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以恢複貞觀,開元盛世爲自己的使命,又是怎樣在動蕩之後中興的呢

縱橫藍星 2023-06-14 15:17:16

經過了安史之亂,大唐曆代君王都對那些掌握著權力的諸侯忌憚不已,對他們的江山圖謀不軌,所以他們都想要以削藩的方式來穩固自己的統治。安史之亂後四十三年,唐憲宗李純時,先後經曆了肅、代、德、順四代,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爲唐憲宗中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沒有人會知道,所謂的“中興”不過是一個空頭支票,爲什麽唐憲宗一心想要複興大唐,卻在剛剛獲得了一些成績後,便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天寶十四年(七百五十五)安史之亂,僅僅一年之後,長安就淪陷了,李氏宗室又一次陷入了亡國的痛苦之中。肅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適,順宗李誦,都對藩鎮的強大深惡痛絕,對皇族的內讧深惡痛絕,在掌握了足夠的力量之後,他們就會進行一場大清洗唐憲宗李純受到曆代皇帝的熏陶,也是如此,但他的野心更大,那就是恢複貞觀開元。

元和元年(806),唐憲宗登基不久,便遭遇了一場變故,西川節度使韋臯因病去世,其親信劉辟乘勢

而起,稱帝稱帝。唐憲宗最初的想法,就是將劉辟提升爲節度司的副手,暫時代理節度司的事務。雄心勃勃的劉辟自以爲這樣勒索朝廷的大好時機不可錯過,便明目張膽地索要三川,並派軍討伐李康作爲東川節度使。劉辟在擊敗李康之後,與官軍交戰中屢戰屢敗,最終與親信一道被押往長安,就地正法。

唐憲宗對劉辟等人的處理方式很簡單,就是“處死之罪,以示懲戒”,殺死劉辟,只是大唐恢複元氣的第一步。還有鎮海節度使李锜,他的靠山要比劉辟硬得多,不但是皇室重臣,還掌握著糧草和漕運的權力,而且還能招攬當地的私軍。李锜狂妄自大,覺得自己太過囂張,會被朝廷壓制,便讓自己的親信去攻打五州的總督,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權。就像李吉甫說的那樣,李锜兵潰不成軍,在唐憲宗的嚴刑拷打下,揭穿了他的圖謀之後,他就自殺了。

唐憲宗之所以能在登基初期取得勝利,與杜黃裳和李吉甫主張“削藩”政策的實行密不可分,因爲有了他們的“變法”,節度使很難在藩鎮中取得真正的權力,所以唐憲宗才有機會把精力放在了發展經濟上。唐憲宗在元和三年(808)又加封裴垍爲中書侍郎兼同中書門下記章事使,以統領朝廷政務。在裴垍任職的那段時間裏,大唐蒸蒸日上,國泰民安,國泰民安,唐憲宗中興,他只在位兩年,便去世了。其後,唐憲宗先後舉薦李绛,武元衡,裴度,並盡力環繞唐憲宗左右,協助憲宗完成了“元和中興”。

這些“賢臣”果然名不虛傳,不但協助憲宗治理國事,而且也在不斷地選拔年輕的、敢于直言的大臣,如白居易,韓愈,元稹等等。但唐憲宗和大臣們之所以能和平共處,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們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鏟除藩鎮,恢複國力。元和七年(八百一十二),魏波節度使田季安死了,繼位的是他的兒子田懷谏,但田懷谏只有十一歲,還不能執掌軍隊,所以軍務都是由他的隨從蔣士則等人做主。蔣士則辦事不利,惹得三國將士震怒,田弘正力排衆議,將六州收編,田弘正被封爲魏博節度使,大柱國,易國公,魏博三國將士得到一百五十萬兩銀子,讓六州將士在一年之內恢複元氣。

像田弘正這種對朝廷忠誠的節度使,唐憲宗可以寬宏大量,但是像淮西吳元濟這種亡命之徒,唐憲宗的態度就是:揍!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在元和9年(814年)因病去世,他的兒子吳元濟未留遺書,獨自帶兵打仗,與河北諸鎮通商。因爲太過沉寂,再加上官府對他的客客氣氣,令心高氣傲的吳元濟以爲他膽小怕事,起了叛亂。但是這一次的戰役對于唐憲宗而言卻是極爲不利,他調集了數萬大軍,打了好幾年都沒有

打贏,唯有裴度屢次力挺,親自上了戰場,幫助憲宗分擔壓力,而唐鄧節度使李愬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大雪中突進蔡州,活捉了吳元濟,並且平定了淮西。此時大唐局勢,藩鎮勢衰,中樞盛,所以程權橫海節度,劉總盧龍節度,王承宗成德軍節度,韓弘宣武節度,紛紛臣服,所謂的“藩鎮在河南以北三十馀州之地,稱霸天下”,也就成了曆史。

但是,由于唐憲宗的權利不斷擴大,大臣們、後宮們以及太監們的力量不斷壯大,因此,他不得不重用那些效忠于他的太監們;唐憲宗爲求中興,努力尋求仙丹;唐憲宗爲了阻止郭子儀的外甥女郭氏插手朝堂之事,下令廢除皇儲之制,並且大力培養李甯這個與郭氏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子,但沒過兩年,他就病逝了。唐憲宗一輩子都在打擊藩鎮,到了晚年卻是這樣的無能爲力,“以他的節操,不可信,未盡職守,便遭了橫禍”,隨著唐憲宗的去世,“元和中興”也宣告了他的隕落。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