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少4》打安全牌、《桃花塢2》尴尬,慢綜藝怎麽越來越難看?

謙虛的鄧娛樂 2022-07-06 09:52:09

無論是看起來歲月靜好的《花少4》,吵翻天的《桃花塢2》,還是已經沒什麽存在感的《向往的生活6》都曾因爲“無聊”沖上熱搜。

沒什麽水花的設定裏,節目只能靠著明星營銷幾個熱搜。

連腥風血雨屠榜的《桃花塢2》也因爲宋丹丹的暫時離開節目,而變得清湯寡水起來。

曾經的慢綜藝是治愈的代表,營造了很多觀衆“向往的生活”。

如今更多的慢綜藝打起了安全牌,要麽一群嘉賓忙忙叨叨,相親相愛,要麽節目組放大矛盾,再逐一洗白。

流量密碼算是拿捏了,可“擺爛”的慢綜藝正在失去初心和觀衆。

“催眠式”歲月靜好

想看“花學”再創輝煌的觀衆肯定很失望,《花少4》播了三期,所有抓馬的鏡頭都在預告片裏。

張凱麗、劉敏濤、楊冪、李斯丹妮、趙今麥、韓東君、丁程鑫七位嘉賓把相親相愛刻在了DNA裏。

開播第一期,節目就因爲“無聊”上了熱搜。整期節目裏大家就是不停地搬東西和搭帳篷。

可能想突出嘉賓們親民和戶外社交的特點,節目組還請來一衆群演假裝來露營的人,大家身上都戴著麥,還硬凹是路人的樣子確實有些刻意了。

路人作爲工具人,主要是爲了給嘉賓們提供食材,好讓嘉賓們進入“主線劇情”,一起做頓晚飯。

凱麗姐大顯身手,做了個醋溜土豆絲,整期節目裏幾位嘉賓最真實的應該就是嘗了土豆絲後的反應,衆人被酸的表情管理下線,結果愣是沒有一個人提一句太酸了,全部用“高情商”帶過了。

其實大家都是小輩,不讓長輩下不來台也正常,尤其幾位嘉賓也沒有太多私交,尴尬、社死都還挺讓觀衆共情的,可下一秒,大家突然唱起了“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戲多少有點過了,沒有過渡,有不熟還偏要裝熟之嫌,觀衆看著也尴尬。

第一期在不停地搭帳篷,第二期就在不停地開車。從山下開到山上,再從山上開下來。

這一季的抓馬劇情由劉敏濤主演,因爲性格問題,再加上身體原因,她成了“愛哭鬼”的人設,三期節目哭了不下五回。

哭的原因大多都是害怕因爲自己的原因而耽誤大家的行程。于是劉敏濤一哭,大家就哄,還充分表示理解和體諒。一次兩次的是歲月靜好,可同樣的劇情重複上演,難免無聊。

目前來看,《花少4》最大的問題是太平靜了,藝人嘉賓都在努力維持著公共形象的自覺,除了劉敏濤,沒有嘉賓暴露自己的性格短板,大家和諧的有點不真實。

《花少》系列除了不同人之間旅行的碰撞之外,美麗的風景、特別的文化都能帶著大家感受自然的魅力。

可這季節目恰逢連雨天,嘉賓們冒著雨跑前跑後,像參加變形記,觀衆也很難被治愈。

“塢式”甩鍋學

萬萬沒想到,《花少4》歲月靜好,繼承花學衣缽的成了“塢學”。

想必《桃花塢2》裏尴尬的9分鍾大家都有所耳聞,有人看出了腳趾抓地,有人看出了職場PUA,有人看出了友情裏的兩面三刀,反正是非常值得研究的9分鍾。

這場大戲由宋丹丹、李雪琴、王傳君領銜主演,汪蘇泷、辣目洋子主演。

生怕嘉賓之間的沖突不夠明顯,這季節目改了規則。由節目嘉賓完成遊戲任務、累積積分來完成節目設定。

這種設定一上來就打破了新老嘉賓之間的平衡,新嘉賓爭著搶著幹活,老嘉賓想躺平而不能躺。

于是李雪琴觸發了“搶活”這個支線任務,大戰宋丹丹。

可能是表述的問題,宋丹丹沒有get到李雪琴的點,覺得她有點懶惰,並試圖用公開戰隊的形式給年輕人極強的壓迫感。

最終李雪琴以扇自己耳光告終,惹得不少網友憐愛,化身了職場裏的小可憐。

支線任務完成後,作爲絕對主角,宋丹丹開始走篝火晚會這個主線任務。畢竟上一季的“代表作梗”貫穿了整季節目,丹丹老師再一次挑起了熱搜的重任。

年輕人自然不願意參與這種社死活動,宋丹丹開炮,讓你們幹嘛來了,能不能有點娛樂精神。

接著王傳君化身網友的互聯網嘴替,實名拒絕,李雪琴和汪蘇泷跟票,辣目洋子迫于壓力沒有跟隨小夥伴的步伐,被網友吐槽爲兩面三刀。

這9分鍾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之後,節目組火速進行了一輪直播洗白局。

因爲丹媽被網暴,李雪琴、王傳君紛紛電話給丹媽“道歉”。

李雪琴和辣目洋子也都表達了自己的無辜,尤其導演組還表示,歡迎大家討論,但希望別誤傷。

將嘉賓們聚在一起頻繁上演修羅場後,導演組甩鍋,嘉賓們馬上握手言和,入戲的只有吃瓜網友們。

兩季《桃花塢》的重點都在不同嘉賓的社交尴尬上,至于能否讓人産生共鳴、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內容的流暢程度。

而《桃花塢2》顯然太刻意,恨不得把“打起來”寫在臉上,劇本和沖突過于明顯,也會讓觀衆看得很疲憊。

慢綜藝≠擺爛

從2017年《向往的生活》第一季開始,慢綜藝已經走過5年,那些讓觀衆感到治愈的節目始終關注的是“人”的自然表達與呈現。

節目看似沒有劇本,靠的是嘉賓之間的火花和真情的流露。可這不代表慢綜藝可以無所作爲,其實好的慢綜藝才是真正地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向往的生活》前兩季一直強調的是自給自足,在這個大前提下,嘉賓去勞動獲得自己想要的食材,除此之外盡量弱化導演組的存在感,基本是靠嘉賓自由發揮。

但嘉賓自由發揮之余,節目組也會設計一些讓嘉賓“接地氣”的機會。

比如黃磊、何炅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跟當地的村民打交道,會和小賣部老板討價還價、會問問村口的大爺身體怎麽樣、臨走時還會給周圍的鄰居送自己手作的食物,這些都是人情味的體現。

此外,社交也一直是慢綜藝的關鍵詞。

熟人社交靠情感、陌生人社交靠火花,沒有熟人、沒有火花,節目也很容易一潭死水。

前段時間火出圈的《歡迎來到蘑菇屋》就是典型的熟人社交,幾位老友一起吃飯、一起談天說地、一起感慨人生、一起互相吐槽,人找對了,節目就怎麽都對了,這種難得的安逸正是 " 向往的生活 " 的真谛。

而陌生人社交靠的則是嘉賓之間的火花,有不同觀念和習慣的碰撞。

《花少1》裏嘉賓們性格都不同,也不是一路和諧下來,許晴和劉濤像是硬幣的兩面,面對問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節目組也沒有過多的放大這種矛盾,而是借著嘉賓的眼睛去看世界。

這種不同到了《花少4》就幾乎沒有了,大家主動調成同頻,別說火花了,火星子都沒有。

到頭來節目也免不了被評價一句:無聊。

所謂“慢綜藝”之“慢”,絕不是形式上的慢,節目的宗旨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

簡簡單單的生活、平平常常的輕松,帶給觀衆溫暖和治愈的感受才是此類節目始終保持生命力的關鍵,也應該是最吸引觀衆的本質。

0 阅读:33

謙虛的鄧娛樂

簡介: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娛樂綜藝的煩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