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及其遊記

航語看國際 2023-02-14 12:50:03

馬可·波羅(約1254一1324)出生于威尼斯的商人貴族家庭。他的父親尼古拉·波羅和他的叔父瑪窦·波羅都是威尼斯的富商大賈。在他來中國之前,他的父親和叔父已經到過中國一次。除了父親與叔父對他遠遊中國的影響之外,中國自古代起便開始的中西交通,也給馬可·波羅的遠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亞洲和歐洲是毗連在一起的一片大陸,其間並沒有什麽不可逾越的障礙。然而,由于路途遙遠,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古代,中國和歐洲之間的交通往來是很困難的。自公元前139年至前126年,漢武帝派張塞出使西域以來,便溝通了與西部的交往。公元前119年至前115年,張骞再度通西域,並遣副使至安息(伊朗)。此後,中國人到西方去的就逐漸增多了。在漢朝,中國和羅馬帝國有一些貿易往來,當時的“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國和歐洲,它經過天山、中亞、伊朗、兩河流域直達地中海東岸。公元前1世紀中期,中國的絲綢已經成爲地中海地區最珍貴的衣料。

1世紀,班超再次通西域,並派副將甘英往通羅馬帝國,甘英走到伊朗西部,中途折返。2世紀初期,羅馬帝國在東方的疆界已經包有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大部分。于是,羅馬商人得以從波斯灣泛海,經印度洋來到東方。166年,有一個自稱是羅馬使臣的敘利亞商人,從現今的越南來中國通好。這是曆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羅馬與中國的直接交通。

及至唐朝(618一907),中國和東羅馬帝國已經有商業往來和文化交流,其中最重要的事迹便是中國育蠶泊絲的西傳。7世紀到11世紀,阿拉伯人壟斷著東方和西方之間的貿易,他們的足迹遍及亞、非、歐三洲。中國的四大發明—一羅盤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都是經過阿拉伯人之手而逐漸傳播到西方去的。但到此時,歐洲人對于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情形還知道得不多。

13世紀時,蒙古遊牧封建貴族肆行武力擴張,把亞洲的大部分和歐洲東部置于它的控制之下。1237年至1240年,成吉思汗之孫拔都率兵西侵,征服了俄羅斯,在那裏建立了欽察汗國。1252年至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率兵征服波斯、兩河流域和敘利亞,在亞洲西南部建立了伊兒汗國。這樣,蒙古帝國的疆域,在西邊就達到了黑海、高加索、敘利亞一帶。

這時地中海區域的形勢是:第四次十字軍東侵(1202一1204)以後,意大利的威尼斯城邦壟斷了地中海東部的航運和貿易。威尼斯的勢力範圍和蒙古帝國銜接了起來,這些形勢都有利于馬可·波羅的東來。而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父的中國之行無疑是馬可·波羅中國之行的直接原因,1260年,他的叔父和父親二人到君士坦丁堡經商,認爲如果和新成立的蒙古汗國進行貿易,必有厚利可圖。于是他們采辦了一批珍貴的貨物,渡過黑海,把所帶的貨物獻給了汗國首領,得到數倍于原價的賞賜。後來,他們被邀請一同往見大汗,大汗忽必烈對他們優禮有加,詢問了西方國家的一些情況。

他們二位在中國稍事逗留之後,即西行歸國,于1269年回到威尼斯,與離別了約10年之久的家人團聚。這時馬可·波羅已15歲。約1271年11月,馬可·波羅隨同父親和叔父一起踏上了前往中國的迢迢旅程,1275年5月終于到達蒙古大汗的駐所上都。在1275年至1292年這17年間,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叔父一直在元朝供職,馬可·波羅很快學會了蒙古話和漢語,深受忽必烈的器重。他除了在京城大都(今北京)視事之外,還經常奉大汗之命巡視各省或出使外國,他的足迹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後來,他奉命出使南洋,到過越南、爪哇、蘇門答臘等地,他每到一處,總要考察當地的風俗民情和物産狀況,向大汗報告。

1286年,波斯汗阿魯渾的寵妃死了,遺言要由她本族的蒙古貴族之女來繼爲王妃。忽必烈選定了一位蒙古貴族少女闊闊真,要由海道送往波斯嫁與阿魯渾,而馬可·波羅剛從南洋出使回來熟悉海上航行情況,于是忽必烈便讓馬可·波羅及其父叔護送闊闊真到波斯,然後便道西歸。1292年初,這三個威尼斯人連同他們的隨從等600余人踏上了西行之旅,經過無數的困難,隨行600人只有闊闊真、馬可·波羅家族三人和少數其他人幸存,費時兩年又兩個月,終于抵達波斯。之後,三個威尼斯人由波斯繼續西行,回到了意大利。1295年末,他們三人回到了其在威尼斯的舊居,此時,他們離家整整26年了。他們因從中國帶回無數金銀和奇珍異物,俨然成了威尼斯的首富。

1298年,馬可·波羅出錢裝備了一艘戰艦,參加了熱那亞與威尼斯因商業利益而引發的戰爭,並親自擔任艦長,加入了對熱那亞的作戰,結果威尼斯大敗,馬可·波羅被俘人獄。在熱那亞獄中,馬可·波羅經常向人們講述他在東方各國的經曆。後來他原原本本地講述了他在中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見聞,並由同獄中一位名叫羅思蒂謙的人記錄了下來,這便是《馬可·波羅遊記》或《東方見聞錄》。

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全書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馬可·波羅東來時沿途所經過的些國家和地區,包括亞美尼亞、兩河流域、波斯、中亞、帕米爾高原、天山南北等地的風土人情。第二部分記載了元朝初年的政事和大汗忽必烈進行的那些戰爭,描述了大汗朝廷的威儀和北京、西安、開封、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福州等名城的繁華。第三部分介紹了中國鄰近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包括日本、緬甸、越南、老撾、泰國、爪哇、蘇門答臘、印度和斯裏蘭卡,此外還提到非洲的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等。第四部分講成吉思汗以後蒙古諸汗國之間的戰爭和俄羅斯的概況。

《東方見聞錄》給歐洲的知識界開辟了一個新天地,人們爭相傳誦,不胫而走,很快被譯成各種歐洲文字。不過當時歐洲還沒有印刷業,《東方見聞錄》起初都是手抄本。在翻譯和傳抄過程中,難免有損益。14、15世紀歐洲的一些地理學家,主要根據《東方見聞錄》所提供的地理知識,繪制早期的“世界地圖”。據說,這些地圖對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還有過意外的功勞。因爲哥倫布曾細心研讀了那本《東方見聞錄》,並細心作了批注,1492年的那次著名航行,原是要來中國和印度,只是無意中到了美洲。哥倫布以爲他到了印度,所以稱當地土著居民爲印第安人。而且一直到他死的時候,他還以爲他所到過的古巴島是馬可·波羅所說的日本。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哥倫布是在馬可·波羅的影響下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

0 阅读:4

航語看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