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三僚地師曾慶良 2024-04-25 15:27:32

中國古代先民,上觀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將世上萬事萬物樸素地分爲五類,在五行屬性的基礎上,運用生克制化的關系,來說明和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變化,謂之五行。

五行,也叫五行學說,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其概念始于《尚書》,單純地指代水、火、木、金、土五種常見的自然物質材料;後經春秋戰國至兩漢的發展演變,在相生相克思維的基礎上,又附之于陰陽、四時、五方、五德等元素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五行系統模型。

木的特性:古意爲“曲直”之含義,是指自然界中具有生長、升華、條達、舒暢特征的事與物。日出東方,與木相似。樹木在生長時,枝條的形態是向上向外舒展的,從而引申出生長、升發、舒達等形象,此類事物都歸屬于木。

火的特性:古意爲“炎上”之含義,是指自然界中具有溫熱、升騰、熱量、向上特征的事與物。南方炎熱,與火相似。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從而引申爲溫熱、升騰,有此類形象的事物,都歸屬于火。

土的特性:古意爲“稼穑”之含義,是指自然界中具有生化、存載、收納、養育特征的事與物。中原肥沃,與土相似。大地是萬物之母,因而引申爲生化、承載、受納等意象,此類事物都歸屬于土。

金的特性:古意爲“從革”之含義,是指自然界中具有變革、肅降、收斂、清冷特征的事與物。日落西邊,與金相似。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即變革,引申爲清潔、肅降、收斂等意象,此類事物都歸屬于金。

水的特性:古意爲“潤下”之含義,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寒涼、滋潤、流暢、向下特征的事與物。北方寒冷,與水相似。水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引申爲滋潤、向下等意象,此類事物均歸屬于水。

1、五行相生:

木生火:木性溫暖而蘊含火種,鑽木取火,通過木的燃燒而帶來光明與熱量,所以,稱之爲木生火。

火生土:木通過燃燒而化爲灰燼,即變成了土,同時也促使了大地獲得了更多的養分與滋補,所以,稱之爲火生土。

土生金:各種金屬及礦物均蘊藏于大山土壤之中並得到孕育,聚土成山,有山則礦藏,所以,稱之爲土生金。

金生水:金屬本來具有寒濕之氣,遇到自然空氣就會凝結水珠,同時,以火熔金也可化作水流,所以,稱之爲金生水。

水生木:水性溫潤流澤,可以給樹木提供營養使其生長發達,所以,稱之爲水生木。

2、五行相克:

木克土:木的根系生長于泥土中,對土壤有疏松的作用,同時,古時候的人們在沒有發明鐵器前均是用樹木幹支打磨削尖來翻耕土地而進行勞作,所以,稱之爲木克土。

土克水:無論是江河湖泊還是涓涓溪流,都必須依附河道、堤壩等使其流暢及趨于規範而不至于泛濫無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句古語就是對土克水最好的注解,所以,稱之爲土克水。

水克火:用水可以將火撲滅,道理十分明顯,所以,稱之爲水克火。

火克金:火可以熔煉金屬,言簡意赅,所以,稱之爲火克金。

金克木:金屬制成的器皿可以用來削砍樹木,所以,稱之爲金克木。

3、五行相乘: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虛;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

火賴木生,木多火塞;土賴火生,火多土烈;金賴土生,土多金埋;

水賴金生,金多水濁;木賴水生,水多木漂。

4、五行相侮:

木能克土,土重木折;

土能克水,水多土蕩;

水能克火,火旺水幹;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

相生,是指兩種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互相滋生、相互促進的關系;相克,是指兩種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互相制約、相互排抑的關系;相乘,是指兩種相互滋生、相互促進的五行之間某一方力量太強反致另一方受損的不利關系,古書中稱之爲“生過傷己爲乘”;相侮,是指兩種互相制約、相互排抑的的五行之間被克方力量太強反致主克方受損的不利關系,古書中稱之爲“反克爲侮”。

這四種關系中,相生相克是一種較爲正常的五行關聯,而相乘相侮則是從生克關系中變化出來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種種關系交織進行,且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換,人們也就是通過五行之間的種種變化總結出了世間萬物的自然運行規則並加以運用。

1、中醫五行:

五行在人體來講,代表五髒六腑,各有所屬。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歸納人體髒腑、經絡、形體、官竅等組織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種功能活動,構建以五髒爲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統,作爲中醫學主要的思維方法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還對中醫臨床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五髒中心屬火,肺屬金,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

火有溫熱、向上、光明的特性,心主血脈以維持體溫恒定,心主神明以爲髒腑之主,故以心屬火。

金性清肅、收斂,肺具有清肅之性,以清肅下降爲順,故以肺屬金。

有生長、升發、舒暢、條達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通氣血,調暢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屬木;

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主運化水谷、化生精微以營養髒腑形體,爲氣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屬土。

水具有滋潤、下行、閉藏的特性,腎有藏精、主水功能,故以腎屬水。

以五行相生說明五髒之間的資生關系,以五行相克說明五髒之間的制約關系,以五行制化說明五髒之間的協調平衡。中國先賢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于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系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盡力適應內部自然規律以養生,努力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無比豐富的經驗和成果。臨床上既要正確地掌握五行生克規律,又要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辨證論治。

2、風水五行:

風水與五行是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風水是指通過布置環境、調整方位、選取材料等方式,以達到改變居住或工作環境的能量場,進而影響人們的運勢和幸福感的一門學問。風水主要涉及到地理、建築、室內裝飾等方面的知識,而五行則是風水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

家居布局:方位五行屬性,方位分爲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共八個方位。東五行屬木。西五行屬金。南屬火。北屬水。東南屬木、東北屬土。西南屬土,西北屬金。如東方乃碩木之屬,此處乃修養之地,不可有廁所,炊具,適合擺放魚缸,畫展,乃五行想生可增添整體氣運,靈動之屬。

形巒堪輿:風水術認爲,相地奧妙,盡在五行之中。山川形勢有直有曲,有方有圓,有闊有狹,各具五行。概其要,惟測其氣驗其質而已。質以氣成,氣行質中。地理千變萬化,關鍵在五行之氣。

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要素的運行(運動)和循環生克變化所構成,常視爲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用五行來概括和定位世界上的物質及現象是人類文明史上對宇宙世界觀認識上的一次大飛躍,也是中華民族先輩們勤勞與智慧的真實展現。

4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