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山東漁具作坊突破美日30年封鎖,研發出“黑黃金”,跻身軍工企業,制霸全球,省委書記誇廠長:民族英雄!

曆來有些現實 2024-04-12 23:06:26

2003年,山東威海市科技局李某在家休假,閑來無事,于是約上幾名釣友,一起去湖邊釣魚,卻無意中發現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這天,一行人到了湖邊,卻聽見早來的釣友們一邊釣魚,一邊吵個不停。

原來,一名釣友炫耀剛買的最新高科技魚竿,說是碳纖維材料所制,並且他一直強調,絕對是百分百國産廠家制造出來的。

但是釣友們都不相信,與他激烈爭辯,認爲國內廠家不可能有這麽先進的技術,魚竿一定是從國外進口的!

就這樣,大家心裏誰也不服誰,圍繞著“國産還是進口”的問題,吵得面紅耳赤。

李某出于好奇,走上前去查看魚竿,詢問釣友,頓時大吃一驚。

因爲,他的魚竿真的是碳纖維材料制成,而這,可是國家科技部目前正在攻關的專項技術。如果真的是國內廠家制造的話,那無疑填補了我國碳纖維技術的空白!

問題是目前“國家隊”在這領域都沒有取得根本性的技術突破,一家小小民營漁具廠是怎麽做到的?!

第二天,李某帶著疑惑,迫不及待前往威海當地“光威漁具廠”進行考察。

當看到工廠忙碌的車間,倉庫裏那堆放的近百噸碳纖維材料,李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整個人都愣在原地,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隨後,李某根據在“光威漁具廠”的所見所聞,認真寫了一份詳細的調研報告,將研發現狀和技術成果,上報給了國家科技專家組,並邀請他們前來山東威海考察。

此事經媒體報道後,光威漁具廠的創始人陳光威,才被國人所熟知。

1942年,陳光威出生在山東威海一戶普通家庭,在戰火紛飛中度過了童年時期。

陳父是一個戲班的名角兒,不知爲何在陳光威年幼時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信,再也沒有回過家。

陳母是當時少有的“知識女性”,師範畢業後教書育人,但薪資不高,難以維持生活。後來在家人的勸說下,拖兒帶女改嫁了王姓村民。

由于家裏成分不好,收入不多,陳光威9歲才上學讀書,斷斷續續,半工半讀,才勉強在19歲時完成了初中學業。

不過,陳光威是個幹農活的好手,上山砍柴、種地、割草、捕魚等活計樣樣精通,村民們說起他來,都會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頗爲贊賞。

1964年,陳光威22歲了,到了結婚娶妻的年紀。家裏人開始到處托人給他說媒媳婦,但他卻一個姑娘都沒看上,一直搖頭拒絕。

陳母覺得奇怪,細問之下,才知道兒子看上了大地主家出身的女兒王言卿。

那年代娶地主家女兒,無異于“前途盡毀”,並且少不了別人背後的指指點點,以及辱罵嘲諷。陳光威卻鐵了心,聲稱非王言卿不娶,家裏人不同意,那就慢慢耗,直到點頭同意爲止。

三年後,陳母拗不過兒子,知道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只好答應了婚事。

陳光威娶回了心上人,下地幹活掙工分更有勁了,爲了增加家庭收入,省吃儉用湊了錢,跑去集市上買回了幾只小豬餵養,等養大了再賣掉。

進入七十年代,陳光威憑著靈活的頭腦,吃苦耐勞的精神,小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家裏先後添置了自行車、縫紉機等高檔物件。

1976年,以前看不慣陳光威的鄉親們,竟然破天荒的推薦陳光威當上了王家村委會委員。

鄉親們的目的也很簡單,讓陳光威這個基層幹部帶頭,組織大夥兒一起搞養殖,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四年後,改革春風吹滿地,陳光威獲黨組織批准入黨,從此徹底擺脫了“家庭成分”的大帽子。

此時,國家實行土地承包制,進入“包産到戶”的時代。陳光威利用農閑時間,組織鄉親們成立了包工隊,經常去鎮裏接些建築施工的活計,逐漸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人物,並多次受到鎮領導的表揚。

隨著全國開辦鄉鎮企業的熱潮,鎮裏陸續也有了十幾家工廠。鎮黨委書記看中陳光威的組織,以及經營管理能力,索性把他調到了鎮工辦上班,負責鄉鎮企業的發展規劃。

1987年,陳光威已經當上了鎮工辦副主任。一天,鎮領導突然交給陳光威一個特別任務,讓他一家瀕臨倒閉的石化廠當廠長,想盡一切辦法救活廠子。

陳光威過去一看,心裏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廠裏的主要幹部都走完了,只剩下三十幾個工人。一查賬,外面還欠著70多萬外債了,並且還拖欠了工人們半年多的工資。

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系,陳光威終于從環球漁具廠攬到了代工生産玻璃纖維布的活,連忙號召和組織所有工人們複工生産。

半年下來,石化廠總算活過來了,還了部分外債,補齊了工人們的工資以及福利待遇。

工人們領了工資,人人歡呼雀躍,陳光威卻高興不起來,這玻璃纖維布的活不僅髒兮兮的,而且代工利潤非常低,經常還停産,該怎麽辦呢?

有一次,陳光威得知環球漁具廠還有給日本企業代工魚竿的業務,于是再次找上門,要求也分一些給石化廠生産,這才勉強讓工人們不至于下崗失業。

陳光威經過調研發現,這一根小小的魚竿,當時國內居然沒有生産企業,市面上的魚竿,基本上都依賴國外進口,心裏特別不服氣,決定無論再難也要引進生産線,成立中國自己的魚竿品牌。

自從石化廠花了大價錢從國外引進了生産線之後,工廠發展正式進入快車道,當年就實現了盈利,石化廠也改名爲光威魚竿廠。

到了1997年,魚竿廠所生産的漁具以及釣竿等專用設備,獲得了山東星火科技獎。一年就能銷售上千萬套各類釣具,成爲國內頂尖的漁具生産企業,不僅滿足了廣大國內釣友的需求,甚至還暢銷歐美市場。

不過,陳光威對此並不滿足,決定進行漁具全産業鏈發展,包括研發原材料,並看中了碳纖維預浸料的未來光明前景。

他不知道的是,隨著碳纖維在軍工領域的廣泛應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早就對這項技術實施了長達三十年的嚴格封鎖,也就是俗稱的“卡脖子”。

陳光威好不容易,通過各種渠道與日本方面進行談判,想要從日本引進設備自主生産,卻發現根本行不通。

曆經一年多的審查,日方才相信“光威漁具廠”是民營企業,與我國軍方並無瓜葛,最後才勉強同意了。

然而,日方並不放心,多次派出工作人員前來工廠監督,還經常無緣無故臨時性漲價,美名其曰:“通知性漲價,賞賜性供給”,這讓陳光偉覺得特別屈辱和難受。

有一次,日方再次提出漲價,陳光威終于忍無可忍,徹底爆發了:“斷供就斷供,反正不接受漲價!”此後決心自主研究高性碳彈纖維釣竿。

碳纖維也被稱爲“黑色黃金”,其實是一種高性能合成纖維,通常只有頭發絲的1/10大小,但其拉伸強度卻是鋼的7~9倍,而重量卻僅僅是鋼的1/4,特別適用于衛星、火箭、戰鬥機等航天航空設備。

中國在70年代初期,因爲遭遇國外市場的技術封鎖,盡管國家科技部多次組織高校科研人員進行攻關,卻一直未取得根本性技術突破,嚴重阻礙了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

對此,陳光威並不知曉,只是覺得日方太欺負人了,並說:“泱泱大國,豈能仰人鼻息!我這一輩子一定要把碳纖維給搞出來!”

此後,陳光威開始在全國各地拜訪科研機構,真誠聘請老退休工程師加入研發團隊,向碳纖維技術吹響了沖鋒號。

轉眼4年過去,光威漁具廠的研發人員共同努力下,終于在一沒技術,二沒人脈、三沒經驗的基礎上,獲得了碳纖維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但是作爲一家小民營企業,大家並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麽,加上平時比較低調,沒有送樣品去檢測,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具體技術價值。

卻沒想到,因爲一位釣友的無意炫耀,恰好被山東威海科技局的李某發現,一不小心成了國家的香饽饽。

2001年,國家科技部“863”計劃課題組,就成立“304”專項碳纖維專家組進行攻關,可惜良品率太低,一直無法大量投産。

接到威海科技局的調研報告,專家組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到了“光威漁具廠”考察走訪,臨行時帶走了一些碳纖維樣品,拿回北京檢測。

當時國內參與測評的有6家單位,除了光威漁具廠,其余都是國家科研機構。結果出來後,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因爲只有光威的碳纖維達到了日本T300級産品指標,立刻引發國內科技界人士一片嘩然。

大家都不太認同檢測結果,開始普遍懷疑存在“暗箱操作”,想不明白一家民營企業會如此厲害,爲此他們各抒己見,展開了長時間的爭論。

2004年,爲了打消大家疑慮,國家科技部副部長馬頌德親自到了光威漁具廠,並在樣品包裝桶內部,簽上自己的名字,連同其它機構的樣品一起密封好之後,全部送至北京化工大學進行“盲測”。

等到樣品結果出來,大家發現其它機構的樣品性能,還是一般般水平。而光威的樣品,卻比之前檢測的三輪樣品還要好得多,讓人心服口服。

從此,陳光威的“光威漁具廠”,以最快速度,臨時加入了“304”項目國家隊,成爲了“民參軍”的企業代表。

2005年,工廠發展迅猛,正式改名爲“光威集團”。由它們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的CCF-1碳纖維,順利通過了技術鑒定。

有一次國家碳纖維技術評鑒會上,兩院院士,國家材料界的泰鬥師昌緒老先生,特意寫了“發揚威海精神,創建中國碳纖維基地”幾個大字送給陳光威,並說道:“你爲民族爭了光,大家都要感謝你!”

聽了老院士的話,會議現場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陳光威露出了久違的微笑,眼睛裏泛著淚花,心裏無限感概。

2012年,光威集團再次起飛,研發碳纖維軍用産品,爲了能夠達到國家要求,投入了巨額費用,甚至把前些年賺到的利潤都搭了進去。陳光威眼看集團資金再次告罄,不得已瞞著老伴王言卿,向銀行抵押了房産,准備貸款20億用于生産研發。

按照法律規定,由于房産是屬于夫妻共同財産,必須王言卿本人簽字,陳光威只好帶著工作人員到了家裏。

王言卿說什麽也不同意,哭著說道:“我把房子抵押了,萬一這件事幹不成,那咱們一家老小都睡大街嗎?”

陳光威耐心勸導:“即使在街上住帳篷,我也會陪著你……”

王言卿無言以對,泣不成聲,還是用顫抖的手在抵押合同上簽字了。

後來,王言卿接受采訪時說:“這麽多年來,老陳從來沒有求過我,我再舍不得,也只能答應……”

2014年,光威集團的碳纖維産品通過多項嚴格測試,正式進入産業化生産階段。

自此,我國軍方産品所需的碳纖維材料全部自給自足,而光威集團成爲最主要的碳纖維主力供應商。

而今,以光威爲主力的威海産的碳纖維釣魚竿幾乎已經霸占了國際市場,堪稱“制霸全球”的存在,僅在日美兩國有少量高端産品尚存。

2015年,陳光威不幸累倒了,送去醫院檢查,發現患上了癌症,不得已停下來前行的腳步。

兩年後,山東省省委書記劉家義前來探望陳光威,語重心長的說:“你爲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一個真正的民族英雄!我爲你感到驕傲。”

不久,陳光威與世長辭,走完了拼搏而不平凡的一生。

對于“脊梁”一詞的說明解釋,魯迅先生有比較精彩的論述。

“自古以來,我們國家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脊梁。”

陳光威毫無疑問屬于“中國脊梁”的行列,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參考文獻

經濟觀察報:《光威往事:創新是如何發生的》

中國紡織報:《中國化纖協會追授陳光威“碳纖維産業突出貢獻獎”》

光明網:《值得爲人所銘記的一道“民族之光”》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