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2》:這個時代的璀璨星辰

有愛評論區 2024-03-09 13:46:14

從周三下午開始,我就已經看不進什麽影視劇了,只有在周四時又刷了一遍《沙丘》……如此心神不甯、坐臥難安,全都是因爲要在周五去觀看《沙丘2》。

昨天第一時間看完IMAX版本後,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根本組織不出來什麽語言,稍稍回過神後,最先能說的也只有最簡單的“爽!滿足!放心沖!”

《沙丘2》肯定要好于上一部,人物故事線更加完整,節奏和線索都處理挺好,絕不會拖後腿,而且影片的視覺層面全面升級,導演的“維氏美學”更加恣意張揚,牢牢霸占了你的雙眼。

每當我們快要忘了電影和銀幕能夠承載多少想象力極限的時候,就會有這樣一部作品出現,用極致的鏡頭語言和視聽體驗來證明,什麽是“專門爲大銀幕而生的電影”,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璀璨星辰中,最耀眼的那幾顆之一。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談《沙丘2》最繞不過去的,自然是它無與倫比的視覺成就,黃沙漫地的厄拉科斯便是最好的金名片。

繼潘多拉之後,我心目中又多了一顆永遠無法遺忘的星球,厄拉科斯——相比起第一部裏的牛刀小試,《沙丘2》中的厄拉克斯才算真正摘下了面紗,將她美麗、廣袤、致命的一面完全展露在觀衆們面前。

作爲影片的隱形主角,厄拉克斯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純粹”,純粹的黃色充斥在天地之間,以至于任何色彩進入其中都會自動變成零星點綴。

這種主色調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呈現出不同的質感。

例如開場後哈克南人追擊保羅所在的弗雷曼人隊伍時,就使用了大片大片的橘黃,這種濃郁的黃色甚至帶上了些許腥紅感,這與隨之而來的埋伏殺戮格外匹配。

而在多數時候,《沙丘2》是以更爲自然的土黃和芥末黃爲主。

人類、沙蟲等生物的活動看似動靜很大,但真被丟進厄拉科斯星球裏去,都會像是滄海一粟那樣渺小,因此在更多時候,影片所呈現的都是這種靜谧、穩定且尋常的色彩。

只不過,在這個自然的基礎上,《沙丘2》會加入其他略有不同的黃色加以調節,比如富有生機的古銅色、達成高亮的鉻黃、展示雅丹地貌的灰黃和暗黃等等。

而到了有動作戲和戰爭戲的大場面時,影片又會采用偏淡的亞麻色和裸色,甚至是接近純白的象牙色。

使用這些黃色的好處,是更能突出人物和道具,讓厄拉科斯在保證自身存在感的同時又不至于喧賓奪主。

如此“以色娛人”之下,我真的感覺沙蟲、弗雷曼人與厄拉科斯融爲了一體。

盡管用好黃色就夠《沙丘2》吹一輩子了,但影片還是多附贈了一些其他讓人眼前一亮的場景。

這裏首推哈克南人的母星傑迪,就菲德-羅薩成人禮那場戲裏黑白色的規格和視覺沖擊力來說,一點都不遜色于厄拉科斯千姿百態的黃。

與尋常的那些黑白電影不同,傑迪星上這一段戲並非真正的全黑全白,在姐妹會成員入場觀禮時,可以注意到明顯的深藍等其他顔色,但這些色彩都被競技場周圍的黑白迅速吸幹、抹除了,只留下了純粹的不容汙染的墨色,這也象征了哈克南家族的霸道和冷酷。

我還注意到傑迪星上放的煙花,其燃放效果比較別致,很像一滴滴在無形的不規則曲面上爆開的黑色水(汙)漬,這也算另一種意有所指的象征意義了吧。

當然,視覺奇觀不是光靠弄色就能達成的,《沙丘2》真正的必殺技是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堪稱變態的美學風格。

維導本身就很喜歡用廣角鏡頭,大量使用自然光的實拍場景,配合緩慢的敘事節奏,那種視覺震撼是可以翻倍的。

我就還是拿兩場與沙蟲有關的戲來舉例吧……影片延續了第一部《沙丘》時的優點,不拍特寫、不屑簡單的感官刺激,而是以故事邏輯與觀衆心理爲脈絡循序漸進。

首先是保羅第一次騎沙蟲那場戲,剛開始時,所有人的忐忑都被抑制隱藏了(西薩克利還有心情開玩笑),而當遠方的沙塵出現後,大家的緊張情緒都被提升了一檔,通過部分遠景和大量近景鏡頭,我們窺探到了保羅狼狽的陷沙過程。

觀衆們其實比旁觀的弗雷曼人好不了多少,無法看清保羅騎上沙蟲的細節,只知道他在風沙中甩對了勾子,祖宗輩的大沙蟲全程都沒露出它的全貌,但保羅首戰成功的巨大喜悅卻絲毫沒打折扣。

在這之後,沙蟲每次出場都只多露了一點真容,直到片尾那場大決戰。

受益于《沙丘2》懂得“藏”的優點,當弗雷曼人騎著多條沙蟲從沙塵暴中沖出來時,那種帶有巨物崇拜的張揚、狂熱和所向無敵,會毫無保留地撲面而來……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就像薩卡多軍團的士兵一樣,興不起半點反抗的念頭,只想掉頭逃跑。

老實說,自己也算是看了20多年電影,和許多觀衆一樣,想看到真正能震顫到自己的畫面已經是越來越難,可《沙丘2》的高潮戲又一次令我開了眼界,相信那些場面足以載入影史。

另外,漢斯·季默的配樂也沿襲了之前的粗豪磅礴,尤其與“沙鼓”相輔相成的部分格外震顫人心,再配合維式美學的細膩大氣,《沙丘2》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視聽盛宴之一。

至于影片的故事,我認爲是大有進步,維導這次明顯改進了上一部裏存在的小問題,使得《沙丘2》的觀感增強了不少。

比如上部《沙丘》鋪墊太多、笑點太少,整部片子看下來偏于沉悶,到這部裏就大爲改善了,最又代表性的角色,當屬巴登飾演的斯第爾格。

斯第爾格在影片中有著十分清晰的人物曲線,一開始他只是個相信預言的長老,言行舉止頗爲老成持重,但隨著保羅不斷上演“天選之人”的奇迹,他也變得越來越咋咋呼呼,成了當仁不讓的喜劇氣氛擔當。

這種喜感源于對他身份權威性的不斷消解,到中後期他反複喊著“李桑·阿爾-蓋伊!”時,全然是保羅迷弟的憨態可掬了。

斯第爾格越來越迷信預言的過程,是與保羅的成長線相一致的,而當最後他喊出“我不管你自己信不信,我肯定信你”那句話時,又讓角色在喜劇基礎上,生出了一絲忠貞不渝的悲壯色彩來。

更爲重要的是,《沙丘2》不會再像第一部那樣被戲稱爲“大型預告片”了,不僅保羅的成長線被填充完整,劇情的起轉承合以及結尾也都有了階段性的交代。

與母親傑西卡加入弗雷曼人部落後,保羅走上了一條注定會邁向複仇和戰爭的道路,他必須徹底融入弗雷曼人,又不能忘了自己厄崔迪家族首領的身份。

起初,他還可以無視傑西卡和斯第爾格對預言的執著,專心做個打擊哈克南人的敢死隊員,成爲聲望漸高的穆阿迪布。可是,當他遇上遲早會碰到的瓶頸時,他就必須前往南方,接受“李桑·阿爾-蓋伊”給自己帶來的臂助。

保羅成長路上的痛苦,在于他對屍骨遍野的未來的否決,這種對于殺戮本能的抗拒,形成了無法調和的矛盾,以至于哥尼等人會認爲保羅否定了自我的存在。

“過去無法改變,未來已經發生。”雖然保羅可以對局部發展做出一定選擇,但對于整體的未來,他是無能爲力的。

如此非黑即白的兩難境地,大概也是觀衆們最想吐槽的地方了……

可我們需要意識到一點,《沙丘》原作成書于上世紀60年代,整個世界的運行規則都被籠罩在美蘇爭霸的陰影之下,映射到角色的選擇上,往往也只剩有進無退的決絕——更何況,“逆天改命、人定勝天”的文化基因,放眼全球可能真的就我們骨子裏才有。

而且我比較認同一種說法:對一部作品來說,“曆史局限性”其實是個褒義詞,因爲這代表了在它所創作的年代,已經觸及了自己所能表達的天花板,完全超越時代且不會過時的新鮮觀點是不可能存在的。

縱使“沙丘”的故事放在如今的語境下來看,已經有些落伍和失效,但維導在保證《沙丘2》不徹底變質的前提下,依然保留了足夠與時俱進的犀利,那就是契妮這個角色的設計。

在原作中,契妮是一個甘心接受命運、無條件順從保羅的女人,而影片對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讓她成爲了永不盲從的獨立女性。

不難發現,在與保羅的情侶關系中,契妮一直保持著主動,北方弗雷曼人裏,她最先認可了保羅的勇武和真誠,並率先接納了保羅,而當保羅逐漸成爲弗雷曼人的精神領袖時,卻又是她帶頭反對迷信和預言,等保羅對自己說完情話後轉頭向厄莉娅公主提出婚約、遠征外星時,她更是斷絕了與保羅的關系。

契妮就是《沙丘2》裏那根會讓人不舒服的倒刺,是讓電影在當下不會失格的棱角。

到這裏,我已經洋洋灑灑寫了不少,可上述內容仍然只是《沙丘2》的一小部分……它還有許多值得探討和深究的地方。

這樣一部故事劇情沒掉鏈子、視聽效果獨一無二的大片,作爲一個堅定的“影院派”觀衆,我肯定還得去再刷,希望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都不要錯過這次機會。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有愛評論區

簡介:起于偶然,貴在堅持。電影影評、美劇劇評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