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瓷瓶被打破,免賠背後的故事

星星春茶會 2024-05-06 17:07:23

5月2日,山東淄博國藝館文化藝術館內發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事件:一名小孩不慎打碎了一個價值116000元的華光陶瓷花瓶。幸運的是,相關負責人表示,孩子並非故意,且沒有受傷,因此決定全額免賠。這一決定贏得了網友的廣泛贊譽。

然而,這起事件並非完全出乎意料。首先,被打碎的花瓶並非博物館的文物,而是華光陶瓷展館展出的藝術品。博物館方面明確表示,這個花瓶屬于某企業賣場,因此其標價和實際售價之間存在較大的爭議空間。

其次,雖然孩子是“罪魁禍首”,但展覽方也難辭其咎。瓷瓶作爲易碎物品,在展出時理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然而,從現場視頻來看,這個花瓶就擺放在人來人往的過道中,周圍還陳列著多件同樣精致的花瓶,卻看不到有任何保護措施。因此,孩子究竟要承擔多少責任,也有待商榷。

綜合上述原因,相關企業大度地放棄索賠值得稱道。但是,損壞財物要賠償是一個基本原則,此事留下的經驗教訓也不應被忽視。

事實上,類似事件並非首次發生。兩年前,湖北武漢一網友爆料稱,他的孩子在參加校外培訓冬令營活動時,打碎了私人博物館的一件價值130萬元的文物。隨後,博物館方回應表示,這件鎮墓俑並非130萬元,而是9年前從日本買回的,當時花了20多萬元。館方只要求賠償修複費用並對展品損壞適當補償。事後經調解,培訓機構方應承擔60%責任,家長承擔40%責任。

屢次發生的孩子不慎打碎展覽品事件,提醒我們不能將其視作一場“意外”,更要防患未然。小朋友參觀博物館是好事,但打碎瓷瓶只是偶發事件,切不可因噎廢食。然而,也不能因爲免賠就把這類事件當成“虛驚一場”。

最關鍵的問題還在于,如何在平時的教育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參觀習慣。當然,不只是個別孩子,近年來一些遊客在參觀時忙著拍照、直播、大聲喧嘩的行爲也對他人造成了幹擾。因此,如何讓參觀博物館的基本禮儀規範和文明遊覽理念深入人心,才是此事帶來的更大啓發。

0 阅读:1