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道義釋曹操:爲何說關羽放了曹操卻成就了自己?一文看懂

台台君說史 2024-05-19 13:26:24

提及關羽,那自然是數不完的精彩故事。

像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顔良誅文醜、千裏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甚至于最後敗走麥城都敗的尤爲悲壯。

我們先不去探究這些故事的真實性。

本期台台君不妨探討一下爲何只有關羽能成爲武聖人。關羽戰鬥力高嗎?高,但也沒有高到天下第一的程度。

所謂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你看,縱觀整個中國曆史或文學作品,關羽的武力從來都不是他成聖的原因。

若只是斬華雄、斬顔良這種凸顯個人勇武的事迹或橋段,那關羽其實與曆史上絕大多數武將一樣,也就湮沒在芸芸衆生中了。

那爲何關羽會成神呢?其實不外乎就一個“義”字。可別小看這個義,當然,也有人用“忠義”來評價關羽,但這種評價並不准確。

“忠”和“義”其實是不同的,甚至于還會發生沖突,忠更是一種群體義務,是強調爲一個利益集團服務,比如《三國演義》裏“忠”的代表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就很形象。

而“義”是對自我的約束,是儒家文化裏所謂“君子”的要求,這種修持自身就顯得更加的難了。

《三國演義》的作者也想讓關羽的形象更加多面和豐滿些,所以先給關羽安排了個紅臉,我們今天去看戲曲或者與三國有關的影視作品,紅臉幾乎成了關羽的標配。

爲什麽呢?就是因爲在周朝文化中,貴族就是紅色。而《三國演義》的作者成書也是在明初,明朝也同樣以紅色爲貴色,這是一種褒揚的文學手法。

還有就是關羽夜讀《春秋》,他是不是真正在曆史上讀《春秋》暫且不去探究,但關羽讀《春秋》就是要告訴別人,你看,關羽也是儒家體系的價值觀擁有者,他不僅是武將,更是讀了《春秋》懂得“微言大義”的人的。

你看,有了這些做鋪墊,關羽殺多少武將都無所謂,只要關羽帶著使命,守在華容道。這是一個充滿戲劇性與抉擇的場景。關羽,這位大將,站在了忠義的命運十字路口。

而釋放曹操,不就是應了孟子的那句話:“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你看,突然一下,關羽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臉譜化英雄了,而是有著真實情感和掙紮的人。他的高光,不僅僅在于戰場上的勇猛無敵,更在于他在這艱難抉擇中所彰顯出的君子的高尚品質。

我們從今天的眼光去看,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缺憾,所以對“君子”裏“義”的代表抱有崇高的敬意,而關羽也在一次次王朝變遷中逐漸被神話,除開一些王朝其他因素,“義”不也正是他能流傳千古的明證?您覺得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