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韋昌輝敗亡啓示,接近成功時要學會鎮定

聊聊曆史 2024-03-15 09:00:45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韋昌輝對太平天國的影響太大了。沒有韋昌輝注入雄厚資金,太平天國就沒資本原始積累,金田起義也玩不起來。韋昌輝不支持,洪秀全也殺不了楊秀清;韋昌輝不濫殺無辜,天京事變也能控制規模,不至于元氣大傷。

韋昌輝是天京事變的主角之一,也將會是主要受益者之一。但是,韋昌輝最終失敗了,他成爲天王、翼王的工具,自己種下的樹,被他人摘了果實;北王首級送給石達開,其余暴曬數天,著實可惜。

韋昌輝淪落到如此下場,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當我們接近成功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鎮定,不要失去理智,也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大局未定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千萬不能放松。

1856年,韋昌輝率兵南征,前往江西作戰,在瑞州與湘軍劉騰鴻部厮殺,互有勝負。韋昌輝是一員猛將,可惜被楊秀清“雪藏”4年之久,誰讓他是西王蕭朝貴的人呢。

韋昌輝作戰受挫,但勝負未分,且賴裕新堅守城池,湘軍也奈何不了他。此時,天王的使者來到瑞州,傳達洪秀全“勤王”口谕,讓韋昌輝率兵回京,誅殺東王楊秀清。

天王使者到來,韋昌輝並不感到詫異,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爲,策劃誅殺楊秀清,是天王、北王、翼王一起商議的結果。這一點,忠王李秀成在自述中明確提到,但只能殺楊秀清兄弟三人,其余不得多殺。

洪秀全是天王,但沒有實權,在軍師負責制下,天王是虛位元首,實際大權掌握在軍師以及諸侯王手中。洪秀全經常被楊秀清淩辱,天王沒直屬部隊,想要武力消滅東王,只能借助北王、翼王之手。

韋昌輝、石達開,跟楊秀清有深仇大恨。韋昌輝,北王六千歲,僅次于楊秀清的實力派,經常無緣無故被杖責,還剝奪了京師衛戍權,以及水師統領權;韋昌輝兩次挂帥西征,也被楊秀清阻攔,脫離軍事一線長達4年之久。

石達開經常率兵出征,在南京的時間並不多,也沒有被楊秀清杖責。但是,石達開所受到的屈辱,並不比韋昌輝少。黃玉昆,石達開嶽父,也是翼王集團的二號人物,被楊秀清杖責。

單純杖責黃玉昆,石達開還無話可說。問題是,楊秀清派人來翼王府,讓石達開親自去捉拿黃玉昆,然後“送來”東王府,接受“天父”的懲罰,這就是讓石達開顔面盡失。

楊秀清欺人太甚,而之所以這麽囂張跋扈,是因爲他具有“天父下凡”資格,這是太平天國信仰的紐帶。楊秀清認爲,不到萬不得已,大家是不會撕破臉,不敢掀桌子,否則都沒好果子。

從硬件實力看,楊秀清家族背景太弱,直屬武裝力量整體上也不如北王、翼王這兩個武力強宗。這一點,韋昌輝、石達開也知道,故而只要天王下令,願意承擔殺東王的責任,他們會沖殺在第一線。

天京事變,是韋昌輝、石達開一起策劃。但是,韋昌輝更加積極,除了仇恨更深之外,也跟韋昌輝是“軍師”有關,楊秀清被處死,韋昌輝就能接管權力,填補東王留下的權力真空。

石達開並非軍師,且“首義五王”排序上就不如韋昌輝。如此,石達開在天王使者到來時,也表示立刻率兵勤王,卻並未實際行動,而是坐山觀虎鬥,想成爲摘桃之人。

韋昌輝跟石達開不一樣,既然天王洪秀全已經打算動手,就要抓緊時間,以免夜長夢多。如此,韋昌輝以夜色掩護,率3000精兵離開前線,星夜兼程,趕回南京。

“勤王”軍團如何進京呢?要知道,南京的守衛部隊都是東王的,沒有楊秀清的同意,外地諸侯不可能入京,否則就是造反。但是,楊秀清得罪太多人,包括身邊的親信,東王府首席文官陳承瑢。

陳承瑢以東王名義下令換防,讓韋昌輝的“勤王”軍團入城,然後迅速搶占各個戰略要地,布置障礙,隨時迎戰東王士兵。接著,韋昌輝突襲東王府,斬殺楊秀清,及其親信數十人,完成了勤王任務。

沖入東王府的這一刻,韋昌輝已經接近成功了,卻不能冷靜處置楊秀清,結果把自己賠了進去。因爲,韋昌輝找不到處死楊秀清的“大義名分”,可能會成爲背鍋俠。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內部一場權力鬥爭,談不上誰對誰錯。洪秀全,希望結束軍師負責制,由自己來掌握大權;石達開坐山觀虎鬥,想摘桃子;秦日綱、陳承瑢,則是爲了複仇;韋昌輝複仇的同時,想接替楊秀清職務。

楊秀清,無疑是各方權力博弈的焦點,但如何處置他是個麻煩。因爲,楊秀清具備兩個優勢,一旦不能靈活處置,很容易讓事態擴大化,且一發不可收拾。

楊秀清第一個優勢,就是享有“天父下凡”資格,是信仰的紐帶。否認“天父下凡”,太平天國就會陷入混亂,建國理論依據不足,加快滅亡步伐。

如此,想要除掉東王,必須有洪秀全的聖旨,或者書面說明。洪秀全是天父的二兒子,他有千萬種“理由”來爲“天父”抛棄楊秀清做出解釋。因爲,洪秀全當年表演“升天”戲並不少,可以說自己上天授命,得到“天父”旨意。

楊秀清第二優勢,就是強大的東王集團。單純看硬件實力,楊秀清不如韋昌輝、石達開,但東王集團在南京的力量很強大,這就不是韋昌輝帶來的3千兵馬所能應對得了。

楊秀清掌權年代,爲了鞏固權力地位,東王大力提拔基層將領,給東王六部尚書足夠多的權力與地位。傅學賢、吉成子等人有東王撐腰,連北王、翼王的面子都不給。每當商議軍國大事,東王的尚書言辭激烈,無視他人存在。

依附于東王的人馬太多了,他們不可能輕易讓出權力。如此,韋昌輝必須想辦法妥善解決東王余黨的問題,既要保證他們安全,又需要許諾不變動現有職務,這也需要天王出面,因爲北王沒有這資格,從法理上說就是如此。

所以,韋昌輝入京之後,最關鍵的時如何讓洪秀全出面,以文件形式來承認這次事變的合法性,以及接下來的處理方案。考到事態緊急,韋昌輝不可能在沖入東王府前去做這件事,而是應該先擒拿楊秀清,然後再考慮後面的事情。

如此,韋昌輝來到東王府這一刻,應該保持清醒頭腦,不要立刻砍了楊秀清的首級,而是將其抓獲,讓洪秀全拿出書面說明。楊秀清活著,問題很棘手,洪秀全沒有拖延的理由,以防不測。

可惜,韋昌輝太著急了,沒有考慮周到,終究是輸家。韋昌輝能否活下來,並順利接管楊秀清的職務,就看他是夠足夠鎮定自若,靈活處理東王問題,布局新的權力架構。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