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是最好的良藥,有了這個中成藥,陽氣通了,就不怕“體寒”了

周大說知識 2024-04-08 00:24:31

今天,我想與大家深入探討一下漢代大醫張仲景的經典藥方——四逆散。這不僅是一個曆史悠久的中藥方劑,現在也有同名的中成藥供我們使用。四逆散的組方非常簡單,但卻蘊含著深厚的中醫哲理。其基本配方爲:柴胡6克、枳實6克、甘草6克、白芍6克,將這些藥材用水煎服,即可發揮其獨特的療效。

在《傷寒論》中,四逆散主要用于治療手腳發涼的症狀。我們通常認爲,手腳發涼是由于陽氣不足所致,這是一種真實的寒冷。然而,四逆散所針對的卻是一種假象的寒冷。這種寒冷同樣表現爲手腳發涼,但其原因卻是因爲體內的氣機郁結,導致陽氣無法順暢流通。尤其是當陽氣無法通達至身體的最末端——手腳時,失去了陽氣的溫煦,自然就會出現手腳發涼的現象。

那麽,什麽情況下會出現氣機郁結呢?肝氣不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們體內的氣,都是由肝髒來調節的。只有當肝髒的疏泄功能正常時,全身的氣才能夠暢通無阻。然而,當我們發怒時,會影響到肝髒的這一功能,導致氣機郁滯,陽氣無法順暢流通。因此,疏肝理氣成爲了治療這類病症的關鍵。

在四逆散這個方劑中,柴胡是最爲關鍵的一味藥。柴胡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能夠幫助我們疏通郁滯的氣機,使全身的氣得以條暢。枳實也是一味調氣的藥材,與柴胡的作用相輔相成。枳實的力量較大,能夠向下排濁氣。我們知道,生氣時産生的氣就是濁氣,這部分濁氣必須及時排出體外。

除了柴胡和枳實,白芍也是四逆散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白芍入肝經,與柴胡的不同之處在于,柴胡主要作用于氣分,而白芍則主要作用于血分。白芍能夠補充肝髒的血液,與柴胡一同作用,使氣血得以和諧統一。氣血的關系密切相連,氣爲血之帥,血爲氣之母。肝氣的疏泄需要肝血的滋養和支持,而肝血又能夠涵養肝氣,使其保持柔和的狀態,從而減少發怒的可能性。

在四逆散中,甘草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甘草味甘,能夠促進白芍的酸味,使白芍滋陰養血的功效得到更好的發揮。這種組合被稱爲“酸甘化陰”,能夠更好地爲肝髒補充陰血。

通過疏肝理氣、調和氣血,四逆散能夠使陽氣通達全身。如果你的手腳總是發涼,平時又容易生氣發火或者情緒低落,那麽多半是肝氣不舒所致。此外,還有一些人在精神緊張時會出現手腳發涼的情況,也可以用四逆散來進行調理。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區分真假寒冷。如果真的是陽氣不足所致的手腳發涼,那麽就需要補充陽氣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黃丸等中成藥。比如附子理中丸,它主要作用于脾胃,對于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手腳冰涼、舌淡苔白等症狀都有很好的療效。

總之,四逆散作爲一個經典的中藥方劑,通過疏肝理氣、調和氣血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改善手腳發涼等假寒症狀。然而,我們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是否適合使用四逆散,以及是否需要配合其他藥物來進行治療。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23 阅读:5023

周大說知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