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恐懼症”來源于“有毒的原生家庭”,要打破精神桎梏

十四無畏 2024-03-07 08:09:20

“宗教恐懼症”很可能和“有毒的原生家庭”有關系。

如果家裏有一個至高無上,唯我獨尊的母親,從小就給你灌輸一種思想:你要聽話,服從與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然就會懲罰你,就會抛棄你。

長年累月,就會變得誠惶誠恐,膽戰心驚。

成年之後,哪怕有了自己的家庭,工作。這個詛咒,卻一直如影隨形。有如腳上被綁了鎖鏈的大象,盡管已經有足夠力量掙脫鎖鏈,卻成了習慣。

哪怕離開了母親,依然沒辦法爲自己的生活負責,甚至帶有罪惡感。我怎麽能丟下她不管呢?

母親在精神上牢牢控制著你,覺得只有討好母親,讓她快樂,讓她過得舒服,自己才有好日子過,乃至于完全喪失了自我的存在。

尤其是母親將宗教結合起來,通過宗教嚇唬你。如果不聽我的,就是大逆不道,就會天打雷劈。這種恐懼感更是深入人心。被歹毒之人利用的宗教,也必然玷汙了宗教本身,並不是真正的宗教。

除了害怕母親,你可能還害怕老師和領導,都是作爲權威一樣的存在。你無法質疑他們的做法是否合理?言語是否對你不尊重?哪怕受到委屈,也不敢和老師,和領導提出。因爲在你的觀念裏,”權威“必然是正確的,有如母親一樣,神聖不可侵犯。不聽她的,就會受到懲罰。倒過來,受到懲罰,也必然是你做得不對,你活該。

“宗教”似乎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母親的替代形象,一種控制你的工具。“宗教領袖”竟然成了妖魔鬼怪的形象,而不是實際應該有的“助人的,親切的,溫和的,善良的”。在你價值觀中的“宗教領袖”,似乎被妖魔化爲,只要不服從于我,不虔誠,就會給你帶來懲罰,帶來厄運的“魔鬼”。

“邪教”往往通過詛咒,威脅,恐嚇等手段,來控制他人。對內心始終住著“乖孩子"的信徒特別有效,而這種子虛烏有的恐懼模式,可以理解爲是母親從小帶給他們的。

尼采:上帝死了。某種意義上,是喚醒那一撥人,重新找回自己。

只有找回自己,才能從精神桎梏中解脫出來;才能消除對母親的恐懼,才能真正對自己負責。我可以理解所有的宗教儀式,都無非是在討好,是在谄媚,是在奉承“我很聽話,我很忠心,我很乖”。以此得到安心,貌似只要“乖”,就能保佑我一切順順利利,不會遭受懲罰,甚至長生不老。

尼采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只有自己拯救自己,才能走出泥潭。你啥都不幹,躺在家裏,求神拜佛,只能是妄想,天上不會掉餡餅。

所以,“宗教恐懼”在一定意義上,是“童年強勢,操控型”的母親給你帶來的創傷。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