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那些事兒6——中國人上天入地那些事兒(67)

閑雲終南 2024-05-02 19:10:44

上回我們說到,美國人發明了火箭推進艙外航天服,爲了配合這件AMU裝備,雙子座航天服表面使用了耐火材料,防止 AMU 噴射出的火焰破壞航天服。

結果,這種設計反而給雙子座航天服帶來了弊端。原本在塞爾南的設想中,這件新款航天服應當能有足夠的靈活性,使得航天員能完成各種太空中的作業動作。

然而,添加了防火材料和防膨脹設計後,雙子座航天服變得像盔甲一樣堅硬,這導致航天員做什麽動作都非常費力。

雙子座航天服的測試任務由航天員尤金.塞爾南負責。與列昂諾夫簡單的出艙行走不同,尤金.賽爾南必須爬到太空船的北部,測試背後的火箭動力飛行背包。

在行動不便的情況下,這項任務十分艱巨。原本按照訓練計劃,在返回太空艙的時候,塞爾南需要彎起雙腿,伸進儀表盤下,才能有足夠的空間關閉艙門。

然而,他的航天服在太空中就像一套盔甲一樣僵硬,無論怎麽嘗試,塞爾南都沒法把雙腿蜷曲到合適的位置,艙門因此一直無法關閉。

此時,早已筋疲力盡的塞爾南感到天旋地轉。他清楚的知道,再不關艙門,還沒等到因無法返航餓死渴死,他很快就會被輻射的高溫和缺氧奪去生命。

除了反複嘗試,沒有別的選擇。

幸運的是,就在塞爾南將要耗盡最後的力氣時,他終于找到合適的姿勢,艙門關上了。

在月球上使用的登月服對靈活性的要求比出艙服更高。

在月球上,航天員重新受到重力的影響,還要行走、跳躍,從月面采集樣本。航天服靈活性和氣密性的平衡更加難以把握。

考慮到人體各個部位的運動方式的不同,新的登月航天服不僅繼承了關節處的卷疊式設計,還在重要的關節處增加了更加堅硬的橡膠球形層,保證航天員能夠輕松完成動作,並且關節不會在真空中變形。

以往的航天服肯定是沒有辦法滿足讓人類自由的在月球當中漫步的。因爲它需要靠一條管道與太空艙連接才能夠維持航天員的生命,而如果想要完成月球漫步,我們就必須要給航天服身上加裝一個維持生命的系統。

所以,後來的航天服就有了一個重大的改進。爲了讓航天員和太空艙分離,工程師們爲航天員設計了一套可以背在背上的生命維持系統。

航天員穿上這套生命維持裝置後,他背上的背包會有兩根管道連通航天服,一根輸送氧氣,另一根抽走廢氣。

列昂諾夫和塞爾南的經曆讓研究人員認識到航天服散熱的重要性。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在航天部的內側添加一套網狀的、內部放入冷水的管道系統,這樣就可以保持涼爽了。這套液體冷卻系統遍布整個航天服,這就像一條帶有塑料管的羊毛褲,水在塑料管裏循環,能夠帶走航天服內部的熱量,接著冷卻水向上進入熱交換器,背包上的窗口直接暴露在空中,流進這裏的水攜帶了航天員的熱量,便被排入太空。這一套維生裝置被一直沿用至今。

0 阅读:2

閑雲終南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