汽車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