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楊秀清一條出路,親自帶兵北伐,遠離京城

聊聊曆史 2024-03-17 10:52:20

夜深人靜,東王府像往常一樣,一片安甯,大家都進入了夢鄉。此時,北王韋昌輝的“勤王”大軍突然沖進來,楊秀清猝不及防,便身首異處,成爲天京事變中第一個出局的實力派。

楊秀清被殺,意料之中,他不但觊觎天王位置,對待諸侯王也特別差,得罪了太多人。正如李秀成所說,楊秀清太囂張跋扈,目無君王,且平日欺人太甚,北王、翼王、燕王才決定聯手對付他,支持洪秀全。

楊秀清爲何囂張跋扈?東王也是身不由己,太平天國畸形權力結構下,楊秀清只是憑借“天父下凡”才能壓住實力派,自己底氣不足。爲了集權,楊秀清只能削弱北王、翼王,矛盾不可避免。

從權力結構角度看,楊秀清如果留在南京,他與天王、北王、翼王之間的矛盾幾乎是無解。尊重諸侯王,意味著太平天國疆域送給韋氏國宗,以及石氏國宗,因爲他們才是各大戰場的主力。

想要加強權力,剝奪韋氏國宗、石氏國宗在地方的影響力,楊秀清就必須派人去接管韋家軍、石家軍打下來的疆域。想要讓他們“拱手讓出城池”,而北王、翼王不敢有異議,只能表演“天父下凡”,淩辱諸侯,樹立權威。

至于天王洪秀全,在軍師負責制下,只是象征性存在而已。但是,洪秀全畢竟是天王,這面“旗幟”很重要,只有洪秀全出面,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諸侯才願意“勤王”,攻殺東王。

可以說,南京城就是一個火藥桶,隨時可能引爆,楊秀清與天王、北王、翼王的矛盾,很難解決。那麽,楊秀清如何做,才能活下來,並走向成功呢?答案是,楊秀清親自帶兵北伐,遠離南京,並想辦法在中原立足,最好拿下燕京。

也許有人會說,楊秀清直接“天父下凡”取代洪秀全,或者讓他消失,這不是解決問題了嗎?顯然,這只是一廂情願罷了,所謂的“天父下凡”並不存在,只是爲了維持信仰需要,北王、翼王才不掀桌子。

楊秀清若敢以“天父”名義廢了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實力派第一時間就沖上來,攻殺東王。要知道,韋昌輝、石達開是“硬實力”,掌握太平天國絕大多數兵馬以及城池,遠非根基薄弱的楊秀清可比。

楊秀清親自帶兵北上,遠離南京,有什麽好處呢?

首先,遠離權力鬥爭漩渦,憑借軍功樹立威望。都知道,楊秀清威望高,主要是因爲“天父下凡”加持,能夠整合各方資源,但僅憑“天父”還不夠,楊秀清需要足夠多的軍功,且是親自帶兵完成。

曆史上,帝王創業成功,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具備禦駕親征的能力。還沒成爲帝王時,這些創業者必須親臨第一線,能上陣拼殺最好,不然也要坐鎮中軍。

李世民爲何能當皇帝?李淵、李建成都不差。尤其是李建成,晉陽起兵,他率左路軍作戰,功勞比李世民還大。晉陽起義的策劃,主要是李淵、裴寂等人,李世民的戲份並不多。

那麽,李世民爲何能殺掉李建成、李元吉,當著李淵之面殺了他的10個孫子並要求父皇“禅位”呢?很簡單,李淵攻克長安後,都是在後方坐鎮,處理全國軍政事務,李建成協助,而沒有抓住“軍權”。

李世民外出征戰,不但憑借戰功樹立了威望,也構建屬于自己的班底。征戰沙場的將領,爲何能提拔、升遷?還不是李世民給他們機會,並上報軍功。如此,將士們都認爲他們能有今天的日子,都是秦王給的,他們應該效力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起初底氣不足,他沒把握在長安擊敗李建成,甚至一度有了“退出”的念頭。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侯君集這些親信,比李世民還積極,他們鐵了心要殺太子、齊王,讓李淵退位。

親信們都能橫下一條心,這是李世民最終邁出那一步的關鍵因素。如果李世民沒有強大軍功做支撐,沒有一套屬于自己的班底,就算給他120個膽子,也不敢跟李淵、李建成叫板,否則就是自找死路。

李世民的成功路徑,楊秀清也可以效仿。定都南京後,楊秀清不應該繼續留在京城,而是親自率兵北伐,挺進中原。如此,楊秀清遠離朝廷紛爭,還能通過不斷地勝利樹立威望,以及擴充勢力,打造屬于自己的根據地。

再則,楊秀清北伐,南京承受壓力更大,可以借助清軍之手,實現目的。洪秀全在南京,這裏就是太平軍的大本營,江南大營、江北大營、湘軍都會把精力投入到江南戰場,清朝的資源也會向這裏傾斜。

有南京存在,時刻威脅清朝賦稅重地,鹹豐不敢掉以輕心。如此,楊秀清的北伐將更加順利。楊秀清不是林鳳祥,他可以靈活應對戰局變化,且太平軍北伐力量雄厚,僧格林沁、勝保之流又豈能是他對手呢?

如果順利,楊秀清可以攻克燕京,鹹豐只有逃回東北一條路可走。如果鹹豐重兵防禦燕軍,楊秀清可以縱橫河南、兩淮,在這裏建立新的根據地,然後再出兵關中,擴大東王集團的領地。

楊秀清在兩淮、河南立足,太平天國又控制南京、鎮江、揚州,意味著什麽?清朝的財稅、糧食、人口這些資源,都落入太平軍手裏。如此,鹹豐就算守住了燕京,也不會支撐很久,燕京遲早會因爲缺糧、缺物資而陷入崩潰。

一旦清朝崩潰,江南的士紳階層失去了首腦,且太平天國實力如日沖日天,曾國藩之流豈敢跟太平軍死磕?即便湘軍不服,太平軍南北夾擊,也成不了氣候。

至于列強因素,這點不用擔心。此時,英軍、法軍正忙于克裏木戰爭,與沙俄展開爭奪,沒有精力顧及中國戰場。清朝沒了糧食、稅收、饷銀、外援,想要熬到1856年,難度非常大。

楊秀清的戰略窗口期,是1853年定都南京到1856年英法結束克裏木戰爭,成功收拾沙俄。這3年時間,楊秀清若能親自帶主力北伐,打造自己的基地,他還是很有機會。

清朝一旦滅亡,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如果南京陷落,楊秀清可以效仿朱元璋的做法,把洪秀全接到江北,然後來個廖永忠“沉船”,爲天王發喪。

如果南京守住了,洪秀全不願北上,就“天父下凡”,打著“清君側”旗幟,效仿西晉滅東吳,隋朝滅南陳,趙匡胤滅李煜的作戰模式,楊秀清也能成功。

可以說,楊秀清離開南京,親自率兵北伐中原,用洪秀全來吸引清軍主力,自己徐圖發展,這才是最佳策略。可惜,楊秀清卻留在京城,不但激化了矛盾,也讓諸侯王有了壯大的可能。

試想,楊秀清如果低調行事,不去激怒諸侯,結果會如何呢?楊秀清在後方策劃方案,他類似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韋昌輝、石達開家族,則扮演李世民角色,在外地征戰,積累資本。如此,清朝滅亡後,究竟誰坐江山?

1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