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轉融通凍結量化交易是當前中小投資者最盼望的超級利好

李國魂 2024-04-29 19:14:37

中國股民數量突破2.2億

根據中國證監會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數據,我國股市現有個人投資者超過2.2億人,占全市場投資者的 99.76%,其中持股市值10 萬元以下以及10萬元至50萬元的小微投資者占比分別爲 87.87%、8.12%。合計90%。

我國股指期貨、股指股權、融資融券(含轉融通)三大交易機制最低50萬元的門檻,正好將這90%的投資者完全拒之門外。

中金所期貨期權産品申請交易的資金要求:申請開立交易編碼前連續5個交易日保證金賬戶可用資金余額均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

滬深交易所申請期權産品資金要求:申請開戶前20個交易日日均托管在其委托的期權經營機構的證券市值與資金賬戶可用余額(不含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融入的證券和資金),合計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

融資融券(包括轉融通)的資金要求:前二十個交易日的日均資産不低于50萬(T-1日的,不含B股,不含泰融E借來的資金;包含我公司理財産品;包括港股通股票的市值)。

將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意味著也失去了所有的避險對沖工具機制保護。

關于量化交易,4月12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認爲新規對程序化交易監管作出了全面、系統規定,特別針對高頻交易提出了更嚴格的差異化監管要求。也意味著量化交易不會退出中國股市的交易。

關于轉融通,在2023年2月到2024年3月一年期間,轉融通被先後進行7次修改。2024年3月15日,證監會出台的《關于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和《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兩項文件。在規範減持方面,明確要求禁止大股東、董事、高管參與以本公司股票爲標的物的衍生品交易,禁止限售股轉融通出借、限售股股東融券賣出,防範利用“工具”繞道減持。3月18日,轉融券“T+1”正式落地。

4月19日,證監會發布《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第十三項規定“完善融資融券和轉融通相關規則”的說法,意味著融資融券和轉融通將按照“完善”一詞的定調,繼續存在下去。

看來,轉融通和量化交易對于中國股市非常重要。那麽,如何看待這兩項交易制度的本質?又該如何進行相應優化改革?

一、轉融通正在變爲壟斷機構的特別提款權

歸結目前我國權威專業的資本證券行業人士和報刊對包括轉融通在內的融資融券的專業解釋:

一是指融資融券的本質是投資者加杠杆,融資融券資金就是“杠杆資金”。轉融通是融券業務的進一步延伸。

二是融資融券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資金和證券供求,增加市場的交易量和流動性。融資融券放大交易風險,使賣空成爲可能,既可做多也可做空,有利于市場多空力量的平衡,提升市場的定價效率。

轉融通爲何成了特別提款權

三是認爲轉融通是指證券金融公司將自有或者依法籌集的資金和證券出借給證券公司,以供其辦理融資融券業務的經營活動。包括轉融資業務和轉融券業務。其目的主要是解決證券公司在開展信用交易業務時自有資券不足的問題。

四是轉融通由專門設立的證券金融公司將自有或者依法籌集的資金和證券出借給證券公司,以供其辦理融資融券業務的經營活動。轉融通的融券就是通過借證券高價賣出再低價買回還券。如果證券出借期限到期或者順延超過限定日期,借入人與出借人可以協商采取現金方式清償。就是說,轉融通就是一項交易各方包賺不賠的買賣,實質就是爲特定對象設定的毫無任何風險的特別提款權。

第一,轉融通已經成爲中國股市中被機構利用的做空道具

2006年6月30日,證監會、滬深交易所先後發布《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及《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等制度規則。2010年3月31日落地實施。

2011年10月2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轉融通業務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目的是改善新股上市初期流動性,抑制價格過度波動;拓寬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資金和證券來源。滬深交易所隨之出台《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實施辦法(試行)。

做空做空

2015年4月,中國證券業協會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聯合發布《基金參與融資融券及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指引》,支持公募基金依法參與融資融券和轉融通業務。7月,中國證監會印發《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上交所和深交所修訂並配套發布新的《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和《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實施辦法(試行)》。

2019年科創板啓動。2019年6月,中國證監會印發《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指引(試行)》,公募基金、商業銀行、社保基金相繼獲准參與證券出借業務。上交所、中證金融公司、中國結算聯合發布《科創板轉融通證券出借和轉融券業務實施細則》,明確符合條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參與科創板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的戰略投資者,可參與科創板證券出借業務。

2020年9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外彙管理局令第176號)印發,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證券出借業務。

2021年底,銀保監會明確保險資金可參與證券出借業務。

2023年,主板全面推行。

2023年8月18日,證監會爲落實國家高層會議提出的“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戰略部署,提出進一步擴大融資融券標的範圍,降低融資融券費率,確認將ETF納入轉融通標的,封閉式基金、指數基金以及戰略配售基金可進行轉融通出借。說明轉融通不僅沒有受到限制,反而擴大了範圍。

截至 2023 年 4 月,A 股市場兩融標的 3228 只,占上市股票數量62.2%。

轉融通推出以來上證指數表現

觀察從2010年3月31日融資融券落地實施,到2023年8月將ETF納入轉融通的14年中國股市走勢,足以證明轉融通實施以來中國股市整體估值不斷下下移。

2023年,金帝股份引發對轉融通的強烈譴責後,轉融通供給制度開始了多達七次的反複修改補充。直到2024年3月15日,證監會新的班子出台規定,明令禁止限售股轉融通進入二級市場。

但是,按照上海交易所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實施辦法第五十二條規定:“證券出借期限順延超過30個自然日的,借入人與出借人可以協商采取現金方式清償”。等于明確認定轉融通必須包賺不賠。這也是轉融通核心症結。

第二,依靠專門負責轉融通的證金公司監控股市風險難以奏效

2011年10月證監會批准設立的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核心業務就是境內轉融通業務,爲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提供配套服務。是中國境內唯一從事轉融通業務的金融機構,旨在爲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提供配套服務。

股東單位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

公司的經營範圍:核心是爲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提供轉融資和轉融券服務;運用市場化手段調節證券市場資金和證券的供給;管理證券公司提交的轉融通擔保品;統計監控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運行情況,監測分析融資融券交易情況,防控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同意的其他業務。

目前市場上的券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自營盤自有券;二是外部投資者借券。外部投資者借券采用中央結算模式,都需要通過中證金融轉融券。

按照中證金融的股東組成,這完全是裁判員和運動員集于一身的機制。依靠自己監督自己?

轉融通實質就是爲監督管理證券金融産品交易的機構創造了一個依靠特權獲取壟斷利潤的穩賺不賠的資金池子。依靠這種模式監管風險好像是我們自己給中國股市的風險監控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第三,轉融通將全體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嚴重違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基金參與轉融通,完全背離了代人理財的使命

參與轉融通的50萬元門檻將99%的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中小投資者自然就是爲機構和上市公司高賣低買攫取利益的最大受害者。這和保護中小投資者是我們的核心完全不符。

轉融通的高位接盤俠

基金加入轉融通,不僅增大了做空動能,也違背了基金代人理財的使命。此等行爲只有一個結果,依靠做空市場賺取所謂的利差。無論這個利息收入落入基金公司的腰包還是納入基金淨值計算,都難以正面回答基金秉持的投資邏輯。

二、量化交易的本質

我國的量化交易,被不斷賦予資金優勢、信息優勢、杠杆優勢、交易工具優勢、多空通吃優勢、報團取暖優勢、融資融券優勢、變相T+0優勢、再裹挾股指期貨和現貨交易日期錯配帶來的操縱股價優勢。

量化交易針對的是誰呢?

這些優勢推動量化交易操作流程的必然選擇,就是主動造成市場劇烈波動,高抛低吸,惡意砸盤、尾盤拉升、次日落袋爲安。

第一,量化生存之道就是依靠轉融通和融券收割散戶

我國量化私募的發展,是伴隨融資融券開閘,券商、量化私募、股指期貨三者之間形成交易套利巨大空間,資本追逐利潤的天性自然推動量化私募開始加速發展,同時,量化交易和融資融券轉融通股指期貨期權共同形成做空市場的疊加負面效應。

2010年4月滬深300股指期貨(IF)上市,量化私募開始起步。2015年,中證500指數期貨上市,爲量化基金打開發展空間。2019年6月,證監會推動公募基金轉融通業務,8月將兩融標的擴充到1600只,融券以及券源超常規模發展。

2021年上半年,國內量化類證券私募基金行業管理資産邁入“萬億”關口,占到同期證券私募4.87萬億元總規模的21%。

截至2023年末,全市場量化基金規模約1.92萬億元。公募量化基金整體規模3169億元,在權益型公募中占比約5.0%;私募量化基金規模約1.63萬億元,在私募行業占比約29%。

截至2024年3月底,百億私募數量共100家,一季度有業績顯示的百億私募占83家。其中,百億主觀私募50家,百億量化35家,另有“主觀+量化”雙驅私募15家。

量化交易就是以數據模型爲核心,以程序化交易爲手段,依靠自身資金優勢、信息優勢、杠杆優勢、交易工具優勢、多空通吃優勢,再借助融資融券轉融通帶來的券源規模優勢、T+0回轉交易優勢和股指期貨期權帶來的交易時空錯配優勢和對沖優勢,操縱股價優勢等等,爲量化交易對市場反複搗糨糊奠定先決條件。所謂的7大關鍵指標即收益、風險、回撤控制、擇時、收益穩定性、跟蹤誤差、選證能力等,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價格發現功能。

其展開博弈的對象就是被股指期貨期權、融資融券和轉融通的50萬入圍門檻拒之門外的所有中小投資者。這構成量化在市場呼風喚雨的最大優勢。融資融券優勢和T+0回轉交易優勢,又讓它們假借爲市場增加流動性的名義,全力以赴蹭靠市場根本不缺流動性的品種或者熱門賽道股來回折騰。

第二,中國股市的量化交易基本仰仗錯配交易機制和融資融券轉融通漏洞存活

用業內的話說,“量化投資,特別是高頻交易,就是薅散戶的羊毛”。量化本質上賺的都是其他市場參與者的錢,特別是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投資人的錢。高頻交易在量化中的占比很有可能達到80%。

離開融資融券便利和轉融通漏洞,自然原形畢露。今年前兩個月量化投資一地雞毛已經足夠說明其弊端弱點。

2月20日,滬深兩大交易所對量化私募巨頭甯波靈均的異常交易行爲進行處罰。指出靈均投資在2月9日開盤一分鍾抛出25億籌碼,兩市指數整體下跌接近1%。假如當天有十家類似機構,大盤當天可能再次重演千股跌停。

這和2023年8月28日的指數詭異走勢類似。

8月27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公告,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但是市場走勢令人大跌眼鏡。8月28日開盤成爲最高點位,幾乎所有的股票留下光頭光腳的陰線。而機構尤其是量化私募極力狡辯非其所爲。

量化碼農直言:散戶豈能是我的對手

2023年8月,證監會對我國股票市場是否應當實行T+0交易作出表態,證認爲目前A股市場以中小投資者爲主,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小散戶占比96%,現階段實行T+0交易可能放大市場投機炒作和操縱風險,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大量運用程序化交易,實行T+0交易將加劇中小投資者的劣勢地位,不利于市場公平交易。

這種解釋除了證明機構投資大量運用程序化交易不利于市場公平交易,更加凸顯出當前各種避險機制將兩億多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所暴露出來的嚴重偏移公允性、正當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觸的弊端。因爲,做空機制自然將利益目標鎖定在毫無避險機制保護的中小投資者身上。

第三,新的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對差異化監管的要求難以遏制量化做空動能

新的程序化管理規定增加了對高頻交易的特別規定,重點是對申報和撤單筆數與頻率較高的高頻交易實施差異化收費。以此遏制交易中虛假報價再撤單,制造假象誘騙其他交易者達到操縱股市獲取利益的幌騙交易行爲。但是,遏制量化交易做空行爲僅僅依靠對申報、撤單筆數較高者收取撤單費那麽簡單嗎?

2023年9月,鑒于程序化和量化交易弊端不斷擴散,證監會指導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制定發布股票市場程序化交易報告的程序化交易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內容是:程序化交易投資者最高申報速率達到每秒300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筆數達到20000筆以上的,交易所可以視情況采取調整異常交易認定標准、增加程序化交易報告內容等措施。自2023年10月9日起施行。

當時就有量化私募表示,最高申報速率或單日最高申報筆數的監管阈值不會對他們産生影響。按照測算,量化産品需要達到年換手率至少150倍才會進入監控,但市場上目前主流産品都維持在100倍以下。如此看來,所謂的監管等于是變相的鼓勵。

因爲,證監會對高頻交易的篩選標准是每秒最高申報速率300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2萬筆以上。從篩選結果看,高頻交易賬戶數量總體不多,但交易金額較大,約占程序化交易額的60%。

量化監管新規主要針對僞量化的“申報撤單收費”,T+0打板的頻繁虛報撤單等幌騙行爲。實際仔細觀察可知,近三年,量化基金將大量流動性湧入到中證1000、中證2000等小微盤股。這也是今年量化遭遇滑鐵盧的關鍵所在。因爲忽略價值發現,過度占用系統資源,加之券商動辄宕機切斷散戶下單配合高頻交易,還怎麽談得上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因爲,現在市場的量化交易就是專門針對中小投資者設置程序化交易的各種參數和觸發買賣時點的固話模式,僅靠收取額外費用豈能遏制量化采取更大限度融資融券轉融通,進而突破廢除T+0回轉交易改爲T+1的限制。因爲,增加一個隔夜息差並不是什麽障礙。

三、中國股市改革的重點在于根除轉融通量化交易股指期貨期權三者形成的疊加做空動能

今年的慘烈開局走勢證明,量化交易轉融通股指期貨三種交易機制,將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的同時,形成了巨大的疊加負面效應。具體說就是量化交易、股指期貨同時利用回轉交易和股指期貨與股票現貨交易日錯配機制,砸盤轉向與期貨挂鈎的指數股票組合,惡意誘導中小散戶割肉離場。成了股指股價不斷創出新低的推手。

2024年2月19日開盤抛壓急跌走勢

而滬深股市和期貨期權分別運行T+1和T+0交易機制,這種割裂狀態與漲跌幅的不同限制,恰恰被量化交易、轉融通等充分利用,共同形成做空中國股市的巨大疊加負面效應。

第一,T+0和T+1兩套交易機制並存難以遏制做空者投機鑽營

中國股市三大交易所和中金所的交易機制已經成爲全球證券市場最爲割裂的交易機制。

一是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實施不同幅度的漲跌停板制度,把同類型同業務同板塊股價的分裂走勢誇張到極致。上交所、深交所主板股票漲跌幅10%;深交所創業板、上交所科創板股票漲跌幅爲20%;北交所股票漲跌幅30%。就價值功能發現而言,很難從三個交易市場對同等行業股票得出科學合理的估值分析體系。

二是股票交易廢除T+0改用T+1,但是推出股指期貨期權卻采用了T+0交易。1995年,我國滬深交易所推行T+1和漲停板交易機制。但是,與股票市場密切相關的中金所股指期貨期權交易卻采取T+0交易機制。造成股票現貨交易和期貨期權分別實施的T+1和 T+0兩套交易機制。

三是推出轉融通以來,滬深交易所在實行T+1的交易機制的同時,卻爲量化打開了T+0回轉交易。

這些交易機制的漏洞,讓量化交易、股指期貨、融資融券轉融通同時利用特權的T+0回轉交易惡意打壓指數做空個股實現盈利的巨大空間。

管理層專門針對是否恢複T+0的解釋很難自圓其說。

2023年8月,證監會表示,我國股票市場是否應當實行T+0交易,近年來有廣泛討論,總體上,各方面對此分歧較大。證監會認爲,目前A股市場以中小投資者爲主,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小散戶占比96%,現階段實行T+0交易可能放大市場投機炒作和操縱風險,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大量運用程序化交易,實行T+0交易將加劇中小投資者的劣勢地位,不利于市場公平交易。

這種解釋除了證明機構投資大量運用程序化交易不利于市場公平交易,更加凸顯出當前各種避險機制將兩億多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所暴露出來的嚴重偏移公允性、正當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觸的弊端。

第二,三大事件暴露出轉融通量化交易融合做空市場的重大弊端

一是印花稅利好被量化用來大肆做空市場。

2023年8月27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減半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公告》,爲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

2023年8月28日印花稅減免的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走勢

但是,2023年8月28日印花稅減免的首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走勢令人大跌眼鏡。開盤成爲最高點位,幾乎所有的股票留下光頭光腳的陰線。面對被公開的巨量空單和指數飛流直下的事實,機構尤其是量化私募極力狡辯非其所爲。

二是滬深交易所中金所對違法違規巨額高頻交易進行處罰。

2月20日,滬深交易所對量化私募甯波靈均投資證券賬戶采取限制交易措施,啓動公開譴責紀律處分的程序。

2月19日,量化私募巨頭甯波靈均被查出巨額異常交易行爲。實際就是充分利用散戶沒有還手之力的T+0便利,翻手爲雲覆手爲雨。開盤一分鍾抛出25億籌碼,兩市指數整體下跌接近1%。

2月2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對上海維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實控人未按規定申報實際控制關系賬戶,違反交易所交易限額制度,采用高頻交易方式,在股指期貨多個品種上超交易限額交易的違規行爲實施紀律處分。對上海維萬公司管理的相應3個産品賬戶、公司實控人及其親屬名下的2個自然人賬戶股指期貨限制開倉12個月,沒收違規所得893.48萬元,並將上述紀律處分記入資本市場誠信信息數據庫。

三是中核钛白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協同違反限制性減持規定涉嫌違規違法被立案。

4月12日被證監會立案的中核钛白實控人和中信、海通證券串通規避限售期,定增融券套利,合計被罰沒2.35億。等于市場傳聞利用轉融通實現限售股出借問題被坐實。

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指出四項違法事實:

一是王澤龍和洪浩炜通過衍生品交易安排,實質參與非公開發行,並以市價融券賣出,提前鎖定與非公開發行股票折扣價之間的價差收益,變相規避限售期規定,違反《證券法》 規定條款。

二是中信中證爲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行爲制定套利方案、搭建交易架構、提供杠杆資金支持等;中信證券知悉客戶融券目的是定增套利,配合其提供融券服務;海通證券以自己名義按照中信中證的報價指令認購中核钛白非公開發行股票,客觀上幫助中信中證及其客戶取得股票收益,使得定增套利行爲得以實現。

三是中核钛白實際控制人王澤龍在洪浩炜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股票過程中,參與商議定增融券套利方案,聯系並建議洪浩炜加入套利,與洪浩炜共同構成《證券法》規定的違法情形。

四是王澤龍作爲,在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過程中,隱瞞其通過一系列交易安排實際參與非公開發行的情況,導致中核钛白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相關發行情況報告書存在虛假記載,違反《證券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的違法情形。

中核钛白爲轉融通的注腳是什麽?

三起案件充分證明,離開錯配制度和交易機制的漏洞,這些披著投資理財卻專殺資金供給者的所謂專業投資機構,幾乎都仰仗著制度漏洞存活。

同時說明長期依靠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等監管追責措施,要想達到遏制惡意做空市場,繞道減持套現,必然讓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的莊嚴承諾流于形式,也讓證監會提出的“對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行爲堅決重拳打擊,讓其傾家蕩産,牢底坐穿,對參與造假的中介機構一體追責,讓其痛到不敢再爲”面臨嚴峻挑戰。

第三,只要T+1和T+0兩套交易機制混合並存,轉融通T+0改爲T+1對遏制惡意做空毫無意義

關鍵原因是,滬深股市和期貨期權分別運行T+1和T+0,同時,三大交易所還采取不同幅度的漲跌停板交易機制。無疑,這就是當前量化交易、股指期貨、融資融券轉融通可以充分利用的巨大漏洞。股指期貨期權的頻繁月交割制度等于爲這些做空套利行爲增添了現貨市場期貨市場交易機制錯配的巨大做空動能。這已經成爲當前中國股市的交易機制嚴重偏移公允性、正當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觸的重大弊端。僅僅將轉融通T+0改變爲T+1,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目的。對于量化而言,僅僅是增加一個隔夜利息而已。

因爲,這已經成爲違背三公原則特別是對中小投資者最大的歧視和不公。當前中國股市的做空機制利益鎖定目標就是毫無避險機制保護的中小投資者。

四、廢除轉融通凍結量化交易是當前推動股市向好的最大實質性利好

4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第十二項規定:加大金融産品創新力度。進一步豐富科技創新指數體系,編制更多反映科創企業特色的指數。完善交易所配套産品體系建設。豐富科創板、創業板衍生品供給,積極推進科創50、創業板股指期貨和期權研發上市。

這一規定意味著監管認爲中國證券市場還需要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如果不徹底改革交易機制錯配,賦予全體投資者同等的融資融券和衍生品對沖權利,越是擴張衍生品,市場做空動能越是肆無忌憚。而且與證監會秉持的理念相悖。

證監會最新表態認爲,“相比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在信息、資金、工具運用等方面存在劣對嚴重侵蝕老百姓的“錢袋子”的惡意做空者,堅決重拳打擊,讓膽敢違法操縱、惡意做空者“傾家蕩産、牢底坐穿”。

把握新國九條的深刻內涵

截至 2023 年 4 月末,A 股全市場兩融標的 3228 只,在上市股票數量中占比 62.2%。已上市股指期貨和期權産品標的成分股有1800只,占全市場流通市值超八成.。90%的投資者不能參與80%市值的避險交易機制,完全被拒之門外,

監管者認爲是爲了降低交易風險,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既然認爲這些交易機制不利于保護中小投資者,爲何要不遺余力地不斷擴張規模和品種?這不明擺著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力度越來越弱了嗎!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當前的中國股市要徹底擺脫3000點的反複糾纏,真正走出困境,重中之重是堅決廢除轉融通供給制度,徹底關閉量化基金融資融券的閘門,切斷惡意攪亂市場的補給動能,暫停股指期貨期權的交易機制,取締所有場外與市場交易相關的衍生品,真正從制度和機制兩個方面消除人爲割裂形成的巨大漏洞。

第一,廢除轉融通供給制度。

將轉融通完全納入《證券法》最權威的條款“限售股在限定的期限內不得轉讓”的約束之下,切實去除這一計劃體制下産生的完全與注冊制相悖的制度。

第二,關閉量化基金融資融券閘門,切斷惡意攪亂市場的補給動能。

徹底鏟除券商、量化私募、股指期貨三者之間不斷擴大的異常交易套利巨大漏洞,關鍵在于嚴格依照《證券法》和《期貨和衍生品法》明確規定“不以成交爲目的,頻繁或者大量申報並撤銷申報”的交易行爲予以明令禁止。經過反複缜密論證比較做出科學合理公正客觀的結論後再做決定。

第三,統一現貨交易市場和期貨期權交易市場分別實施的T+1和 T+0兩套交易機制。

對中金所股指期貨期權和三大交易所的交易機制有機銜接,兩個市場,無論采取T+1還是T+0交易機制,必須做到完全統一。

第四,優化當前股指期貨期權交易制度。

由月交割改爲季度交割。全球獨一無二的股指期貨月交割機制,讓投資者爲規避殺跌,幾乎所有持股投資者被惶恐不安的情緒主導。越是交割日臨近,疊加在一起的利空密集高發。徹底廢除月度交割刻不容緩。

第五,廢除股指期貨期權以及融資融券資金門檻限制。

如果要繼續保留融資融券制度,就必須按照公平公正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原則,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都有權利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評估選擇參與融資融券和所有的對沖機制。

第六,取消三大交易所的漲跌停板交易機制。

問題出在轉融通和融資融券的存在,讓漲跌停板機制完全變爲機構操縱指數和股價的工具。由此滋生的所謂漲停板敢死隊交易模式就是對這一機制最大的諷刺。更重要的是,這完全剝奪了所有投資者及時糾錯的機會。何況,全球主要股市沒有一家采取這一機制。

當前,面對全球如火如荼連創曆史新高的股票市場,對照中國股市和曆史最高點相比下跌幅度超50%以上的慘淡態勢,中國股市最核心的戰略任務就是必須發揮一切能夠調動的積極因素,讓所有扶持發展證券市場的積極政策形成推動股市向好的強大動能。重點絕不是不遺余力地在做空機制上折騰。最迫切需要的是毫不猶豫破除轉融通量化交易和股指期貨疊加做空市場的利益鏈條。這是建立以投資者爲核心的資本市場內在邏輯的必然要求,是中國股市真正能夠具備高效投資價值功能的基本要求,是中國股市與建設金融強國的使命擔當有機結合的迫切要求。

22 阅读:895
评论列表

李國魂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