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印度的貿易順差達1000億美元,背後隱藏的喜和憂

高天鶴 2024-05-02 03:21:43

2022年和2023年,中國對印度的貿易順差均超過1000億美元。2023年,中印貿易總額達到了1362億美元,達到曆史新高。

其中,中國對印度出口的商品價值爲1190億美元,印度對中國出口額只有170億美元,中國對印度形成了超1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同時,據智庫全球貿易研究倡議組織(GTRI)的報告顯示,印度2023-2024財年從中國的進口額超過1010億美元,該數字在2018-2019財年僅爲約700億美元。在過去15年時間裏,進口中國商品的增速是印度進口總額增速的2.3倍,中國産品占印度工業品進口的份額從21%上升到30%。

報告認爲,印度進口的中國産品在未來幾年仍將大幅增長。而與此同時,近年來,印度對中國的出口額停滯在每年160億美元左右。

據印度對外貿易研究所(IIFT)報告顯示,2020 年以來,除鋼鐵行業以外,印度所有行業自中國進口量均實現增長。

近年來,印度在發展電子等制造業的過程當中,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在不斷加大,導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急劇增加。2004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順差爲17.5億美元。 2014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上升至380億美元,從2022年開始,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增加至1000億美元。

目前,由于印度制造業大幅落後于中國,印度的工業體系、産業鏈和供應鏈體系仍然非常不完善,難以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因此,印度被迫通過從中國大量進口工業品等中間件的方式來發展制造業,例如,富士康等企業在印度代工的手機所需要的手機配件、集成電路和LED等原材料都特別依賴從中國進口。

但與此同時,隨著印度制造業規模的逐步擴大,將會吸引更多的供應鏈企業到印度投資,幫助印度提升供應鏈和産業鏈體系。同時,印度也憑借其規模龐大的國內市場、利用西方國家打壓中國的契機,吸引西方國家的跨國企業到印度投資,幫助印度提升制造業和新一輪工業技術水平,力爭未來逐步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著名國際關系理論家約翰·米爾斯海默,近日在接受印度知名主持人采訪時表示, 印度將在美國削弱中國這個新的競爭對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是關鍵角色。新戰略背景下,美國對印度實行較爲友好的政策,幫助印度發展實質上是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的。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西方媒體近年在不斷贊美和誇大印度經濟奇迹的同時,不斷抹黑中國經濟。目的是引導更多西方跨國企業離開中國,到印度投資,從而間接打擊中國。

印度也借此與歐美國家提升戰略合作關系,吸引歐美跨國企業到印度投資,幫助印度大力發展制造業特別是高科技産業。近年來,印度成功吸引了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等一大批歐美高科技企業到印度投資設廠。

同時,印度利用與歐美國家的簽訂的全面性戰略夥伴關系和防務合作關系,成功地從美國和法國引進大量先進的武器及相關技術。例如,印度先後從美國和法國引進了先進的軍用航空發動機技術,將印度的航空發動機水平一下子提升了將近30年。

2023年.蘋果公司在印度組裝了140億美元的iPhone手機,同比增長了一倍。同時,蘋果還將進一步加大在印度市場的投資,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印度制造”的iPhone産量增加五倍。

此外,蘋果供應鏈中的富士康已經向其在印度設立的一家工廠追加至少10億美元的投資。富士康還計劃爲其印度工廠撥出約27億美元預算,以加強該地區的組裝産業鏈並擴充iPhone産能。

蘋果等西方國家跨國企業及其供應商加大在印度的投資,開始將部分業務從中國搬到印度,已經開始對我國部分省市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例如,據鄭州海關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河南省內的富士康的進出口額達到了618億元,同比下降了44.1%。

0 阅读:1069

高天鶴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