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真的放緩?美國充電樁企業已經盈利了

汽車商業評論 2024-03-08 14:28:38

撰文 / 馬曉蕾

編輯 / 張霖郁

設計 / 師 超

來源 / 彭博社,作者:Kyle Stock

美國充電樁的使用率終于上來了。

隨著美國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去年許多快速充電站的平均利用率幾乎翻了一番。

位于舊金山的Stable Auto是一家爲企業鋪設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初創公司。據該公司的數據,2023年,美國非特斯拉公司運營的快速充電站平均利用率翻了一番,從2023年1月份的9%增長到12月的18%。換句話說,到2023年底,全美每根快速充電樁平均日插電時長近5個小時。

布林克充電公司(Blink Charging)在美國運營著大約5600個充電站,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布蘭登·瓊斯(Brendan Jones)說:“我們的使用率保持在8%,這遠遠不夠。”

使用率的上升不僅是電動汽車普及率的指標,也是充電站盈利的風向標。據Stable Auto估計,充電站的使用率必須在15%左右才能實現盈利。Stable首席執行官羅漢·普裏(Rohan Puri)說,從這個角度上講,使用率的飙升代表著大量充電站首次實現盈利。

EVgo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凱茜·佐伊(Cathy Zoi)在2023年9月的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說:“這非常振奮人心,我們相信未來充電網絡的盈利能力會達到一個頂峰。”EVgo在美國運營著約1000個站點,去年9月份,近三分之一的站點至少有20%的時間在運轉。

美國快充站平均利用率。2023年,美國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站的繁忙程度翻了一番,因爲有100多萬輛電動汽車首次上路行駛▼

資料來源:Stable Auto Corp

長期以來,電動汽車充電一直處于一種尴尬的“僵持”狀態,電動汽車普及率不高,限制了充電網絡的發展,“汽車追不上電線”一直是美國充電樁業務的窘境。尤其是在美國,廣闊的州際公路和保守的政府補貼限制了擴張的步伐。多年來,由于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緩慢,充電網絡舉步維艱,甚至許多駕駛者因爲充電選擇匮乏而拒絕購買電動汽車。

這種脫節催生了國家電動汽車基礎設施計劃(NEVI),該計劃剛剛開始發放5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確保在全國主要交通要道上至少每50英裏就有一個公共快速充電站。

迄今爲止這些資金分配得很少,但美國的電動生態系統已經開始實現“電線與汽車”之間的平衡。根據彭博社對聯邦數據的分析,去年下半年,美國駕駛員迎來了近1100個新的公共快速充電站,增長了16%。

“業界普遍認爲,快充不是一項能賺錢的業務。”普裏說,“但我們看到的是,對許多充電站來說,這種觀點不再成立。”

在部分州,充電樁的利用率已經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康涅狄格州、伊利諾伊州和內華達州,快充每天都要插電8小時;伊利諾伊州的充電樁平均利用率爲26%,居全美之首。

充電樁數量最多的州是充電最繁忙的州。目前,全美平均利用率爲15%▼

資料來源:Stable Auto Corp

重要的是,即使幾千個快速充電站上線,這些充電站的使用量仍在大幅提高,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超過了基礎設施的發展速度。

不過,充電站的收益不會一直呈上升狀態。布林克公司的瓊斯表示,充電站的使用率一旦接近30%就會“非常繁忙”,當利用率達到30%時,運營公司就會接到投訴。

雖然以前充電不足會對電動汽車的普及造成負面反饋,但現在的情況已經改變。充電網絡的經濟效益得到改善,某些情況下還得到了聯邦資金的支持,會有更多的底氣進行擴張。反過來,更多的充電站也將促電動汽車的銷量。

爲了確定一個地點是否適合安裝快速充電樁,Stable Auto分析了75種不同的變量,其中最主要的是附近有多少充電站以及它們的使用率。

今年,隨著特斯拉開始向其他汽車制造商生産的汽車開放超充網絡,充電選擇也將增加。在美國所有快速充電站中,特斯拉占了略多于四分之一,不過其站點往往更大,因此美國大約三分之二的電線都是爲特斯拉端口准備的。

2月29日,福特汽車宣布,即日起,福特電動汽車客戶可以使用美國和加拿大超1.5萬個特斯拉超級充電樁。

據悉,福特F-150 Lightning和野馬Mach-E零售客戶成爲非特斯拉汽車制造商中首批在美國和加拿大使用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的客戶。

去年 6 月,特斯拉與通用汽車達成了類似協議,通用汽車客戶可以使用美國和加拿大超過 1.2 萬個特斯拉超級充電樁。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當時表示,這項合作將使該公司在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計劃方面的投資節省高達4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與其他公司合作將爲其帶來豐厚回報。AutoForecast Solutions全球預測副總裁、分析師塞姆·費奧蘭尼(Sam Fiorani)表示,這最終將爲特斯拉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包括環境積分和充電費用。

0 阅读:48

汽車商業評論

簡介:中國汽車商業報道第一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